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妇幼保健院文章

儿童营养保健

浏览次数:19312发布时间:2016年01月07日来源:十堰市妇幼保健院

1.营养保健新思维


1.1.营养定义与营养保健模式的思辨


1.1.1.营养素式定义与保健模式


定义:营养具有生物从外界摄取养料以维持其生命的作用。营养学即是研究食物对生物的作用的科学。


保健模式:佳营养的分析--营养素缺乏疾病式筛查与防治


症状分析,这个方法使你从杂乱的症状和表现如疲乏无力、口腔溃疡、肌肉痉挛、皮肤容易青紫等中看到你可能缺乏的哪些营养。


生活方式分析,这个方法可以帮助你鉴别生活政哪些因素会改变你的营养需要如,你的体力活动、承受压力的程度、污染程度等。


膳食分析,这个方法将你的膳食与营养素佳相比较,而不是与营养摄入标准相比,并且会考虑到一些“反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因为它们会夺走你摄入的一部分营养素。


1.1.2.保健模式的误区


一维式思维误区小儿多多益善体现在追求单一的“多”: 牛奶温度要高、要稠、要鲜、要冰、食物营养成分要全。光从食物中得到的“营养”是不够的,今天给孩子补点什么“灵”,明天喝点什么“液”。


即使像乳、蛋这类公认的营养佳品,也难免“美中不足”。如婴儿赖以生长的乳类就缺乏铁质。


一个人所需要的营养素超过40种,没有任何一种食物或者几种食物可以把这40种营养素全部涵盖。我们提倡食谱要广泛,要多样化进食。


近70%的家长经常或总是提示孩子吃某种食物。说明家长总是觉得儿童吃得不够, 而想尽办法要求儿童“再多吃一点”。这样的“知行背离”反映出现代家长的喂养焦虑。按照自己意愿把配方奶做的更浓稠,吃的过多或过早添加固体食物。


很多阿姨为了让孩子早早吃完饭,就催促快吃,结果孩子在催促声中急急地吃,有些胆小的孩子因害怕索性不吃了,结果营养缺乏。有些孩子吃得快,阿姨常常再添给半勺,结果吃出了不少小胖墩,称“半勺现象”。


营养不良意味着瘦弱,也意味着肥胖。


1.1.3.模式误区的原因---营养以外的用途影响模式的功能


节假日、孩子过生日或期末考了好成绩,父母往往喜欢带孩子去吃洋快餐,孩子做好事后,用食物进行奖励;用食物贿赂孩子去做好事。研究表明这种行为将会导致短期内饭量的下降及长期关于食物的争执。


调查结果还显示女孩比男孩更易挑食;女孩比男孩爱喝含糖饮料,家庭用于食物的消费越高,孩子越容易挑食;就餐时经常提示孩子和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容易导致孩子挑食。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孩子喝含糖饮料的比例越低,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孩子喝含糖饮料的比例越高,家里每月用于孩子食物方面的消费越高,喝含糖饮料的比例越高。


1.2.营养程序式定义与保健模式


营养程序式定义=经历:母乳、辅食、准备食物、进餐技能顺练。


营养程序式定义=行为:挑食、快食、玩食、含食、厌食;强食、哄食;接受营养筛查、营养咨询;


营养结局包括三方面内容:营养素、营养行为和营养气氛。营养素,就是“吃什么”,营养行为和营养气氛,说的是“怎么吃”,比如是快吃还是慢吃?是大块吃还是小块吃?


营养保健是有关医生、家长、小儿共同参与的活动与经历。


1.2.1.程序缺失与增加的后果


程序缺失:5—8月没有吃颗粒、较硬的食物孩子会厌食;流口水;语言发育障碍;过晚添加:会造成婴儿营养不足、眷恋母乳、味觉发育不良;宝宝长时间食用流质长大后也懒得咀嚼硬东西;辅食少铁、锌就可以造成孩子贫血食欲不好;


在快速生长发育期内泥糊状食物喂养是不可缺如、不可延误、不可干扰的营养过程,这是“过时不候”的历史阶段。泥糊状食物喂养不良、不足或缺如的儿童,身材矮小、体弱、语言发育差、词汇和造句进步慢、认知能力发育迟缓、偏食、挑食、拒食等不良营养行为增多,泥糊状食物喂养不良也可能是学龄期儿童学习成绩差、人际交流差、社会行为差的原因所在。


程序增加:五月给孩子手上填满东西,孩子才吃你喂的食物;七月让孩子站立喂饭孩子才吃得好;创造性地烹饪食品给孩子吃:吃一吃,蘸一蘸;吃一吃,抹一抹;不吃就吸,老少欢喜;


口唇活动未受限制—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积极的人格特点:乐观、慷慨、活泼;口唇活动受到限制—基本需求满足不良—消极的人格特点:过度满足—依赖、被动、退缩、纠缠别人;缺乏满足—悲观、对人不、猜忌。


1.2.2.小儿进餐时的经历


吃母乳的经历----有的时候,孩子吃着吃着会松开乳头玩起来,此时,母亲常常误以为他吃饱了,有的甚至抱起孩子拍拍他,弄弄他,其实,孩子松开乳头只是想休息一下。遇到这种情况,母亲切不可过多地打扰他的哺乳情绪,可以轻轻地抚摸抚摸他的手,与他细心交谈几句,但话不可太多,等他稍稍休息一会儿,换另一只奶,他就会继续吃起来。这样,就不易出现孩子吃不饱的情况了。


进餐技能顺练---早些用杯饮水奶杯子喂奶使婴儿控制自己的摄食量。小儿对自己进食兴趣更浓、小儿把勺子杯子扔掉、敲打。亲子关系好;


10—12月的小儿喜欢用手抓米饭面包,把勺子、杯子扔掉、敲打作为玩具,喜欢追寻掉到地上的食物;会抓杯子但经常洒水;进食时更多的语言、更多的运动行为。这是小儿正常的探索作为,只有在其满足这一过程后,才能顺利地自己用杯勺进食、灵巧地钳式抓食物。


你的宝宝到了一周岁时或许就已经开始对学习走路的兴趣大过对于吃饭的兴趣了。想要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安定下来实在是太难了。如果你或照看孩子的人认为你的宝宝需要摄入更多的卡路里,那么你就应该增加每一口食物中的营养价值,而不是让孩子多吃一点东西。你可以在烤面包片上多涂一层人造黄油,或是在松饼上多放一块奶酪。


1.2.3.小儿生长发育时间经历


重病后的发育


观察重病后婴幼儿生长发育曲线和动作发育的50%通过率,可以看到重病后的生长曲线和动作发育获得不能按正常规律进行,即使在周密的追加喂养后,仍然无法达到无病儿童的同样程度,这是一个很好的旁证。


小学生重要的进食行为


调查发现 66.1%的中小学生认为洋快餐“好吃”,小学生更看重餐厅送出的玩具和礼物;早餐容易被遗漏,情绪化进餐现象严重。


中学生阶段重要的饮食行为及技能


早餐容易被遗漏:有的学生为了提神醒脑,大量饮用咖啡,甚至成瘾。


恐惧型饮食:有些学生怕“病从口入”,对食物的选择极严,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着色食品,不吃防腐食品,不吃生冷食品,不吃荤类食品……比如报纸披露饭店“地沟油”事件之后,不敢吃油条,不敢吃蛋糕,不敢吃小馆饭菜。怕水果中有激素而不吃,怕猪肉中有瘦肉精而不吃,怕大米是抛光米不吃,怕白面有添加剂而不吃,怕酒为假酒,怕豆制品为劣质品,怕这怕那,限制了自己的食品范围,导致必要的营养成分缺乏。


西洋型饮食:有些学生饮食上很洋化,喜欢牛排、炸鸡、面包、牛奶、碳酸饮料、巧克力、蛋糕等等,每天都要喝咖啡,休息日喜欢去西餐厅或者西式快餐厅就餐。中学生更看重快餐的方便快捷。


相悖型饮食:部分在校学生饮食主副颠倒,把副食作为主食,每日三餐以糕点、面包、水果、肉、糖为主,很少吃饭与蔬菜。每周去超市采购一次副食品,基本上不进食堂吃饭。


五味调配相悖:不管家庭或食堂,哪儿饭可口就在哪儿吃。忽略了饮食的粗细搭配,往往出现饮食偏嗜。经常吃过辣、过酸、过甜、过咸的所谓“可口儿”的食物。


饮食时间相悖:不按正常时间进食。早饭一般在早7点,但他们往往在9-10点进食。上课时推门而入,拿着食物入座,边吃边听课,吃喝并举,自诩“把学问都吃进去了”。晚上吃夜宵已成习惯,中午不吃饭,这种饮食时间的相悖也不利于健康。


季节相悖饮食:冬季特喜冷饮、冰棍、冰激凌,导致腹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随之而出。夏日酷暑麻辣烫、羊汤、火锅、涮羊肉照吃不误,造成牙痛、上火、烦躁、吐泻等随之而来。


愚昧型饮食:有些学生自持身强力壮消化功能好,自认为吃石头都能消化,“不干不净,吃了没病”。饮食不讲搭配,不讲节制,不讲卫生。饥一顿饱一顿,饮食全无规律。食堂、饭馆、路边餐桌、校外盒饭,想吃就吃,毫无顾忌。


辟谷型饮食:部分学生追求线条美而盲目减肥。除经常服用减肥药减肥茶之外,不敢进食,惟恐长肉,于是选择辟谷型饮食。辟谷乃方士道家修炼成仙的方法,即不食五谷五谷杂粮,仅以水、果品、蔬菜充饥。


反季节水果让孩子性早熟


经常食用激素、催熟剂含量较高的反季节水果,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来说,女孩会出现初潮提前等性早熟现象,而男孩则会导致性特征不明显。


儿童吃味精过多难长高


儿童过多食用味精或含谷氨酸钠的食物,大脑生成的过多的δ-氨基丁酸将会抑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旁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结果使得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1.2.4.对经历、行为的保健


可预测性保健


有研究表明,母亲妊娠反应致严重呕吐或孕期曾患严重。腹泻母亲的后代喜好咸味,推测可能与母亲呕吐、腹泻致。自身电解质失衡或母亲食欲减退而多食偏咸食物,使羊水含钠增加,胎儿很早习惯咸味羊水有关。


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儿自愿接受有某种味道的谷类与母亲自愿尝试新食物的味道有关。因此母乳的味道有“引导教育”后代摄取食物的作用。笔者认为,母亲应有目的的进食多种味道的食物,以便婴儿在断奶期更容易接受多种食物味道。


婴儿吃奶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更多的是为了获得安慰和感,孩子早期的抓握也是为了建立感的。如果一个婴儿在这个时期不能获得感,这个孩子将来一生都会出感方面的问题。由于有这样的特质,使得孩子一出生,三天的时候就建立了感。


