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咨询医生
当前位置 : 问大夫> 健康资讯>保健养生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发布时间:2020-10-21    来源:河南省胸科医院  

p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br/本病是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大多由病毒引起来的,据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分为普通感冒,咽炎和气管炎" 支气管炎。br/临床表现: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一般情况下,起病较急,咽干,同时出现流鼻涕,2-3天后有的病人感到全身酸痛可伴咽痛,一般一周内基本恢复。br/预防:患者好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避免传染给他人。如果在冬季一定要带口罩。br/中药泡茶喝,单味中药贯众20克,加入300毫升开水中,20分钟之后服用,如果是集体宿舍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同样方法每人自服为宜。br/治疗:对症治疗。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如有发热头痛,可选用阿斯匹林、去痛片、克感敏等。咽痛可用咽含片、六神丸、伤风胶囊,如有细菌感染,可选用适当抗菌药物,如SMZ、青霉素等,病毒感染无需抗菌药物。br/2急性气管炎、气管炎" 支气管炎br/急性气管炎、气管炎" 支气管炎多由感染、理化刺激或过敏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br/临床表现:一般先有鼻塞、流涕、咽痛、头痛、畏寒、发热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有咳嗽、开始为刺激性干咳,伴胸骨下疼痛,1天-2天后有粘痰。偶尔有血丝。br/治疗:对症,休息、保暖、多饮水。发热者可选用阿斯匹林,去痛片等。咳嗽咳痰者可选用复方甘草片每次服3片,每日3次。无痰可用咳必清25毫克,每日3次,痰稠可用氯化铵0.3克-0.6克,每日3次,抗菌治疗。发热咳嗽吐浓痰者可选用青霉素。br/预防:预防感冒,消除空气污染和烟尘,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不吸烟。br/3肺炎球菌性肺炎br/肺炎球菌性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肺实质的急性炎症。br/临床表现:寒战、发热、体温很快升至39到40℃。多伴头痛、胸痛、全身痛、咳嗽、有粘痰带血或呈铁锈色,气急发绀。恶心、呕吐、心率加快、发病急骤。br/治疗:抗菌治疗。青霉素80万单位肌注,每4小时一次,或静脉点滴。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其他抗生素;支持疗法,卧床休息,食易消化或半流质饮食,注意足够的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对症治疗:发热给阿斯匹林,或用冰袋敷前额,用酒精擦身。刺激性咳嗽者可给可待因15毫克-30毫克,一日3次,一般的给镇咳祛痰剂。br/4气胸br/自发性气胸是指非外伤的情况下,肺组织连同其表面的脏层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所引起的疾病。本病继发于气管炎" 支气管炎" 慢性气管炎" 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结核、肺脓肿及肺癌等肺部疾患。发生于肺部、X线检查无其它明显病变的气胸称特发性气胸,20岁-30岁青年以特发性气胸多见。br/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多数有咳嗽、摒气或用力过度等明显诱因。出现刀割样针刺样胸痛,并随呼吸或咳嗽加重。呼吸困难并伴有紫绀、干咳。合并脓胸、气管炎" 支气管炎者、咳嗽加剧,则咳出脓性痰,且常与体位的改变有关。br/治疗:原发性治疗,即治疗气胸的原发病,抗感染,一般治疗,保持安静、镇咳、避免用力、呼吸困难者吸氧,胸腔排气,闭合性气胸、肺压缩少于30%,症状轻者不必抽气。肺压缩超过30%,伴呼吸困难发绀者应用胸腔排气治疗。还有过敏引起的哮喘,远离过敏原,预防是关键。br/5哮喘发作时简易的自我处理办法br/1、哮喘发作时的征象:咳嗽、喘息、胸闷、夜间被扰醒。br/2、远离诱发哮喘发作的诱因。br/3、用快速缓解哮喘药物,如β2受体激动剂。br/4、保持安静1小时以确定呼吸是否逐渐平稳。br/5、如果您的病情没有好转,应立即去医院就诊。br/6正确的哮喘吸入br/1、移开喷吕的盖,用力摇匀。br/2、轻轻地呼气直到不再有空气可以从肺内呼出。br/3、将喷口放进口内,合上嘴唇含着喷口。在开始深深地缓慢地吸气时,马上按下药瓶将药物释放,并继续缓慢且尽可能深地吸气。br/4、屏气十秒,或在没有不适的感觉下尽量屏气久些,然后才缓慢呼气。br/5、若需要多吸一剂,应等待至少一分钟后再做第2、3、4步骤。br/6、用后,将盖套回喷口上。br/7、用药后漱口。/p

本文地址: https://www.wendaifu.com/article/48766.html

您也可以通过问大夫手机版访问: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申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问大夫”或“wendaifu.com”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问大夫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 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问大夫”。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2393136441@qq.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其他问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