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咨询医生
当前位置 : 问大夫>查症状>营养科>维生素D中毒

维生素D中毒

症状名称 :
维生素D中毒
就诊科室 :
营养科
相关检查 :
暂无信息
相关药品 :
暂无信息

详细介绍

  • 介绍

    维生素D中毒是医源性疾病之一。VitD中毒主要由于在防治佝偻病时错误诊断和过时使用维生素D制剂,如鱼肝油、维生素D2(骨化醇)、维生素D2(胆钙化醇或胆维丁)和维丁胶性钙等。食欲减退,甚至厌食、烦躁、哭闹、精神不振,多有低热。也可有多汗、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逐渐出现烦渴、尿频、夜尿多,偶有脱水和酸中毒。严格遵照医嘱给药。严密监测用药是防止该病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 病因

    病例中毒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未详细了解患儿过去所用维生素D剂量,简单告以“多吃”或“常吃”鱼肝油,而忽略告诉家长D制剂的正确用量及疗程,以及有家长认为维生素都是营养药,吃得越多越好,就给孩子长期服用。

    ②未全面分析患儿佝偻病的诊断及其轻重程度,甚至仅因多汗一个症状或枕秃、郝氏沟等一个体征,就给以大剂量突击治疗。

    ③片面满足家长要求,认为“打针省事”或“打针管事”,连续流利数次D2或D3。

    ④诊断错误,如有出牙晚、走路迟、烦躁、多汗、后枕秃、体弱等症状中一二项,即误为佝偻病而给突击疗法。X线检查也常把尺骨远端正常变异误诊为佝偻病。

    ⑤对维生素D敏感的患儿每天摄取维生素D4000IU,经1~3月后即可出现中毒症状。

  • 预防

    ①严格掌握VitD预防或治疗用量,预防量每日口服不超过400IU,应向家长宣传VitD过量的危害性,要按医嘱用药。

    ②需要作突击治疗前应详细询问患儿过去所用VitD剂量。多数在长期大量口服鱼肝油的基础上,再加D2或D3注射后更易出现中毒症状,故用注射大剂量前一定要掌握适应症。  

    ③用一般VitD剂量疗效不满意时,应检查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后再决定是否用突击疗法。 

    ④一般营养性佝偻病的防治尽量避免大剂量VD突击,在必须应用大剂量VitD治疗时,密切观察临床症状,每月测定血钙有无中毒迹象,必要时每半月测查一次。应该注意VitD是一种蓄积性药物,长期贮存于体内脂肪和肌肉中,所测知钙水平代表数月治疗的总和。  

    ⑤实践证明VD20IU与40万IU效果相同,必须大剂量VitD突击治疗时,最好不超过20IU,一般不用第二次注射。肝、肾及胃肠功能正常的小儿口服VD与肌注效果相同,口服安全,非必要时不用肌注。

  • 检查

    VitD中毒多见一般症状,缺乏特殊性,因此轻症往往不易被注意,甚至被认为是佝偻病早期症状而给更多的VitD,症状明显后又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轻症:中毒早期可表现有低热、烦躁、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口渴、无力等。  

    重症:晚期可出现高热、多尿、少尿、脱水、嗜睡.昏迷、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可因高钙血症和肾功能衰竭而致死。  

    主要依据有①应用过量VitD史,如每日量在4000IU以上,连用数月或反复大剂量肌注史。②血钙增高、尿钙阳性。③X线照片异常。但应注意早期中毒时X线改变不明显,中毒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血钙不高,中毒症状与VitD用量并不行。在医疗实践中,用大剂量并不太少,但中毒不太多见,这很可能与VitD的代谢特点有关。VitD进入人体内需经肝脏转化为25(OH)D,再经肾脏转化为1,25(OH)2D,只有后者才能很强的生物活性。正常人有反馈调节机制,使25(OH)D和1,25(OH)2D的产量不至于过高。估计只有在VitD用量过大、机体难以调节控制,或调节机制失常时,才出现中毒症状。一般长期慢性中毒病例易见X线异常,急性中毒的早期先有血清25-OHD和血钙升高,其后才出现骨骺的改变。在治疗过程中血钙先恢复,骨骺X线检查多在以后逐渐恢复。X线阳性可助诊断,而阴性不能否定VitD中毒。  

    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食欲减退,甚至厌食、烦躁、哭闹、精神不振,多有低热。也可有多汗、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逐渐出现烦渴、尿频、夜尿多,偶有脱水和酸中毒。年龄较大患儿可述头痛,血压可升高或下降,心脏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电图ST段可升高,有时可有轻度贫血。严重病例可出现精神抑郁,肌张力低下,运动失调,甚至昏迷惊厥,肾功能衰竭等。尿比重低而固定,尿蛋白阳性,细胞增多,也可有管型。长期慢性中毒可致骨骼、肾、血管、皮肤出现相应的钙化,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严重者可因肾功能衰竭而致死亡。孕早期维生素D中毒可致胎儿畸形。

相关症状

其他问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