刚刚结束运动、愤怒、抑郁的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其婴儿生长发育不良、哭闹、烦躁不安;长期在不安、喧闹、紧张环境中进食的儿童攻击性行为偏多;


母乳喂养组6月婴儿独坐、7~9月叫爸妈的发育时间则明显早于人工喂养组;支气管炎及肺炎的发病率在母乳喂养组为23.2%343/1 476,混合喂养组22.6%77/341,人工喂养组28.3%228/805,人工喂养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O.05。


母乳足者可能乳量多,婴儿长得胖,有的家长担心会发生肥胖症,请不要担心,此阶段的肥胖与成年期肥胖没有直接关系。一项新的研究认为,过早终止母乳喂养可能是导致成年后酗酒的因素之一。


泥糊状食物喂养不良容易发生的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是线性发育受损、营养不良性贫血、铁营养不足、维生素缺乏维生素D、K、微量元素缺乏钙、锌、硒等。营养支持不力对年长儿期、青少年期潜能发育、能力发育、智力发育有迟滞和损伤作用;对中老年期的体质健康、重要营养素丢失、功能退化和快速老化有加剧和恶化的作用5-6。直至现在此种情况仍然十分严重;而且国内报告显示,此种严重缺乏的状况分布地域很广。


长期不规则进食产生儿童压抑、退缩、潜能发育障碍或霸道、跋扈、攻击行为等在独生子女身上已屡见不鲜。


不吃早餐会让孩子变笨:大脑唯一能够利用的能源是血中的葡萄糖,即血糖。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差,血糖相对就低,不能及时为神经系统正常工作输送充足的能源物质,从而导致孩子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影响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婴儿营养不良往往会对体格发育、脑细胞发育和智力发育带来严重的影响,例如铁缺乏可使孩子智商下降9%。提醒:错过两岁前脑发育的关键年龄,将来提供再好的营养也无法追回这一阶段的损失,孩子的智力很难赶上同龄儿童。


季节性进食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一项报告显示:儿童的生长速度在四季并不相同,生长快的是5月份,平均达7.3毫米,10月份长得慢 ,平均只有3.3毫米。这也就是说,每年四五月份是孩子们长高的佳时间。


记录妈妈的护理行为


在一些国家,如果孩子一出生妈妈不会抱孩子,没有把乳头塞到孩子嘴里的意识,抱得宝宝不舒服,护士会将此记录下来,这个妈妈被认为将来有可能会虐待孩子,遗弃孩子。


研究时间划分的文化惯例


如有周日和周末之别,也影响到疾病发生,因为这些时段的意义构成了诸如饮料、零食行为、上餐馆和野营等活动。“一日三次进餐时服用”的服药指示表明,由文化确定的饮食时间和频率承担了调控和健康有关的职能。


对时间以及时间分类的感知,既影响到采取新预防措施的预防程度,也影响到能否准确地测量疾病风险。夏天易出汗加重缺性锌、冬天易缺vitb2、vitE、vitD。除季节性事件外,时间和健康之间还存在着更加复杂的关联。比如小儿厌食、挑食多发生在3-5岁;5个月婴儿生理性一周厌食。


时间是否充裕也影响到妇女为孩子配备营养充分的食物。双职工会导致小儿进食时间紊乱。


时间与健康的关联见之于昼夜生理节律的生物学研究,比如说,夜间喂食:如果6个月以后,甚至1岁以后半夜还要吃1-2次奶就会妨碍宝宝的生长发育。调查了英国600名健康的新生儿后发现,出生头一周里“24小时内喂食多于11次”的婴儿,3个月后夜间睡眠出现紊乱的可能性要比喂食次数少的孩子增加3倍。


母乳喂养的时间过长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母乳的象征意义是:孩子,妈妈和你是一体的,你在妈妈怀里很。1岁后的孩子希望打破这种一体感,找到独立的自己。一些断奶很晚的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气比较弱,自立能力差,而且一些男孩子在性心理发育上比较迟滞。


其他时间易“报复性”多吃


介绍,安安的肥胖就是因为长期不吃早饭引发的。由于早餐未吃,到了中午吃饭时,饭菜的色、香、味,刺激了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出的是强烈的饥饿感;而且会觉得早餐没吃,中餐就应当多吃一些。在以上原因的驱动下,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吃下了过量的食物,而且不吃早餐非常容易使人在午餐时偏爱吃煎炸食物。


儿童节假日的营养需要


1.儿童日常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可暴饮暴食:对儿童来说,节假日期间的诱惑之一就是“美味佳肴”。早餐常被忽略:上起床晚、吃零食过多等。


2注意卫生:不要带孩子去街边小摊上吃不卫生的小吃,比如毛鸡蛋、煎饼等;


中考、高考阶段的营养需要


夏季,炎热的气候。考试临近,学生复习紧张,精力消耗大,会感到疲乏、食欲差,家长会发现孩子脾气大、暴躁,对平时喜欢吃的东西也失去兴趣,此即所谓“考试综合症”。


注意:营养均衡,搭配合理 膳食清淡,易于消化;应当遵循“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适量”的原则。


研究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与90年代青年父母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属于同一年龄段,而患有类似模式的病症。而且时间作为历史也影响对健康的研究,其途径之一是通过改变的行为模式,例如,与90年代青年父母喂养孩子。


1.3科学营养保健的思辨


1.3.1.级思维解--我国儿童喂养问题


即提供经历于营养素;总体规划于进食行为问题;监测于药补。我国儿童喂养问题如下:


1液体食物阶段至少30%的婴幼儿无法享用母乳喂养,他们的抚养人不知道或没有可能获得符合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配方奶喂养。


2在换乳期阶段近80%~90%的婴幼儿没有及时、正确转入配方粉喂养;有的在2岁前已经使用“鲜奶”喂养;有的家长使用虚假宣传的配方奶。


3在泥糊状食物阶段80%~90%的儿童没有接受正确的、连续的泥糊状食物添加喂养;没有经历“磨牙食品”的早期刺激;没有在这阶段得到“握”、“吃”等相关动作练习;营养强度低、营养密度低、营养谱狭窄、营养源单调、贫乏;适宜刺激少而枯燥。


4固体食物阶段近80%一90%的婴幼儿不能获得适宜这个阶段的专门食物,一般是随大人吃。在进托幼机构前,家庭喂养时食谱多不合理:从狭窄到过度宽泛,从不足到过量。


1.3.2.规划性思维


规划近期生长发育:婴儿在出生后头四个月内体重增加一磅,那么他在7岁之后超重的可能性会增加30%。这段时间婴儿体重增加一倍,也可能是人体建立自己饥饿与饱食感的关键时期。Stettler建议,在这段时间,父母应该避免婴儿体重增加过多。婴儿在8个月后逐渐向儿童期过渡,此时营养跟不上就会影响成年身高。


规划远期个性:喂饭方式的选择;


学习成绩:同家人一起进餐;


骨强度:生长发育期获得充足骨质,生命后期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性降低。


2.家长什么情况下需带孩子作营养保健


2.1.儿童有营养缺乏病表现


儿童铁缺乏症的表现:苍白、黯淡、屏气、无力。


儿童锌缺乏症的表现:发慌、面部“虫斑”;溃疡及烧伤愈合障碍;牛皮癣、痤疮;异食、厌食、生长发育迟缓;地图舌、反复口腔溃疡


儿童钙缺乏症的表现:枕秃、囟门增大;方颅、鞍形头和十字形头;出牙迟、缺乏釉质、齿质不硬易患龋齿。鸡胸、漏斗胸、“X”形腿和“ O”形腿。


迟发性佝偻病的表现:无力、骨疼、四肢麻木痉挛、齿列不全、门齿边缘呈锯齿状、恒齿迟迟不出。


2.2.儿童有家长不能接受的营养行为


奶瓶里的东西他都不吃;奶嘴刚放到嘴里就恶心;只吃辅食不吃奶粉;看见了妈妈的奶头就逃;经常打嗝、放屁、吐奶;难以断奶;不肯放弃用奶瓶;拒绝使用杯子;饭菜含在嘴里、异食癖;咬奶头;边吃边玩;挑食、偏食、厌食;借吃饭对家长要挟。


2.3.家长想学习具体的科学的营养保健知识


奶水少时增加母乳的办法;


早期喂养行为对婴幼儿心理发育的影响;


长时间使用奶瓶喂养会造成什么后果;


家长的语言对儿童接纳食物的影响;


失去学习进食技能的机会小儿会怎样?


如何训练小儿各种进食的能力。


2.4.家长想学习“可操作性的”营养保健技能


“乳头错觉”如何纠正?母亲如何避免哺乳被咬伤?


不爱喝配方奶怎么办?化解宝宝拒吃辅食的秘诀。


如何制作辅食?挑食需要对症下“药”。


进食行为与食物的转换。泥状食物、手持食物的制备。


怎样教宝宝用杯子喝水?三餐热能分配。


怎么知道孩子的饮食是否适量?营养对脾气、多动、学习困难、高考的影响程度


2.5.家长想拥有特殊儿童的营养保健


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兔唇、甲低、苯丙酮酸尿症、糖尿病儿、腹泻、胃肠综合症等。


3.儿童营养学的基础知识


3.1.基本概念


⑴营养:儿童摄入、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包括两个动态过程:①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素的过程。②机体利用营养物质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的健康状态。


⑵营养素:膳食中含有的能够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生长发育和劳动工作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6类。


⑶纯母乳喂养:指在一定时期内0~6个月只给婴儿喂母乳,而不给其它任何的液体和固体食物,但可以服用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药物滴剂或糖浆。


⑷人工喂养:当种种原因母亲不能喂哺时,用牛乳、羊乳等乳品或代乳品喂哺。


⑸混合喂养:当母乳不足或乳母因故不能按时喂哺时,需加喂牛乳或其它代乳品。


⑹辅食:指给予母乳以外的其它富含营养的食物,作为母乳喂养补充的食品。


⑺食物添加期:指婴儿由液体食物喂养为主向固体食物喂养为主过渡的一段时期。


⑻进食行为:在进食过程中表现的对食物品种的喜恶、进食量的多少和进食时间的主张。


⑼进食环境:指机体在摄取食物的过程中,所处周围的情况、条件和与之有关的事物。


⑽膳食营养调查:是了解和评估儿童营养状况常用的方法,是在临床实践和群体现场调查中进行膳食组成、实际每日摄人量等调查,并与每日供给量相比较以评估儿童营养状况,针对所发现的营养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或营养干预方案的手段。


⑾营养性疾病:是具有明显的营养状况异常特征的疾病,可由不平衡膳食引起,也与遗传、体质及其它疾病或代谢功能异常等有关,一般是膳食与机体两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⑿喂养困难:因婴幼儿生理、心理和家长的喂养行为等因素,导致婴幼儿进食过程中进食行为偏离常规,出现挑食、偏食、厌食、拒食等不良进食行为问题,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进程。


