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咨询医生
当前位置 : 问大夫 > 找医院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

科室名称 : 心血管内科

所在医院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联系电话 : 010-83572211

科室介绍 : 北大医院心内科是全国知名的心血管病专科,同时是北京大学心血管病临床研究所,以介入性心脏病学为龙头,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在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介入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均居国内领先地位。 心内科现有在职职工107人,其中医生27人(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人员8人、中级职称人员13人)、科研人员1人(中级1人)、技术人员11人、护士68人。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医生有丁文惠教授、霍勇教授、洪涛教授、崔文欣主任医师、张宝娓主任医师、李建平主任医师、丁燕生副研究员、齐丽彤副主任医师、盛琴慧副主任医师、陈明副主任医师、周菁副主任医师、蒋捷副主任医师、孟磊副主任医师、龚艳君副主任医师。 几年来,本学科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财政部、北京市、北京大学等资助1770万元。完成28项国家级或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外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及其保护的实验研究获2003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心内科承担了专科生、本科生、七年制学硕连读生、八年制学博连读生、临床及科研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及科研型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教育、进修医师教育、全科医师培训等各种层次的教学任务,同时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 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霍勇教授、丁文惠教授、洪涛教授。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丁燕生副研究员、张宝娓主任医师、李建平主任医师、齐丽彤副主任医师、盛琴慧副主任医师、周菁副主任医师、陈明副主任医师、蒋捷副主任医师、孟磊副主任医师。 到2008年底为止,已毕业博士研究生53名,硕士研究生86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4名。平均每年培养各种类型进修人员30余名。参加编写长学制内科学教材1部。 科室特色及优势 心内科2000年定为211工程重点学科,2002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本科室同时是北京大学心血管病临床研究所,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任务,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和科技进步奖。心血管内科是我院最早的临床药理基地之一,已完成多项新药临床试验。心内科设有实验室,包括生化室、分子生物学室、细胞室,细胞电生理室。 1、冠心病介入治疗新技术及介入术后再狭窄机制的研究。 2、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防治研究:承担 “八六三”计划(分子搭桥术与血管成形术――VEGF基因治疗梗塞性血管病)的工作。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领域,已先后开展过Hcy,雌激素,血脂、红细胞L-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径等对粥样硬化发展的影响与干预研究。 3、心肌及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及防治研究:先后进行过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机制的研究,对炎症因子、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活性物质如ET、ox-LDL在此方面的损伤作用,NO,肾上腺髓质素等物质的保护性作用及机理均有深入研究。缺血预处理的细胞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肾上腺髓质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病生理意义、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及其保护的实验研究等先后获得各部委科技成果奖,在国内处于本领域研究的前沿地位。 4、基因多态性研究:近5-6年来,我科室与美国哈佛大学公卫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密切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冠心病发病与诊治的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 如“心肌梗塞与其侯选基因的相关研究”,“苯那普利的降压效应与ACE基因和AG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肾上腺素β3受体基因W64R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苯那普利疗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与炎症相关候选基因的关系”等研究课题。 5、冠心病诊断技术的应用与评估:我科室充分发挥冠心病临床诊治水平高,冠脉造影检查病人人数多,北大医院为多学科发展的大型综合医院的优势,先后开展了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超声负荷试验、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价值和应用的研究,近年来,与医学影像科密切合作,开展CTA、核磁共振等检查在冠心病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 6、心脏电生理:是我国最早开展心脏电生理诊断治疗技术和研究的单位,在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起搏器治疗、ICD以及小儿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已取得突出成绩,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在房颤的药物和射频消融治疗、心力衰竭的双心室起搏心脏同步化治疗方面的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

推荐疾病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