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咨询医生
当前位置 : 问大夫> 健康资讯>早期教育 >宝宝争强好胜怎么办?小儿争强好胜的原因

宝宝争强好胜怎么办?小儿争强好胜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4-07-08    来源:互联网  

宝宝争强好胜怎么办?好胜是学龄前儿童的一种心理状态,过度的好胜心理会对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是不可取的。家长应帮孩子克服好胜心理,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

宝宝好胜心理的原因

对自己的价值感认识不够

孩子无法认可自己,源自于父母对他的认同不够,他认为只有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才能证明自己是好的是的,也就是想从在别人身上作出对比来体现自己的好与,从而来获得父母或别人更多的认同。这取决于父母给予孩子的是否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爱、是否适合孩子真正心智成熟悉的爱,无论孩子如何,包括孩子通过不断的“犯错”,父母一致的认可“孩子本身很好,不好的是行为”,孩子就会把自己不好的行为与他的本人区分开来,当把两者混为一谈时,孩子就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不够可爱,要不为什么自己做错了事会遭到父母的挑剔、指责或者批评呢?从侧面来说也是父母不懂得如何的爱才是适合孩子成长的爱而导致的。

  自信心不足

不能自主选择自己的兴趣,总在成人的意愿下成长,无法按照自己内在的成长机制来成长时,孩子无法形成自己对自己的信心,也就无法形成一个有自我的孩子。

  挫折容忍度低

孩子一直在呵护中长大,没有机会过多去体验与感受挫折带给自己的心理调适,或者说孩子到得是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同、表扬甚至奖励,也可能由于平常家里人过多在这方面的熏陶或重点化了的原因。过多的奖励、过多的保护也会使孩子过度认为自己完美无缺,日后将无法面对任何的瑕疵,过度保护使孩子没有面对挫折的机会,一旦不如意,则有调适的困难。

受父母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虽然你现在不争强好胜了,但小时候的一些行为习惯是可以形成你今天的潜在意识,父母之间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会常常透露在言行举止上时而自己毫不觉察,孩子自然吸收了。

  父母和别人比较

父母总爱拿别人家的孩子来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我们要向好的孩子学习”“我们要做一个好孩子”等的暗示与比较,反复的提醒,这些会导致孩子把过多的注意力到这里来,认为:好的孩子是受到父母欢迎的,这样的孩子才会得到父母的。

父母过高的期望

父母过高地期望常夹带着对孩子的压力,孩子为了取悦家人,而去面对自己能力所不及的要求,也担心自己做不到会让父母失望,而不愿意面对这样的失败,所以孩子会表现出比较好胜。

宝宝好胜怎么办?以下方法可以帮宝宝克服好胜心理哦。

  宝宝好胜怎么办

不要过分溺爱。当孩子遇到麻烦时,你是一个箭步冲上去,撑起用“爱”筑就的保护伞为他遮风挡雨;还是忍住“帮孩子一把”的冲动,给他一个品尝挫折的机会并试图让他自己走出困境?现代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父母自然不舍得孩子受委屈。

孩子娇惯成性,容不得自己失败,为我独尊的心理使得孩子的受挫承受力更低。当然他们会因为这个“输不起”而逃避这些让他们感觉不舒服的事情。

但是为了孩子们长大以后能够经得起风雨,能够真正地坚强自立,父母还是应该多放手,给孩子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多冒险,尝试自己喜欢的东西,让孩子在实践中多尝尝“输”的滋味。这样孩子经历多了,自然也就变得更加成熟自立。

引导孩子不轻易放弃。一些父母将孩子的成功看作自己“脸面”,取得好成绩就夸孩子聪明、能干,当成炫耀自己的资本;而一旦孩子做错了什么或遭遇失败,父母的脸立刻晴天霹雳。这些父母在内心深处希望孩子是常胜将军,正是他们的坏样,造就了孩子的输不起,并直接导致了孩子无法承受失败。

孩子输不起逃避失败,或者在失败过后便不再尝试,父母这时不该对孩子听之任之,而是应该抓住这个失败的时机,引导孩子不要轻言放弃。父母首先以平和、坦然的心态去面对孩子失败,并和孩子一起分析失利的原因,使之看清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对症下药,父母应该要让孩子懂得胜败乃是常事,要以积极的态度抗衡暂时的困境。

不要随意出手帮忙,真的需要加入时候,要做示范与引导。孩子到了2,3岁就会对身边的事物感到好奇,他们会学着父母的一举一动来模仿尝试,满怀热情地想要去探索,但有时难免会感觉自己有很多事情都做不好而受挫。

面对孩子遇到的大大小小麻烦,爸妈耐心的指导比简单的包办代替更能让他们体验成就的快乐。引领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解决碰到的各种难题,如果父母的帮助让孩子看到了自己的无能、对未来失去信心并丧失尝试和努力的欲望,那么这种帮助是对孩子巨大的伤害。

父母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分配一些小任务,让孩子在顺利完成的同时获得成就感,同时让孩子意识到做很多事都不是顺顺当当一下就能做好的,但只要肯学、愿意想办法,很多难题都能迎刃而解,关键是自己不能先被困难吓倒。

注意平时的表扬内容。父母可以多给孩子的行为给予,特别是对孩子正确的行为,父母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有利于强化孩子的这种良好行为。但是要注意的是父母在给予孩子的时候要客观一点,过于高高在上的其实会对孩子的下一次行为造成压力,孩子想要获得更高的赞赏或者奖励,对自己期望过高往往会更容易尝到受挫的感觉哦!

宝宝争强好胜怎么办?由此看来,宝宝的这种心理和父母也是有关系的哦。

【申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问大夫”或“wendaifu.com”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问大夫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 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问大夫”。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2393136441@qq.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其他问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