3.2.热量食物应用技巧


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与米、面、土豆、香蕉 、红薯等食物中,其作用是供小儿生长发育所需热量的60%,是经济的热能,它可以节省蛋白质。


脂肪,它即是眼前又是后备的能量来源。它的特点是供热效率高,同时可供给VIT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脂肪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中。油脂的营养价值关键在于它本身所含脂肪酸的种类及其饱和程度、维生素的含量、消化率的高低、贮存性能等,因此小儿不应多吃荤油。


蛋白质:也是种供热物质,并能使热能易于产生和维持。即当供热主要来源的谷类中的糖与吸收缓慢的脂肪、蛋白质结合时,逐渐吸收入血,才能使能量在相当长时间维持较前。此外,蛋白质重要的功能是构成抗体和酶,提高机体抵抗力和消化力。因此,为了保证小儿生长发育,科学、合理地摄取供热食物方法是:以米面等主食和素油作为供热主体,节约鱼肉作为长身高用。


如今,营养成分的高低已成为许多人选购食品的主要标准,几乎每一种新产品都以富含某几种营养素的宣传来吸引顾客。然而,有关却提醒说,一味食用所谓“高营养含量”食品并不意味着科学膳食。营养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与各种营养素的配比及其相互制约性有直接关系,了解这一点并以此安排日常饮食,才是获取营养的关键。目前有部分居民逐渐养成了少吃甚至不吃主食的习惯,认为高蛋白和高脂肪的副食所提供的能量远远超过碳水化合物。但认为,谷类等主食所具有的碳水化合物,其作用并不只表现为提供能量,它对平衡体内多种营养成分,促使营养均衡有很大益处。


事实上,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一些隐性机体不适症极有可能和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有关。特别是在中国,人们传统上便以谷、稻为主食,体质特性的表现之一就是对碳水化合物有更明显的需求。所以,中国营养学会才明确建议,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占70%,如果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少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


同样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还有糖。由于近年来的某些片面宣传,使不少消费者误以为它是导致肥胖。心脏病、糖尿病的元凶。因此,糖在饮食安排中备受冷落。但们指出,糖与上述病症并无必然联系,食糖消费量较高的国家如古巴、英国也不是这些病症的高发地区。实际上,糖是人体几乎不可取代的一种经济而的能量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人每日应食用50至60克糖。尤其应该说明的是,我国人均年消费食糖量仅为 6公斤,还不及标准数量的  1/30。许多原本食用糖摄人不足的国人,如果盲目听从片面宣传,不但不能防止疾病,还会影响膳食平衡。


指出,日常饮食中,各营养素的齐备与均衡远比食用某几种“高营养食品”更有益于健康。


3.3.维生素食物应用技巧


3.3.1.维生素A:眼睛的守护神


维生素A素有“眼睛的守护神”之称,对于幼儿的眼睛视力发育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幼儿牙齿、骨骼、头发的成长,也需要维生素A的大力帮忙;而细胞的正常运作,维生素A更是功不可没。


食物来源:鱼肝油、动物肝脏、蛋类、奶制品、胡萝卜、番瓜、黄色水果、黄绿蔬菜等。


维生素A食谱:胡萝卜粥


将白饭加入大骨头高汤中慢慢熬煮。并将胡萝卜刨削成丝,煮到半熟时,放入胡萝卜丝一起慢火煮熟,少量盐调味,即可熄火。熄火前,若幼儿不排斥香菜味道,可洒入一小撮香菜,增加香气。


3.3.2.维生素Ε:


是无色无臭黄色透油性液体,乃一般身体组织内抗脂肪过氧化反应的第一线。其功能包括:抗氧化作用、防癌抗癌作用、延缓氧化性白内障的发展、防止血小板过度凝集、减低空气污染的危害度及预防心脏病。


3.3.3.维生素D:长高的秘密


维生素D是帮助钙、磷被人体吸收及利用的重要物质。因此对幼儿骨骼的成长特别重要。幼儿一旦缺乏维生素D,便很容易发生骨折、脊椎弯曲,甚至O型腿的产生。因此除了摄取足够的维生素D之外,适度的到户外晒晒阳光,吸收阳光自行合成维生素D,也是幼儿很好的来源。


食物来源:牛奶、沙丁鱼、鲑鱼、鲔鱼、小鱼干、蛋黄、香菇等


3.3.4.鲜为人知的维生素K


维生素K是参与血液凝固的一种重要物质。人体血液有一套自我保护的凝血系统,主要包括13个凝血因子。当机体发生损伤出血时,它们便依次激活,使血液凝固。这些因子需互相配合,共同作用才,少了哪一个也不行。这些因子中有4个必须在维生素K参与下才能在肝脏合成,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K,就等于缺乏凝血因子,就容易出血,或出血难止。


为什么孩子更容易缺乏维生素K


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维生素K,只有靠食物中天然产物或肠道菌群合成。成人一般可以通过食物或肠道菌群得到足量补充,而维生素K比较难以通过胎盘吸收,所以,婴儿体内没有多少“老本”可用。刚从子宫娩出的小宝宝,肠道内还是一片洁净的世界,还没有帮助合成维生素K的细菌来“安家落户”,再加上婴儿通常只吃母乳,奶汁虽然营养充分、,唯独维生素K含量偏低,仅为牛奶的1/4。因此,如果婴儿单纯喂养母乳而不增加其他辅食的话,出生后24小时至3个月容易维生素K摄入不足。


什么情况下容易导致婴儿出血


一般只有维生素K严重缺乏的婴儿才会出现脐带残端渗血不止,无故流鼻血,皮肤出现淤斑等症状,严重的是像莎莎那样的颅内出血。颅内出血虽然从表面上不容易发觉,血块却可能压迫大脑中枢,直接威胁婴儿的生命。


临床医学观察证明,在婴儿出生前孕妇使用某些药物,如鲁米那、苯妥因钠、利福平、异烟肼等,可加快维生素K氧化降解,造成体内维生素K含量下降。婴儿出生后如果因感染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或磺胺药,都可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生长,造成维生素K严重缺乏,从而导致婴儿凝血机制障碍。莎莎就是因为有些咳嗽,妈妈怕她抵抗力不强,上药品超市擅自买了些抗生素糖浆喂她,没想到反而害了她。


怎样预防婴儿维生素K缺乏


60年代初,美国儿科学会营养委员建议,对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1小时内即预防性注射0.1~1毫克维生素K。近年来多数科学家认为口服和肌肉注射维生素K有同样的,从而避免了注射的痛苦和副作用。另外,也可在分娩前24小时内给孕妇肌肉注射10毫克维生素K。


维生素B2:成长的维生素


维生素B群对人体的神经机能占有重要的功能,而其中对幼儿特别的是维生素B2。维生素B2被称为是“成长的维生素”,身体内如果维生素B2不足,可能造成幼儿成长发育受挫,而导致发育不良。因此,维生素B2对幼儿的成长发育特别重要。


食物来源:肉类、豆腐、毛豆、酵母、全麦、糙米、牛奶、菠菜、绿叶蔬菜、坚果类、芝麻等。


维生素C:健康好帮手


维生素C能够促进铁质的吸收,活化细胞与细胞间的联系。除此之外,它另一项特别的功能就是能够促进人体骨胶原的合成,胶原质是人体牙齿、骨骼、组织细胞等的组成部分,而维生素C在协助骨胶原的生成上占有重要的功能。


食物来源:柠檬、柑橘类、花椰菜、西红柿、菠菜、草莓、绿叶蔬菜等。


4.儿童食物营养知识


4.1.平衡膳食的真正涵义


4.1.1.热量营养素构成平衡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称为热量营养素。当碳水化合物约占60%-70%、脂肪约占20%-25%、蛋白质约占10%-15%时,各自的特殊作用发挥并互相起到促进和保护作用,这种总热量平衡,热量比例也平衡的情况称为热量营养素构成平衡。


热量营养素供给过多,将引起肥胖、高血脂和心脏病;过少,造成营养不良,同样可诱发多种疾病,如贫血、结核、癌症等。


4.1.2.氨基酸平衡


只有食物中所提供的8种氨基酸的比例,与人体所需要的比例接近时才能地合成人体的组织蛋白。比例越接近,生理价值越高,生理价值接近100时,即被吸收,称为氨基酸平衡食品。除人奶和鸡蛋之外,多数食品都是氨基酸不平衡食品。


玉米面与黄豆混合,玉米含赖氨酸较多,黄豆蛋白质中蛋氨酸与色氨酸含量均较多,而赖氨酸量却很少。将这两种食物混合食用,黄豆中的氨基酸就弥补了玉米中的不足,玉米中的赖氨酸又补充了黄豆的不足,从而提高了玉米蛋白质的生物价。用玉米、高粱和黄豆三种粮食制成的混合面,其蛋白质的生物价提高得更为显著。


4.1.3各种营养素摄入量间的平衡


各种营养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造成各种营养素摄入量间的平衡难于把握。只要各种营养素在一定的周期内,保持在标准供给量误差不超过10%,营养素摄入量间的平衡就算达到了。


4.1.4.酸碱平衡


正常情况下人血液偏碱性,PH值保持在7.3-7.4之间。酸性食品摄入过多,血液偏酸、颜色加深、黏度增加,严重时会引起酸中毒,同时增加体内钙、镁、钾等离子的消耗,而引起缺钙。这种酸性体质,将影响身体健康。


酸性食品有:大米、面粉、鸡肉、鳗鱼、鲤鱼、猪肉、牛肉、干鱿鱼、蛋黄、啤酒、花生等。


碱性食品有:海带、蔬菜、西瓜、萝卜、茶叶、香蕉、草莓、南瓜、四季豆、黄瓜、藕等。


4.1.5荤素平衡


“首先,人一定要吃荤。因为人有32颗牙齿:4个犬齿,28个是门齿和臼齿。犬齿是吃肉用的;门齿像刀子,用来‘切’蔬菜水果;臼齿像磨,磨五谷杂粮豆子。


所以人应该以素食为主,适当吃肉。人不同于老虎和狼,它们满口都是犬齿,只能吃肉;人也不同于牛羊,牛羊只有门齿和臼齿,只能吃草。人的牙齿结构和黑猩猩、狗熊是一样的,所以都属于杂食动物。荤菜保证摄入动物蛋白和高级营养,素菜保证了摄入纤维素、矿物素、维生素。


荤素食物,前者含有后者较少甚至缺乏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B2、B12等,常吃素者易患贫血、结核病。荤食也不可过量,高脂肪与心脏病、乳腺癌、中风等的因果关系早有定论。


