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咨询医生
当前位置 : 问大夫> 健康资讯>育儿宝典 >儿童哮喘知多少

儿童哮喘知多少

发布时间:2020-10-11    来源: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p小朋友反复咳嗽、气喘,作为爸爸妈妈焦虑万分,经常抱怨孩子难带,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孩子患有哮喘,家长传统观念认为哮喘治不好,长大后会自然痊愈而没有及时诊断及规范治疗,导致孩子不但要忍受疾病的痛苦,而且耽误学习,家长耽误工作。/pp strong 什么是儿童哮喘?/strong/pp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当受到诱因刺激时,气道壁肿胀、粘液分泌增加、平滑肌痉挛使管腔狭窄,哮喘急性发作。儿童由于身体各方面均处于不断发育成熟阶段,哮喘有其特殊性,只要规范治疗,可以完全控制症状。/ppstrong儿童哮喘发病率/strong/pp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饮食结构等综合因素使哮喘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我国儿童哮喘协作组流行病调查结果,从1990年开始每10年增加1倍左右,30年增加了3.8倍,2019年我国每100个儿童中就有3.5个患有哮喘,3~6岁儿童发生率高,上海儿童哮喘发病率更高,达7.57 %。如果宝宝的一级亲属中有哮喘、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麻疹" 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时哮喘可能性会更大。/pp strong 儿童哮喘的表现/strong/pp起病或急或缓,婴幼儿发病前,往往有1~2日的上呼吸道感染,与一般气管炎" 支气管炎类似。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时,胸部常可闻干、湿罗音,并伴发热,白细胞总数增多等现象。如为单纯吸入变应原,先多伴有鼻痒、流清涕、打嚏、干咳,然后出现喘憋。对食物有高度敏感者,大都不发热,除发生哮喘症状外常有口唇及面部浮肿、呕吐、腹痛、腹泻及麻疹" 荨麻疹等症状,多于进食后数分钟出现。/pp一般发作症状:/pp反复咳嗽、喘鸣,常在夜间发作或加剧,剧咳,吐白色泡沫痰,年长儿常突然发作,婴幼儿常为上呼吸道感染后诱发。/pp危重发作时症状:/pp患儿烦躁不安,出现呼吸困难,以呼气困难为著,往往不能平卧,坐位时耸肩屈背,呈端坐样呼吸困难。如果面色苍白、鼻翼扇动、口唇、指甲紫绀,甚至冷汗淋漓,面容惊恐不安,往往显示危重状态,必须立即处理。/ppstrong儿童哮喘诊断/strong/pp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各年龄段解剖、生理、免疫以及对于检查配合度不同等特点,诊断思路、检测方法均不同,以6岁为界分为不同诊断路径:/pp6岁以下诊断方法:/pp在症状上6岁以下患儿喘息发作常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也可以因运动、打闹、大哭等诱因,早产儿或父母吸烟者儿童早期发作哮喘的可能性会更大,由于6岁以下儿童不能配合相关检查,可以基于临床症状加运用一些评分方式进行初步诊断,如mAPI指数、32111、33111评分。/pp strong 6岁以上诊断方法:/strong/pp临床特点符合:1、反复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2、发作时查体双肺可闻及呼气相哮鸣音3、抗哮喘治疗4、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喘息、咳嗽、胸闷和气促,如果临床症状不典型可以做一些辅助检查,如:大呼气峰流量及变异率、特异性IgE、查过敏原、FeNO检测,高度怀疑病例可做哮喘激发试验 。/pp strong 儿童哮喘治疗:/strong/pp治疗一定要坚持长期、规范。治疗目标:短期控制急性发作症状,中期维持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远期尽量使肺功能接近正常,预防哮喘药物不良反应。同样在治疗上也要按照哮喘全球防治创议GINA建议,不同年龄、不同程度按照不同等级长期运用不同的吸入方式,坚持个体化治疗方案。/pp strong 儿童哮喘预防:/strong/pp早期预防:/pp母亲孕期避免烟草,提倡自然分娩,鼓励母乳喂养,尽量减少婴儿期应用抗生素/pp健康宣教:/pp给家长讲述哮喘的短期及将来危害,提高对于疾病的认识,尽量避免诱发哮喘的各种因素,加强自我监测及管理,定期随访自己的哮喘医生,不断调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达到哮喘完全控制的目标。/pp后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每位哮喘患儿拥有健康幸福的未来!/ppbr//p

本文地址: https://www.wendaifu.com/article/47310.html

您也可以通过问大夫手机版访问: 儿童哮喘知多少

【申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问大夫”或“wendaifu.com”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问大夫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 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问大夫”。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kefu@wendaifu.org,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其他问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