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咨询医生
当前位置 : 问大夫> 健康资讯>中医疾病 >知母的简介

知母的简介

发布时间:2015-11-24    来源:互联网   专题: 知母

知母的功效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 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热咳嗽" 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知母吧

 

知母的简介

状茎粗0.5-1.5厘米,为残存的叶鞘所覆盖。叶长15-60厘米,宽1.5-11毫米,向先端渐尖而成近丝状,基部渐宽而成鞘状,具多条平行脉,没有明显的中脉。花葶比叶长得多;总状花序通常较长,可达20-50厘米;苞片小,卵形或卵圆形,先端长渐尖;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花被片条形,长5-10毫米,中央具3脉,宿存。蒴果狭椭圆形,长8-13毫米,宽5-6产毫米,顶端有短喙。种子长7-10毫米。花果期6-9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性味**

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药性论:性平。

③《日华子本草:味苦甘。

④《药品化义:味微苦略辛。

**归经**

入肺、胃、肾经。

①《珍珠囊:肾经。

②《汤液本草:入足阳明经、手太阴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别名**

蒜辫子草、羊胡子、地参、连母、水须、穿地龙、虫氏母。

**类别**

清热泻火药

**来源**

该品为单子叶植物百合科知母的干燥茎。

**采收**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置通风干燥处,防潮,以备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

知母栽种2-3年开始收获。春秋两季可采挖,以秋季采收较佳,除掉茎苗及须,保留黄绒毛和浅黄色的叶痕及茎,晒干为毛知母。趁鲜剥去外皮,晒干为知母肉

**炮制**

盐知母,取知母片,照盐水炙法炒干每100斤加盐2斤半用开水化开。该品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菝葜皂苷元C27H44O3不得少于 0.90%。

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知母、盐知母、炒知母、酒知母,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盐知母、炒知母、酒知母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知母各家论述

⑴《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⑵《名医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⑶《医学启源:知母,《主治秘要云作利小便之佐使,肾中本药。上头、引经皆酒炒。刮去毛,里白者佳。

⑷李杲:知母,其用有四:泻无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仲景用此入白虎汤治不得眠者,烦躁也。烦出于肺,躁出于肾,君以石膏,佐以知母之苦寒,以清肾之源,缓以甘草、粳米,使不速下也。又凡病小便闭塞而渴者,热在上焦气分,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膀胱绝其化源,宜用气薄味薄淡渗之药,以泻肺火、清肺金而滋水之化源。若热在下焦血分而不渴者,乃真水不足,膀胱干涸,乃无阴则阳无以化,法当用黄柏、知母大苦大寒之药,以补肾与膀胱,使阴气行而阳自化,小便自通。

⑸《本草纲目:肾苦燥,宜食辛以润之;肺苦逆,宜食苦以泻之。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昔人譬之虾与水母,必相依附。

⑹《本草通玄:知母苦寒,气味俱厚,沉而下降,为肾经本药。兼能清肺者,为其肃清龙雷,勿使僭上,则手太阴无销烁之虞也。泻有余之相火,理消渴之烦蒸,凡止咳安胎,莫非清火之用。多服令人泄泻,亦令人减食,此惟实火燔灼者,方可暂用。若施之于虚损之人,如水益深矣。盖苦寒之味,行天地肃杀之令,非长养万物者也。

⑺《本草正:古书言知母佐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盖谓黄柏能制膀胱、命门阴中之火,知母能消肺金,制肾水化源之火,去火可以保阴,是即所谓滋阴也。故洁古、东垣皆以为滋阴降火之要药。继自丹溪而后,则皆用以为补阴,诚大谬矣。夫知母以沉寒之性,本无生气,用以清火则可,用以补阴,则何补之有。

⑻《药品化义:知母与黄柏并用,非为降火,实能助水;与贝母同行,非为清痰,专为滋阴。

⑼《本草新编:知母,味苦、辛,气大寒,沉而降,阴也,。入足少阴、阳明,又入手太阴。善泻胃、肾二经之火,解渴止热,亦治久疟。此物只可暂用,而不可久服。丹溪加入六味丸中,亦教人暂服,以泻肾中浮游之火,非教人长服也。黄柏未尝不入气分,而知母未尝不入血分也。黄柏清肾中之火,亦能清肺中之火,知母泻肾中之热,而亦泻胃中之热,胃为多气多血之腑,岂止入于气分,而不入于血分耶?是二药不必兼用。