素食,含纤维素多,抑制锌、铁、铜等重要微量元素的吸收,含脂肪过少。常吃素,危害儿童发育特别是脑发育,导致少女月经初潮延迟或闭经。也可祸及老人,引起胆固醇过低而遭受感染与癌症的侵袭。


蔬菜的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蔬菜含有丰富的碱性物质如:无机盐、维生素和纤维素,这刚好与酸性物质丰富的肉类互补,所以,肉菜搭配吃有利于儿童身体发育。


另外,蔬菜有很好的色、香、味与外形,加之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对于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及本身膳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6.寒与热平衡


1.6.1.春季小儿饮食的特殊要求


春阳初升是一种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时期5月份平均长高7.3MM,7、8月份只长3.3MM,因之对饮食供给需求也大。初春时节,因孩子多习惯吃温油厚味及滋补品,且活动量较少,内热较盛。


因此,春季小儿食物既要荤素搭配,以解体内内热,又要保证丰富的促进脑发育的蛋白质,因此有卵碱酯、赖氨酸的肝类,凉性食物梨、萝卜、黄瓜等是需求的,也不宜进食辛辣、油腻及热量较高的辣椒、肥肉、巧克力等。


1.6.2.夏季小儿饮食的特殊需求


1夏季高温时,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摄食中枢受到另外两个中枢神经的影响而食欲下降:一是体温调节中枢,当人体处于高热状态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从而抑制了摄食中枢;二是饮水中枢兴奋,由于高温出汗,人体失水,人感到口渴,使饮水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抑制了摄食中枢的兴奋。


2夏季高温,由于体温中枢的调节,产生心跳加快,出汗增多,增加热量消耗,为了补偿热能的损耗,有人据实验结果推算出,在30—40℃的环境温度中,每增加1℃应增加0.5%的热量供应,而随着汗液中氮的排出,加大了蛋白质的消耗,同时随汗液排出的还有钾、钠、锌、镁、VITB、B2、C。


因此,夏季小儿的饮食要求如下:


A、刺激食欲:1就餐前和进餐时解除高温刺激,如提供淋浴或安排凉爽的就餐环境,减少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性。2抑制饮水中枢的兴奋。可在进餐前先喝点汤或饮料,即可补充水和无机盐,又能满足饮水中枢的需要,解除饮水中枢对摄食中枢的抑制。3增加饭菜的花色品种,力争做到色香味俱全。多吃瓜果。


B、保证膳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脂肪比例不宜过多,否则,饭菜过于油腻不利于食欲的提高,必须多食富含钾、镁、钙、锌、B1、C、B2的食物如谷类、豆类、肝类、肉类、蔬菜和奶类。


鸭肉就是度夏的肉食佳品。研究表明,鸭肉的优势之一在于它的养分丰富。据测定,每IOO克鸭肉含蛋白质16.5克,脂肪7.5克,还有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元素。


除鸭肉外,鱼肉算得上补充蛋白质的又一佳肴,它能为人体提供极有保健价值的脂肪酸和碘元素,宜于午餐食用。其他可供选择的肉食还有蟹和虾。


C、注意少食冷饮、雪糕等零食:如多喝汽水并不能解渴、降温,反而会因为摄入过多的糖而造成孩子食欲不佳尿多而口干或过多糖转化为脂肪,成为肥胖儿,个别汽水中含有咖啡碱会影响孩子的神经系统,仗孩子多动、好斗。不吃冰水或少出冰棒、雪糕:因为少量冰水容易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消化,还能刺激胃肠蠕动加快,出现肠痉挛,引起阵阵腹痛。


1.7.干与稀平衡


膳食中水分太少,会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对于老人和儿童,还会造成吞咽障碍;而单纯的流质食物会使咀嚼功能退化,其中的营养成分也不足以满足工作生活的需要。


7杯水。洪昭光说:”黑龙江边防战士在零下40摄氏度的天气里,防冻的办法主要就是多喝水,因为人在寒冷的情况下,外周血管循环四肢末梢血管受影响,水喝多了,循环好了,四肢便暖和了。夏天防暑重要的办法也是多喝水,体表血管循环好了就好散热。防病也还是要多喝水。


那怎么知道喝水的量是否‘达标’?看早起后第一次小便,如果量很少、很黄,就有问题,如果清亮、量多,便可以。“


1.8情绪与食欲平衡


钙有抑制脑神经兴奋的作用,脑神经有充足的钙,容易保持情绪稳定,缺钙则会情绪不安,易激怒、周身无力。


饮食糖分过量食甜点、饮料,使体内血糖升高,为了降低血糖,胰脏必须分泌大量胰岛素,引起副肾素分泌过剩,从而引起烦躁、发怒、情绪不稳。


糖分要变成热量,必须消耗B族维生素。如果饮食B族维生素缺乏,就会造成精神亢奋,情绪失控。


精神经常紧张要消耗维生素C,饮食维生素C不足,脑神经机能就会降低,也会产生情绪不稳。


小儿大脑发育不完全,如肉噎在嗓子里,于是开始讨厌吃肉,身体不舒服时吃的食物以后会产生厌恶感,曾被鱼刺扎过,于是看见鱼刺就会觉得嗓子疼,看见鸡肉想起鸡皮疙瘩。


神经质性格消极内向的孩子,即使父母在饮食做法上很正确,对新口味,新食品会有很强的戒备心和抵抗力。


好奇心、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咀嚼能力,使他们可以轻松地接受曾经让他们难以接受的食物。喜欢形式多样的饭菜,多种数量、多种形式的配菜与花样的面点受孩子们的欢迎。


4.2.膳食合理营养”量“的要求


合理膳食口诀A:合理膳食笑眯眯,一二三四五六七,一瓶奶250克米,三份蛋白四注意,500克蔬果六克盐,七杯开水莫忘记。


一份优质蛋白质约相当于一两精肉/一个大鸡蛋/二两豆腐/二两鱼虾/二两鸡或鸭带骨,读者可从中选择三种任意组合。


合理膳食口诀B:四条腿家畜不如两条腿家禽;两条腿家禽不如一条腿蘑菇;一条腿菌藻类不如没有腿牛奶,鸡蛋和鱼。


食用家畜不如食用家禽,因为家禽的肌纤维细、脂肪含量少、蛋白质易于人体吸收。食用家禽不如食用菌藻:海带、紫菜、黑木耳,每天吃5-10克黑木耳能预防脑梗。


已知人体必需的物质约有50种左右。而现实没有一种食品能按照人体所需的数量和所希望的适宜配比提供营养素。因此,为了满足营养的需要,必须摄取多种多样的食品。


我们通过花色品种的多种组合,每周有70种左右食品,每月有130种食品。其中粮食类15种左右,动物性食品25种左右,蔬菜类40种左右,干豆类和豆制品10种左右,干货和硬果类10种左右,蜜饯和水果10种左右,调味品20种左右。


保证每日有15种左右食品, 其中3种粮食。薯类,如小米、玉米、燕麦、红薯等,不要长时期食用过于精细的大米、白面,应时而食用糙米、小麦麸皮和某种杂粮,以增加维生素B和其他营养素的供给。


每人每周好要摄取50克左右的动物内脏,特别是肝脏,以保证维生素A、B和一些无机盐的供给。


优质植物油。 每天要摄取15克以上的优质植物油,才能保证必需脂肪酸的供给。动物脂肪要严格控制,否则会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4.3.色彩营养学


4.3.1.蔬果色彩不同所含的营养成分也各有偏重


红色:番茄、红薯、红苹果、红枣、枸杞子、红萝卜、杨梅、草莓、山楂、西瓜等红色食品,都富含胡萝卜素、番茄红素、氨基酸,番茄红素对男人的前列腺有益。


绿色: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硒、钼等微量元素和大量纤维素,有利于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使大便通畅,保持肠道正常菌群繁殖,改善消化,还有预防紫外线伤害的作用。


黄色:胡萝卜、玉米、黄豆以及水果橘、橙、柑、柚等黄色食品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可以健脾、预防胃炎、防治夜盲症、护肝、使皮肤变得细嫩,并有中和致癌物质的作用。


黑色:黑芝麻、黑糯米、黑木耳、黑豆、香菇、黑米等黑色食品含有17种氨基酸及铁、锌、硒、钼等10余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和亚油酸等营养素,有通便、益肺、提高免疫力和润泽肌肤等作用。


紫色:紫菜、紫茄子、紫葡萄等紫色食物都含丰富的芦丁和维生素C,对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遏制出血倾向有一定作用。紫菜中大量的碘元素,可抵御甲状腺肿大。


白色:茭白、冬瓜、竹笋、白萝卜、花菜等白色食品含纤维素及一些抗氧化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溃疡病和胃癌、保护心脏的作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胆固醇很高,不吃药,就是好吃燕麦面。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今年101岁,每天早上吃燕麦粥。我们北京很多老干部、病人天天早上都是燕麦粥。


4.3.2.食品颜色与小儿的食欲


能吸引食欲的食品颜色是红、红一橙、桃色、黄褐色、竭色黑色、奶油色、淡绿、亮绿色,而黄绿色、灰色等色则抑制食欲,因此不能把青菜熟成黄绿色。能使食品带红色的有:豆瓣酱、卤制品、西红柿、红枣、肉末、香月、火腿肠、肉松、花生、胡萝卜、辣椒。


细嫩,少渣无怪味的小儿喜爱:叶菜类,茄果类,如冬瓜、黄瓜、丝瓜、江豆、四季豆、鲜豌豆芽。


4.4.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


4.4.1.肉类


肉类含蛋白质10—20%,瘦肉的蛋白高于肥肉。在各种肉中,按以下顺序蛋白质含量依次降低,鸡肉23.3%、兔肉21.5%、牛肉17.3%、羊肉13.3%、鹅肉10.8%,猪肉9.5%。


肉类脂肪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平均10—30%左右,在各种肉中,以鸡鸭肉不饱和酸比猪、牛、羊、肉高,易消化吸收,且鸡汤里的谷氨酸使鸡汤更加鲜美,对小儿食欲有促进作用,但其营养不如鸡肉高。


肉类含有促进铁吸收的血红素铁与”肉“可促进植物性食物中非血红素铁的吸收。肉类还含有丰富的VITA、D和B族维生素。


4.4.2.鱼类


动物蛋白中鱼类蛋白质量好。阿拉斯加、舟山群岛等地人们爱吃鱼,吃鱼越多,动脉越软,冠心病、脑卒中越少。


鱼是适合婴幼儿的高蛋白食品:


1、鱼肉中含有婴幼儿所需的全部必须氨基酸和小儿独要的组氨酸,营养价值很高,其蛋白质含量达15—20%,鱼类比畜肉类更易于消化,蛋白质的吸收率可达85—90%,尤其适宜于婴幼儿食用;


2鱼类脂肪与肉类脂肪明显不同,它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溶点低,通常为液态,极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其消化率可达95%以上,其中海鱼的脑黄金是视力及脑发育所必须的;


3鱼类中钙磷钾铁,B2尼克酸也是小儿生长发育不可少的营养素。


4.4.3肝类


有补肝、养血、明目之功效。猪肝是含蛋白质、铁、锌、VITA、D、B2、B12多的食品,且铁质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肝类是防治小儿贫血、厌食症的食疗物质,同时可保持人体的视觉及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提高人体免疫力。


有些人认为猪肝是解毒器官,具有毒的,不能吃,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猪肝的解毒功能是将有毒的物质通过转化、合成等一系列作用,来将低和清除其毒性并排出体外,猪肝本身并无毒性,合理食用不会中毒。猪肝刺激性气味大,小儿不爱吃,可以卤制,也可以在烹调时加。入白酒、醋,或以3:7的比例与肉沫片同炒。


4.4.4.豆类


植物蛋白以黄豆好。铁、锌、B2也多,且黄豆蛋白不但是健康食品,对妇女还特别重要,可以减轻更年期综合征的痛苦。豆类就有这种雌性激素的作用,可以减轻妇女更年期综合症。


不吃豆制品者,主要是豆腥味,只要用100℃以上水捞一下或用蒸气或用油炒透即可去腥味,由于豆类味淡,必须配以瘦肉、火腿、鲜蘑菇、豆瓣酱、麻辣酱等浓味物。


4.5.食品多样化的方法


4.5.1.利用食物本色,搭配成色彩丰富的菜点


4.5.2.利用食物本身的香味,带动菜肴的香味


很多食品本身具有特殊的香味。如黄瓜清香独特,配入鱼丁和胡萝卜丁中,成为夏季幼儿爱吃的味美清香的清凉鱼丁。


4.5.3.利用各种调味品,烹调幼儿喜欢的味美可口菜肴


如红油豆腐,成人的口味是咸中带辣,幼儿不适合吃辛辣的调味,因此,在烹调时我们用蕃茄酱调制出红油,加入蛋黄丁、香菇等,组合成荤素搭配,咸中带甜酸的口味。


4.5.4.据不同年龄,制作形态各异的美食


1-2岁的幼儿以碎菜、碎末为主。 2-3岁幼儿以小丝、小丁、小片、无骨、无刺食品为宜。 3-6岁幼儿以较大的块、丁、片逐步过渡到带骨带刺的食物为好。


4.6.如何让小儿吃好一日三餐


4.6.1.三餐的各自作用


早餐店的奶茶为例,其主成分为糖、奶精,只提供热量,本没有营养价值可言;一份烧饼油条加豆浆,则油脂及糖类过多且纤维素不足。


米、面、土豆、香蕉 、红薯等食物中,其作用是供小儿生长发育所需热量的60%,是经济的热能,它可以节省蛋白质。脂肪,它即是眼前又是后备的能量来源。它的特点是供热效率高,同时可供给VIT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脂肪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中。


蛋白质:当供热主要来源的谷类中的糖与吸收缓慢的脂肪、蛋白质结合时,逐渐吸收入血,才能使能量在相当长时间维持较前。


因此,营养的早餐,应包括谷物、动物性食品、奶类及蔬菜水果四大部分。以米面等主食和素油作为供热主体,节约鱼肉作为长身高用。


要时时达到生活工作的热量需求,通常,一日三餐热量分配应为: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以保证的热平衡。


快餐情结


口福奖励,使孩子的胃口越调越高,嘴巴也越吃越刁,吃厌了主食吃副食,吃腻了中餐吃洋餐。据统计,91%被调查的孩子中都吃过快餐,然而快餐属高能量、高脂肪食品,一次可提供4900-7500焦耳能量,相当于全天供给量标准的42.5%-112.5%。


4.6.2.儿童三餐与家长同吃的意义


让孩子单独进餐有两个明显的弊端


一方面,孩子长期单独进餐会使其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被遗弃感,他她会认为父母对自己的生活漠不关心,这种感受会逐渐从餐桌一直延伸到生活中,而终影响到性格的形成,并波及到两代人间的感情。


另一方面,孩子单独进餐多会据自己的喜好,好吃的多吃点,不爱吃的就少吃一点或干脆不吃;或者吃一点、玩一阵;有的干脆把饭菜倒掉却谎称自己吃了;其他诸如饭前洗手之类的卫生训诫,孩子更会视若耳边风而少有遵循。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


5.膳食营养调查


5.1.称重法


通过称量每餐各种食物的食用量,计算出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的平均摄入量。通常按季节、食物供给的不同每季度测一次,调查时间以一周为宜,短不少于3天、优点是准确,但实际操作较繁杂。多用于集体儿童的膳食营养计算。称重法的步骤包括:


⑴记录每餐各种食物和调味品的名称。


⑵逐日逐餐称取各种食物烹调前去除废弃部分后的生食物重量即生重。


⑶逐日逐餐称取各种食物烹调后的熟重以及吃剩饭菜食余的重量,计算儿童摄入食物熟重。


摄入食物熟重净食量= 食物烹调后的熟重熟重量-吃剩食物熟重剩余量


⑷计算生熟比例。生熟比=食物生重/食物熟重。


⑸换算儿童所消耗的食物生重。


消耗的食物生重=摄入食物熟重*生熟比


⑹精确统计每餐用膳人数,计算调查期间的人天数。


如调查期间各天的就餐人数不同,但每天的早、午、晚三餐人数均一致:人天数=调查期内早或午、或晚餐就餐人数之和


如果调查期间每天或三餐各餐的用餐人数不等:人天数=早餐总人数×25%+中餐总人数×35%+午点总人数×10%+晚餐总人数×30%


⑺将调查期间所消耗的食物生重按品种分类、综合,求得每人每日的食物生重消耗量。


平均每人每天摄入某种食物原料生重g= 调查期间摄入某种食物原料生重总量g/同期就餐人天数


⑻按食物成分计算出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的摄人量。


⑼调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①称量食物生重前应检摘清洗干净;②用膳时,应将饭菜分开;③调味品好每餐称量记录。


5.2.询问法


通过问答方式了解儿童膳食摄入的情况。询问内容包括被调查儿童在某一段时间近1-3天内每日进餐次数、食物的种类包括点心、水果和零食、具体数量等。然后算出一日内平均能量和其它各种营养素的摄人量。优点是操作方便简单,易于临床使用,但准确性较差。多用于个人膳食调查。


5.3.记帐法


逐日登记儿童所消耗各类食物量,在集体儿童机构还要登记每日每餐用膳实际儿童数,计算出每个儿童每天各种营养素及能量摄人量。多用于集体儿童机构。


5.4.托幼机构儿童膳食计算与计划


⑴确定托幼园所小儿营养素的平均供给量标准


全园每人每日平均供给量=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供给量总和/在园儿童总数


⑵计算每日所需的食品种类和数量


主食的量=全园每人每日平均供给量×50~60%÷4×主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75%


蛋白质量=全园每人每日平均供给量×12~15%÷4 -


主食的量×7~11 %


剩余蛋白质可由动物性食物鸡蛋、猪肉、牛奶、大豆类食物豆浆、豆腐、千张提供。


蔬菜、水果的数量:1~3岁每日蔬菜摄入量为150g~200g;4~6岁每日蔬菜摄入量为200g~250g;蔬菜中1/2由绿叶蔬菜提供;鲜豆含丰富的维生素及部分蛋白质。


烹调油的数量:脂肪的量=每人每日平均供给量×20~30%÷9,脂肪由大豆类、动物性食物及烹调油共同提供。据大豆类、动物性食物的含脂肪量确定烹调油用量,一般以10g为宜。


⑶制订带量食谱。


5.5.膳食调查结果


⑴、热能和营养素的摄入量


热能摄入量满足供给量标准90%;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素满足供给量标准的80%。


⑵、热能营养素来源分配


蛋白质提供热能:12~15%;脂肪提供热能:20~30%;碳水化合物提供热能:50~60%。


⑶、蛋 白 质 来 源


动物性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占蛋白质总摄入量的50%及以上。注:如有条件,好能使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达到总摄入量的50%。


⑷、蔬 菜 供 应 要 求


蔬菜量与粮食量基本相等或略多;绿、橙色蔬菜达到总量的20~50%。


⑸、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与需要量的比较


⑹、建议:改进措施


⑺、改进后的膳食上述情况的复,是否满足儿童需要。


6.母乳喂养保健


6.1.评估是否成功母乳喂养


早开奶?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应在脐带结扎后的半小时内开奶,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只要吸吮、吞咽功能发育尚可,也应尽早开奶。可通过婴儿吸吮促进母亲乳汁的分泌。


按需喂养?开奶后原则上采取按需喂养,但2个月后应逐步向定时喂养过度,对1—2个月的婴儿,哺乳次数以每天7次为宜,对于食量小的婴儿倒是应适当控制一下喂哺的数量,每次不要超过150毫升,以免将来长成”肥胖儿“。6个月以前至少每天母乳喂养8次;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以便使婴儿能吃到富含蛋白质及水分的前奶和富含脂肪、乳糖及其它营养素的后奶。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必喂水,以免婴儿因喝水减少摄乳量,次数要随婴儿自定。


6.2.指导正确的喂奶姿势


母亲哺乳时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身体贴近母亲,头和颈得到支撑,鼻子对着乳头。喂养时要特别注意婴儿嘴和母亲乳房的含接,婴儿口腔上方露出的乳晕比下方多、口张大、下唇朝外突出、下颌接触乳房。婴儿吸吮时可见慢而深的吸吮,并可闻及吞咽声。


6.3.指导处理母乳不足


原因:①婴儿吸吮不够或没有进行的吸吮②母亲怀孕期间乳房不增大、产后不下奶。


表现:①每月体重增长少于500克;尿量少且浓,每日少于6次②婴儿在喂奶后不满足、经常哭闹、需要频繁地喂奶。


处理:分析母乳不足的原因并据具体情况予以解决,较多的乳母往往是母乳喂养信心不足和喂奶姿势不当,应帮助其树立自信和指导正确的喂奶姿势,若确因母乳不足影响婴儿生长,应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适当添加配方奶。


6.4.指导处理乳头皲裂


原因:婴儿吸吮时嘴的含接方式不正确


表现:乳头皲裂,母亲喂奶时疼痛


处理:①指导正确含接方式②每次喂奶后挤出几滴乳汁涂抹于乳头上,促进皲裂的愈合。


6.5.指导使母乳质高量足的方法


第一、母亲自身感到不能够成功母乳喂养自己的孩子,是形成小儿母乳不足的常见原因,并且常导致奶瓶喂养。


感到乳房太小,乳头内陷或太长,认为自己乳汁太稀薄,营养不足;认为喂奶会影响体形。丈夫或家人、亲威、朋友不支持母乳喂养;有的家人或朋友认为牛奶营养好于母乳,认为奶瓶喂养可以解除母亲疲劳。指导:


①正是母乳喂养才会恢复母亲原有的体形,上天专门让产妇贮存了6公斤脂肪,专用于母乳喂养时的补充,如果不喂孩子,则这6公斤脂肪就会储存下来,妨碍母亲体形的恢复。


②乳汁量多少不决定乳房大小,无论大小如何,均含有相同的乳腺泡数量,只有腺泡分泌乳汁,乳头形态、大小不是影响小儿吃奶的关键因素,即使是乳头凹陷,也不会产生婴儿吃奶困难。乳汁的稀薄,并不代表母乳的营养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刚开始的10分钟内,乳汁是水样的,后5分钟内可变为白色的,因为母乳前10分钟以蛋白及水分为主,后5分钟内是以脂肪为主。


③开奶过晚的孩子,母亲下奶时间会推迟,喂奶次数过少,尤其夜间不喂奶,则孩子体重增长也慢,喂奶少的原因又分为母亲对孩子哭闹无反应,或母亲工作太忙,或上班地点离家太远,或在婴儿添加辅食量太多使婴儿饱而不吃母乳,或在实施断奶计划进没有遵循先减去白天母乳,后才减去夜间喂奶的原则。以上原因均造成母亲乳房被吸吮减少,母亲奶量就减少,加之奶瓶喂养产生的奶头错觉都会干扰母乳喂养的成功与喂养行为的保持。


第二、乳汁的质量与母亲的饮食营养有直接的关系


乳母要吃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动物内脏、豆制品等;要吃富含矿物质、维生素的食物,如各种新鲜蔬菜、瓜果等。乳母的膳食要平衡,因此还要吃足够的谷类食物,特别是一些粗粮。


乳汁中大部分是水,喝水量不足,是乳汁分泌不足的原因之一,所以乳母还要多喝开水,多喝一些营养丰富容易发奶的汤类,乳母切忌偏食或忌口,只吃自己爱吃的东西,而不考虑乳汁的质量和孩子的需求。乳母还要注意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饮食内脂肪过多,则乳汁量少且浓,易引起婴儿消化不良。葱、蒜、辣椒等辛辣食品也不宜食用,以免引起肠胃不适和大便秘结。


第三、乳母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可使乳汁分泌充足。乳母若经常处于紧张、忧虑、焦急、烦躁、气恼的状态,会使乳量减少甚至回奶。乳母睡眠充足、注意休息,会使泌乳量增加;过于操劳会使乳汁分泌减少。


第四、孩子吃母乳时,可能存在边吃边玩的情况,这是正常的,因为孩子已不象过去那样饥饿了,他的视觉、社交能力增强了,可以与母亲和他人进行情感交流了。但也要注意:不要因此让婴儿把吃饭时间拖得过长,可以在一个光线较暗的房间里喂奶,并不要逗他。


6.6.指导给宝宝断奶


一岁以后的母乳营养已大不如前,不如配方奶。宝宝辅食吃得正常,可以给他断奶了。这样饮食更规律,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断奶后小儿喂养每天的粮食以大米、面为主,每天饮1--2瓶奶或奶制品。同时每周加2--3次粗粮、杂粮,如小米、玉米面、红薯、燕麦片、绿豆等,花样应经常变换。肉类以猪肉、牛羊肉、鸡、鱼淡水鱼、海鱼为主。适当调剂虾、螃蟹等。每天保证有一定量的新鲜蔬菜,尤其是深颜色的蔬菜。保证有新鲜水菓,不能用果汁代替水果。


6.6.添加母乳喂养问答


6.6.1.宝宝6个月后,母乳是否不如配方奶有营养?


对于6~12个月的婴儿,母乳仍是其理想的天然食物。世界卫生组织提倡6个月以上的婴儿开始逐渐添加辅食的同时,应继续母乳喂养到l岁以上,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建议6~12个月的婴儿尽可能继续保持母乳喂养。


6.6.2.宝宝快1岁了,平时喝些普通鲜奶可以吗?


除了母乳以外,乳类制品应是6~12个月婴儿的重要食物内容乳类制品营养丰富、,特别是钙、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等的良好来源,在食物性状和食用特点上也有利于婴儿从母乳到其他食物的过渡。普通鲜奶、蛋白粉等食物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含量远高于母乳,会增加婴儿的肾脏负担,故6~12个月的婴儿不宜直接喂给普通液态奶或蛋白粉;可以喂婴儿配方奶。


7.人工喂养保健


7.1.评估是否具备人工喂养指征


母亲患乳腺炎或乳腺脓肿应暂停喂母乳;母亲患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时不宜喂母乳;母亲患艾滋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时应不喂母乳。出生2周后母乳仍不足,婴儿满月时体重增长不足500克时,可选择部分母乳喂养。


7.2.指导乳量的估算


正常婴儿:喂养新生儿需要少量多次,按需喂养;随着婴儿长大奶量逐渐增加,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50毫升奶,按照实际月龄2个月以内的婴儿每天喂8次、2~6个月的婴儿每天喂6次,每次喂奶量可以不固定。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按需喂养,从每天总量每公斤体重60毫升开始,随后视婴儿适应能力每天每公斤体重增加20毫升,直到总量达到每天每公斤体重200毫升。每天喂8~12次,每2~3小时喂一次,直至婴儿体重达到或超过2500克,之后按照足月儿的奶量喂养。


7.3.指导人工喂养注意事项


①给孩子添加其它的奶,好是添加婴儿配方奶粉,不要添加纯牛奶。1岁以内的孩子对纯牛奶的消化能力还较差。


②依据产品标签说明进行冲调,奶粉与水的比例,体积比约为4:1、重量比约为8:1。注意使用清洁饮用水和奶具的消毒;


③有步骤地补充为婴儿所接受的辅助食品。


7.4.指导家长以母乳作为标准选择配方奶


优质的配方奶粉中添加的乳清蛋白:酪蛋白=60:40左右,接近母乳。去除了大部分饱和脂肪酸,加入了植物油,从而增加了不饱和脂肪酸,降低了矿物质含量,以减轻婴幼儿肾脏负担。


适当的添加有益于宝宝身体健康、聪明的营养素、更为宝宝营造健康舒适的肠道环境。如DHA、SA、核苷酸、低聚糖等。用于婴儿配方奶粉的低聚糖只有GOS低聚半乳糖和FOS低聚果糖两种。临床研究证明,9/1比例科学组合的GOS和FOS可以使婴儿大便变松变软。


为小儿选择营养强化食品:”纯牛奶“喂养的小儿易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及维生素C,即使母乳喂养的小儿也易缺乏维生素D。断奶后的小儿缺乏的是钙。


8.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知识


8.1.满一月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知识


8.1.1.母乳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需要加喂牛奶和糖水? 需要喂水吗?


一般要过三、四天后,新生儿的食量才能达到父母期待的那么多,有的孩子甚至需要在一个多星期后才能达到这个量。请不要着急。 不需要加喂牛奶和糖水


婴儿吃不饱时有下列表现:


1宝宝每次刚吃不到10分钟就不吃了、吃奶后还哭或者咬着奶头不放,或者睡不到两小时就醒,都说明奶量不足。


2脸瘦、尤其是脸上的皮肤仍然没有长开;体重不足或一直没有明显变化。


婴儿吃不饱的首要原因


妈妈喂奶姿势不对,而不是妈妈奶水不够。


姿势不对是指婴儿只含住母亲奶头未把乳晕包住,婴儿吸吮不出奶水,婴儿吸奶太累,每次刚吃不到10分钟就没力气了,使孩子奶吃不足。


妈妈喂奶姿势不对的后果


没吃到后奶,而后奶是富含脂肪、乳糖和其他营养素,是给宝宝填饱肚子和提供热量的,所以婴儿脸瘦、体重不足或一直没有明显变化。


婴儿吃进了很多空气,空气朝上跑就吐奶、空气朝下跑就放屁。


终母婴都把吃奶当成苦差事,不愿意喂奶、吃奶了。


正确的妈妈喂奶姿势是:母婴身体三贴


即胸贴胸、腹贴腹、婴儿把母亲的乳晕大部分包住,母婴身体都很舒服。


8.1.2.牛奶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乳品的浓度应按小儿年龄和体重计算:一般按每公斤体重100-110毫升供给,的总量好不要超过600毫升,超过部分可用豆浆、蔬菜或水果代替。


每日喂哺次数与母乳喂哺相近,间隔时间约4小时;


每天喝牛奶不得超过1000ml,否则大便中会有隐性出血,时间一长容易发生贫血。引起宝宝抽搐,磷元素过多”排挤“体内的钙元素,可发生低血钙症而致惊厥发作;小儿肠内乳糖酶活性较低,牛奶中乳糖较多,小儿因无法消化而导致腹泻。


怎样将牛奶滴速、冷热调理合适?


将奶瓶倒过来,将牛奶滴在手腕内侧,如果每秒钟滴两三滴,说明速度合适;不冷不热就说明温度适宜。


8.2.满二月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知识


8.2.2.母乳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前奶后奶外观、成分、作用上有什么不同?


前奶是喂奶时先吸出来的奶,外观较稀薄,富含水分、蛋白质,是给宝宝补充水分和蛋白质的,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出生后4个月内一般不需要额外补水。


灰奶不好是视觉上的错误:许多母亲说:”我的奶不好,是灰奶,不想给孩子吃了,您说用哪种奶粉更好?“


所谓”灰奶“是指母乳与牛奶或奶粉相比而言,由于母乳蛋白分子小,呈半透明状乳汁,而牛奶或奶粉则呈乳白不透明状,这完全是视觉上的错误。


后奶不吃会长不胖:后奶外观色白比较浓稠,富含脂肪、乳糖和其他营养素,是给宝宝填饱肚子和提供热量的。


发生乳头溃疡时,如何继续母乳喂养?


正确妈妈喂奶姿势,乳头溃疡几天内就可痊愈。在发生溃疡时,你仍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乳头罩,置于你的奶罩和乳头之间,可以有一些缓解作用。


什么情况下要挤奶?


1、当乳房太胀影响婴儿吸吮时。


2、乳头疼痛暂时不能哺乳时


这样即可用挤出的奶喂养婴儿,缓解了乳头疼痛,还防止了由于婴儿未吸吮而乳汁分泌的减少。


3、如果母亲的乳头内陷,婴儿一时还没有学会吸吮这种乳头,这时候要挤奶喂婴儿和挤奶保持乳汁的分泌。


4、婴儿出生体重过轻或婴儿生病吸吮力降低时,应挤奶喂养婴儿。


5、母亲与婴儿暂时分开时,要挤奶喂养婴儿。


8.2.2.牛奶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牛奶消毒灭菌不是温度越高越


牛奶的营养成分在高温下会遭到破坏;只要将牛奶置于4-8摄氏度的温度下,所残存的少量细菌会被抑制,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牛奶不是越稠越好:在加了水的牛奶中再放一种增稠剂,牛奶可以变稠,但营养却降低了。标准纯牛奶应该是颜色略带乳黄色,有挂杯现象,但不会太持久。


人工喂养的孩子容易因为口渴而烦躁不安,需要1天喂几次水。


含保护性免疫营养物质的婴儿配方奶粉是好奶粉?