⑽《本经逢原:知母,《本经言除邪气肢体浮肿,是指湿热水气而言。故下文云下水,补不足,益气,乃湿热相火有余,烁灼精气之候,故用此清热养阴,邪热去则正气复矣。⑾《重庆堂随笔:知母,清肺胃气分之热,则津液不耗而阴自潜滋暗长矣。然仲圣云,胃气生热,其阳则绝。盖胃热太盛,则阴不足以和阳,津液渐干,而成枯燥不能杀谷之病,其阳则绝者,即津液涸竭也,清其热,俾阳不绝,则救津液之药,虽谓之补阳也可。乃后人以为寒凉之品,非胃家所喜,谆谆戒勿轻用,辄从事于香燥温补之药者何哉。

⑿《本经疏证:知母能益阴清热止渴,人所共知,其能下水,则以古人用者甚罕,后学多不明其故。《千金、外台两书用知母治水气各一方。《千金曰,有人患水肿腹大,其坚如石,四肢细,少劳苦足胫即肿,少饮食便气急,此终身之疾,服利下药不瘥者,宜服此药,微除风湿,利小便,消水谷,岁久服之,乃可得力,瘥后可常服。其所用药,则加知母于五苓散中,更增鬼箭羽、丹参、独活、秦艽、海藻也。《外台曰,《古今录验泽漆汤,疗寒热当风,饮多暴肿,身如吹,脉浮数者。其所用药,则泽泻、知母、海藻、茯苓、丹参、秦艽、防己、猪苓、大黄、通草、木香也。其曰,除风湿,利小便,曰疗寒热当风,饮多暴肿。可见《本经所著下水之效,见于除肢体浮肿,而知母所治之肢体浮肿,乃邪气肢体浮肿,非泛常肢体浮肿比矣。正以寒热外盛,邪火内著,渴而引饮,火气不能化水,水遂泛滥四射,治以知母,是泄其火,使不作渴引饮,水遂无继,蓄者旋消,由此言之,仍是治渴,非治水也。于此,见凡肿在一处,他处反消瘦者,多是邪气勾留,水火相阻之候,不特《千金方水肿腹大四肢细,即《金匮要略中桂枝芍药知母汤,脚肿如脱,亦其一也。《金匮方邪气水火交阻于下,《千金方邪气水火交阻于中,阻于下者,非发散不为功,阻于中者,非渗利何由泄,此《千金方所以用五苓散,《金匮方所以用麻黄、附子、防风,然其本质均为水火交阻,故其用桂、术、知母则同也,桂、术治水 之阻,知母治火之阻,于此遂可见矣。

⒀《医学衷中参西录:知母原不甚寒,亦不甚苦,尝以之与黄芪等分并用,则分毫不觉凉热,其性非大寒可知。又以知母一两加甘草二钱煮饮之,即甘胜于苦,其味非大苦可知。寒、苦皆非甚大,而又多液,是以能滋阴也。有谓知母但能退热,不能滋阴者,犹浅之乎视知母也。是以愚治热实脉数之证,必用知母,若用黄芪补气之方,恐其有热不受者,亦恒辅以知母。

⒁《本草正义:知母寒润,止治实火,泻肺以泄壅热,肺痈燥咳宜之,而虚热咳嗽大忌。清胃以救津液,消中瘅热宜之,而脾气不旺亦忌。通膀胱水道,疗淋浊初起之结热,伐相火之邪,主强阳不痿之标剂。热病之在阳明,烦渴大汗,脉洪里热,佐石膏以扫炎症;疟证之在太阴,湿浊熏蒸,汗多热甚,佐草果以泄脾热。统详主治,不外实热有余四字之范围

本文地址: https://www.wendaifu.com/article/41254.html

您也可以通过问大夫手机版访问: 知母的简介

【申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问大夫”或“wendaifu.com”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问大夫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 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问大夫”。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2393136441@qq.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其他问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