互补性组合是指含有独特的BL益生菌、乳糖配方、低磷配方、保护性免疫营养物质的配方奶粉。


保护性免疫营养物质是乳铁蛋白、溶菌酶、维生素B12-结合蛋白、乳过氧化物酶、α-乳清蛋白、κ-酪蛋白、活性蛋白质、糖蛋白。


8.3.满三月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知识


8.3.1.母乳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母乳中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0~4个月婴儿发育的需求;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易出现锌、铁、钙缺乏;


使母乳质高量足的方法有哪些?


产妇不偏食;坚持吃肉类等高蛋白及汤菜饮食;不使用奶瓶;不积聚乳汁;勤母乳喂养孩子,否则这6公斤脂肪就会储存下来,妨碍母亲体形的恢复。


乳汁量多少决定的因素有哪些?


1.乳汁量多少不决定乳房大小,无论大小如何,均含有相同的乳腺泡数量,只有腺泡分泌乳汁,即使是乳头凹陷,也不会产生婴儿吃奶困难。


2.喂奶次数过少,尤其夜间不喂奶或在婴儿添加辅食量太多使婴儿饱而不吃母乳;奶瓶喂养的奶头错觉都会干扰母乳喂养;


3.乳母紧张、忧虑、焦急、烦躁、气恼,会使乳量减少甚至回奶。


4.喂奶期间服用避孕药物或意外地怀孕,均会因为雌激素的影响而抑制乳汁产生。


5.乳母的食物: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动物内脏、豆制品等;富含矿物质、维生素的食物,喝水量不足是乳汁分泌不足的原因之一,要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饮食内脂肪过多,则乳汁量少且浓,易引起婴儿消化不良。葱、蒜、辣椒等辛辣食品也不宜食用,以免引起肠胃不适和大便秘结。


8.3.2.牛奶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益生元又称为低聚糖有什么好处?人工喂养儿容易错误地过早添加淀粉类辅食。添加配方奶,婴幼儿低体重率可降低93.05%,生长迟缓率可降低70.36%。


8.4.满四月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知识


8.4.1.母乳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调整母亲饮食可助于纠正婴儿缺钙,而不能纠正婴儿缺铁。


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生后腹泻儿、感冒儿、多汗、患有肝肾疾病的婴儿,易出现锌、铁、钙缺乏。


8.4.2.牛奶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酸奶不能给婴儿喂食?


酸奶含钙量较少,婴儿正在生长发育,需大量钙,酸奶中由乳酸菌生成抗生素,虽能抑制和消灭很多病原体微生物,但同时也破坏了对人体有益菌的生长条件,同时也影响正常消化功能,尤其对肠胃炎的婴儿和早产儿更不利。


牛奶能冷冻后饮用?


主要看生活习惯,因人而异。中国的父母认为冰冷的牛奶进入胃内,怕它会刺激胃粘膜,引起血管强烈收缩,使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增强,造成大便稀薄,次数增多。在美国,很小的孩子就没有喝热牛奶的习惯,他们从婴儿期就开始喝冰牛奶。


婴儿配方奶粉中有DHA就好吗?


DHA分鱼油DHA和微藻DHA;鱼油DHA生产成本低,价格便宜,因此,国内大部份厂家考虑添加成本的关系,都使用鱼油DHA,同时也存在质量问题。EPA儿童服用时一定要慎重,防止降成低血脂。


采用包埋的DHA添加剂---微藻DHA,可以保证DHA没有以上副作用。


婴儿配方奶粉中ARA越多越好吗?


如果饮食富含ARA,肠道细胞膜磷脂也将富含ARA,从而容易诱发炎症反应。与ARA相反,EPA、DHA可竞争性抑制促炎物质PGE2和LTB4的形成。摄入足够的EPA和DHA,能够平衡免疫应答。DHA与ARA接近1:1的比例应是明智的选择。


8.5.满五月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知识


8.5.1.母乳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上班的母亲如何保证母乳喂养?


每天用母乳喂宝宝好不要少于3次。


代授法:在两次母乳之间加喂次牛奶或其他代乳品。母亲仍按哺乳时间将乳汁挤出,以保持下次乳汁充分泌乳。吸出的乳汁放置冰箱或凉地方,温水煮热后仍可喂哺,以免温度过高,破坏奶中的养分。


8.5.2.牛奶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什么是宝宝对奶粉过敏、对奶粉中的乳糖不耐受症状?


宝宝对奶粉过敏症状:吐奶、腹泻、胃疼、皮疹甚至大便出血等。


不吸收乳糖的症状包括多屁、腹部鼓胀和疼痛、腹泻等。


8.6.满六月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知识


8.6.1.母乳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6个月后婴儿的储存铁没有了而来自母乳又极低;7个月后锌的缺量高达70%;母乳+肝类、鱼、牛肉类锌的摄入量、吸收率都高。


8.6.2.牛奶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牛奶能和茶、咖啡、巧克力一起饮用?


西方人经常食用牛奶巧克力,喝加牛奶的咖啡;蒙古人、藏人都有喝奶茶的习惯,并未给他们带来营养缺乏病,也没有影响其体格发育。


米汤、米粉及钙粉能和配方奶粉在一起冲调?


米汤中的淀粉,会破坏牛奶中的维生素A,会导致婴幼儿发育迟缓、体弱多病,同样,在牛奶中加一些稀饭喂孩子,也是不对的。


钙粉都不要和配方奶粉混合在一起冲调,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


8.7.满七月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知识


8.7.1.母乳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6个月后仍以米粉、粥为主食会出现各种营养缺乏症;每天应加高营养的婴儿奶粉?


8.7.2.牛奶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鲜奶不比配方奶粉的营养价值高?


配方奶粉是牛奶经加工制成的干粉,且奶粉可据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的需要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那些牛奶未经降温,微生物繁殖,极易变质;在挤奶过程中不可避免混有牛毛、尘埃以及体细胞等杂质污染;”鲜奶“,其实是 ”还原奶“。经过几次超高温处理,其营养价值甚至不如冰激凌和雪糕。


8.8.满八月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知识


8.8.1.母乳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宝宝长时间食用流质辅食添加长大后会怎样?


介绍,泥糊状食物阶段孩子没喂好,生长发育低缓,所欠下的”生长债“是不能在固体食物阶段得到补偿的。 孩子的咀嚼能力,”学“吃的能力,乃至日后发音,构词,语言能力都会迟缓或受损,孩子以后还可能会挑食,偏食,厌食或拒食他没吃过的其他食物。


8.8.2.牛奶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空腹喝奶会造成蛋白质的浪费?


牛奶中含有约4.5%的乳糖,它属于碳水化合物,会分解供能节约蛋白质;此外牛奶中还含有3%左右的脂肪,也起到供应能量的作用。因此空腹喝奶并不会造成蛋白质的浪费。


豆浆PK牛奶谁更营养?


鲜豆浆蛋白质含量高达2.56%,比牛奶还要高,已超过奶的标准2%,但豆浆中的蛋白为植物蛋白。豆浆铁的含量是牛奶的25倍;豆浆中不含胆固醇与乳糖,牛奶中含有乳糖,乳糖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才能分解被人体吸收,但我国多数人缺乏乳糖酶,这也是很多人喝牛奶会腹泻的主要原因。豆浆中维生素E和维生素K较多,而牛奶中这两种维生素比较少;


牛奶中富含钙,而豆浆中钙相对较低,更富含钾镁;牛奶中维生素A丰富,而豆浆中不含有这种营养素;牛奶中不含有膳食纤维,而豆浆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纤维;牛奶中含有少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而豆浆含有少量不饱和脂肪,以及降低胆固醇吸收的豆固醇;牛奶中含有促进钙吸收的乳糖和维生素D。


牛奶和豆浆的营养互补而加强:从补钙而言,牛奶中有大量的钙,以及维生素D和乳糖,如果得到豆浆中的维生素K和钾镁的帮助,就可以更加地提高钙利用率。


缺乏乳糖酶,喝牛奶会腹泻,豆浆中不含胆固醇与乳糖,此时豆浆可代替牛奶。


8.9.满九月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知识


8.9.1.母乳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喂母乳次数要减少;要添加泥糊状食品为断奶作好物质准备。


8.9.2.牛奶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牛奶能放在保温杯中保温?


牛奶不能放在保温杯中保温:牛奶中含有的蛋白质及糖,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在牛奶中,细菌每2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3—4小时后就可使牛奶变质,对小儿健康威胁很大。保温杯中恒定的温度,可破坏牛奶中的维生素等,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


牛奶煮的时候营养价值会怎样变化?


牛奶煮沸的时候营养价值会降低,牛奶不要用开水冲,水温50—60度好。


8.10.满十月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知识


8.10.1.母乳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固体食品、流质食物的能量和营养素含量有什么不同?要把原为辅食的粥、米饭、面等逐渐转为主食取代母乳?


8.10.2.牛奶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牛奶不宜冷冻后饮用:牛奶受冻后会发生絮凝现象,继而很可能转为沉淀,更严重时会产生分层现象,严重影响牛奶的组织状态,而口感稀薄,没有牛奶的自然香气。


不能用乳酸奶或乳酸菌饮料代替喝奶:奶蛋白质含量很高,每百毫升乳液中不低于2.5克;乳酸奶或乳酸菌饮料中的奶含量却很少,每百毫升乳液蛋白质含量仅是奶的1/3。研究表明,长期喝乳酸奶或乳酸菌饮料,会使宝宝的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


8.11.满十一月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知识


8.11.1.母乳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随着每日两三顿辅食量的增加奶量应随减少;9--12个月时母乳能供婴儿所需能量只够婴儿所需能量的一半!


8.11.2.牛奶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婴儿每日有两三顿辅食每天还要喝牛奶? 一日奶量在600ml,不能太多。


8.12.满十二月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知识


8.12.1.母乳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断母乳的原则、方法是什么?


8.12.2.牛奶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婴儿配方奶粉蛋白质含量并非越高越达标?


蛋白质成分接近母乳才是好的奶粉,婴儿配方奶粉蛋白质含量并非越高越好;母乳a乳清蛋白的含量高,占总蛋白质的29%。a乳清蛋白可以改善蛋白质整体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色氨酸、半胱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一般的配方奶粉中α乳清蛋白含量只占全部蛋白质的7%。雀巢专利的”专佳蛋白“通过直接提高成分α乳清蛋白的含量比例,从而提高了蛋白质的利用率,还同时降低了肾负担。


9.混合喂养


9.1.评估是否正确地混合喂养


1每次应先喂母乳,让婴儿把乳房吸空后,再呈奶粉,另外,不要一顿全部吃母乳,另一顿全部吃奶粉,应内用母乳哺喂不能少于3-4次,次数过少会影响乳汁的正常分泌。


2奶粉不能配得太甜,宝宝吃惯了比较甜的奶粉,就会觉得母乳淡而无味了,这会使之不愿吃母乳,另外,橡皮奶头刺乳不要过大,婴儿吃惯了容易吸吮的奶头就会产生”乳头错觉“而拒食母乳。


9.2.指导混合喂养如何控制奶量


混合喂养的孩子的奶粉添加量要据母乳量的多少,要尽量的喂母乳,混合喂养好间隔4小时一次,两次喂奶间适量加水。


10.辅食添加保健


10.1.评估辅食添加目的掌握及应用情况


1.为”断奶“做好准备,扩大味觉与咀嚼吞咽能力


味觉半岁时敏感:在这个时候,如果他能够接触到很多食品,长大以后一般不会偏食、挑食。


培养咀嚼能力:如果及时给他吃软化的半固体食物,他会学着用牙龈或牙齿去咀嚼食物。咀嚼功能的发育有利于颌骨发育和乳牙萌出。


训练吞咽能力:从习惯吸食乳汁到吃接近成人的固体食物,宝宝需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从吸吮到咀嚼、吞咽,宝宝需要学习另外一种进食方式,这一般需要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2.进食乳汁已经无法满足宝宝生长心理需求:第4个月小儿对匙子的适应、第5个月后出现的玩食、含而不下咽。婴儿独立性逐渐增加,强烈要求自己参与进食活动或把进餐当作挑衅,对自己进食兴趣更浓,要求学用杯子、勺子进水进食。


3.乳汁营养成分已经无法满足宝宝生长生理需求:4个月后,母乳或配方奶粉中获得的营养成分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必须添加辅食,防止以后营养缺乏症的产生。


4.防止日后挑食、偏食、拒食等不良进食行为的发生。


5.促进语言能力构音、音词、短句的发育:许多换奶期泥状食物添加不好的婴儿,后期语言发育多有迟缓、不良等障碍,继而产生认知不良,操作智商分低。


10.2.评估辅食添加原则的掌握及应用情况


让宝宝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遵循由少到多加的量、由稀到稠加的浓度、由细到粗加的形态、由一种到多种、特别添加辅食中需要补充的营养维生素D等。


10.3.评估辅食形态和种类是否恰当


母乳喂养婴儿多见于辅食添加过晚,人工喂养婴儿多见于辅食添加过早。婴儿过早添加辅食容易造成消化系统紊乱;过晚添加辅食,食品的性状及种类添加过渡不良,不利于幼儿的进食技能的发育,错过训练吞咽、咀嚼的关键期,长期食物过细,幼儿会表现不愿吃固体食物,或”包在嘴中不吞“。并由此产生厌食、偏食、挑食、继而出现营养不良。


目前研究认为我国婴儿6个月以后生长迟滞的主要原因就是食物转换过程中,食物引入的时间、数量及质量不合适而造成。


10.4.添加辅食问答


10.4.1宝宝为什么频频拒绝新食物?


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宝宝对新食物会有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对此,家长首先要有”屡败屡战“的思想准备,不要妥协,经过几次甚至二十几次尝试以后,绝大多数宝宝都会接受和适应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喂宝宝时,要面带微笑、让宝宝感觉到和蔼可亲,同时告诉宝宝这是好东西,很有营养,并鼓励宝宝来吃。这才是一种科学的喂养行为,不光是提供各种各样的喂养物,还要和孩子交流,营造温馨的进餐环境,这样孩子才比较容易接受新食物


10.4.2宝宝8个月了,如何判断他是否吃饱了?


观察孩子的表现,比如闭上嘴不吃了,或者孩子把碗用手推开,都说明孩子有可能是吃饱了。这时候,作一下判断,如果和这段时间所吃的量基本上差不多,就不要再喂了。需要提醒的是,宝宝的胃是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如果上一餐或者前吃得多了,这一次可能就会少吃一点,家长不要担心,只要孩子的精神状态、大便的性状和次数都很正常就没关系。


10.4.3添加辅食后,宝宝出现便秘怎么办?


宝宝在接受新的食物时,容易出现便秘。因此,家长们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一定要遵循由一种到多种、由少到多的原则。以婴儿米粉为例,对于4个月的宝宝来说,刚开始喂1~2汤勺即可,2周以后再增加4~5匙。另外,冲调米粉时还要注意米粉和水的比例,避免宝宝大便干燥。适当喂哺蔬菜泥以及果泥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可防止便秘


10.4.4.吃饭时总是含在嘴里怎么办?


一般孩子吃饭时饭含在嘴里是表示肚子已经饱了,特别是体重长得重的孩子,不要强制孩子吃;另一方面食物要多样化,一日三餐做不同的饭菜,如面食、馒头、干饭、白稀饭、咸稀饭等交替吃,配餐的食物鱼、肉、蛋交替吃,各类蔬菜交替;如果体重长得差的孩子可以适当用些助消化药或补充维生素B1、B2等。


10.4.4.添加辅食后宝宝瘦了怎么办?


瘦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找:


辅食加的品种数量不是太合适,里面的营养素还不能满足儿童成长发育的需要,如缺铁、缺锌就可以造成孩子贫血、食欲不好,这种情况可以合孩子生长发受影响。


从六个月后孩子从母体带来的抗力减少,自身抗体的形成不多,所以抵抗力差,容易生病。


在辅食的烹调中一定要适合小孩消化的特点,开始吃稀饭一定是烂粥,要看不到米粒的,小孩很容易消化。七个月才可以给孩子吃软饭,过早吃不能消化的,这样吸收少排出多,都会造成孩子营养的不够,使孩子瘦下来。


10.4.4.添加辅食的宝宝如何保证营养


六个月以上宝宝辅食多以米糊,面条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容易出现蛋白质、钙质和铁质等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宝宝体质也开始下降。营养指出我们米食民族,宝宝6个月至3岁期间,断母乳后每天仍需摄取400ml左右2至3瓶奶。


对于有些挑食偏食的宝宝,更不能保证每日所需营养。更会影响肠胃吸收功能,表现为瘦弱、体质差,甚至导致营养不良的**循环,影响日后的智力和体力的良好发育,对于这样的宝宝要及时进行营养结构的调整,保证每天蛋白质、钙、铁、锌及各种维生素、水的合理摄入,这种调整既要及时又要循序渐进,开始可选用高营养的幼儿奶粉,每天至少早晚各一杯,让孩子各重要营养素开始摄入并均衡起来,把肠胃吸收功能及胃口调整过来,同时注意辅食的新鲜色香味及营养,渐渐把孩子挑食偏食的习惯改掉,相信孩子渐渐会强壮结实起来。


10.5.婴幼儿营养食品制作


10.5.1.果汁、菜汁制作


①青菜汁:将新鲜青菜洗干净,切碎,放入水中煮沸4~5分钟,然后用过滤网滤出菜水,装入杯中;


②胡萝卜汁:将胡萝卜洗净、去皮、切碎,放入水中煮沸5分钟,然后用过滤网滤出汁,装入瓶中;


③西红柿汁:将西红柿洗净放入沸水煮2分钟,去皮除子,然后用汤勺挤压西红柿肉使肉汁流出,盛入瓶中;


④橙汁、桔汁:将橙或桔洗净对切,然后放在榨汁器中榨出汁,倒入瓶中;


⑤苹果汁、梨汁:将苹果或梨洗净、去皮除核,放入榨汁机内压榨,取汁倒入瓶中。


10.5.2.泥糊状食品的制作


①蛋黄泥:将蛋用水煮熟,蛋白和蛋黄分开,用匙将蛋黄研散,加温开水少许调均,或调入米糊中喂食;


②鱼泥:鱼洗净,清蒸,蒸透后去骨得肉,用匙压烂即成鱼泥,可调入米糊或粥内喂食;


③各种水果泥:将水果洗净,切成两半,用匙轻轻刮下泥状物,即为水果泥,用小匙喂;


④菜泥:将新鲜深色蔬菜青菜、油菜等洗干净,细剁成泥,在碗中盖上盖子蒸熟;胡萝卜、土豆等块状蔬菜宜用文火煮烂或蒸熟后挤压成泥状;菜泥中加少许素油,以急火快炒即成。


10.5.3.各种营养粥的制作


①蛋黄粥:取适量2小勺大米洗净、加水200ml浸泡1~2小时,用微火煮40~50分钟,加入适量研磨的蛋黄,再煮10分钟即可。


②蛋花粥:取少量米汤,将鸡蛋打碎,逐渐下入米汤中煮熟,然后将熟的蛋花放入稀饭内,加入少量葱花和适量盐。适合6个月左右的婴儿。


10.常见营养缺乏病保健


10.1.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


10.1.1.定义


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是以VD和或钙、磷缺乏,导致的钙磷代谢紊乱和骨骼钙化障碍为特征。据年龄不同分为新生儿佝偻病,婴幼儿佝偻病、迟发性佝偻病、青春期佝偻病。


10.1.2.病因


主要是VD缺乏,其次是钙缺乏或钙磷比值异常。再次是磷缺乏尤其在新生儿。


10.1.3.VD缺乏的几种情况


1、母体供给不足致新生儿婴儿VD贮量减少


在孕期,若孕妇皮肤接受日照不足或偏食,均可造成VD缺乏而使胎儿25OH2D不足;偏食系指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肝类、牛奶、奶油蛋黄等摄入少,主要进食谷类食物,在谷类食物中有较多的植酸和高膳食纤维,植酸与高膳食纤维一方面影响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另一方面干扰维生素D及其代谢物的吸收。


孕母有严重肝脏疾患时人D羟化为2 5OH2D3功能障碍,可致胎儿25OHD不足,即使在正常情况下,胎儿血中 25OHD3浓度仍比母血中低20~30%,且25OHD3半衰期为三周,因此,出生后新生儿如得不到足够的维生素D供给难免发生佝偻病。


早产儿有47%的病例碱性磷酸酶值750单位,甚至>1000单位,经口服或肌注补充维生素D每日6001U后,其碱性磷酸酶的异常即迅速获得纠正。出生低体重儿肝内VitD的贮存量亦很低。其每日需要量为400~600IU,有人主张1200IU。


2、皮肤合成VitD不足


新生儿皮肤颗粒层薄,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更薄。且新生儿往往缺乏户外日照,特别是寒冷地区,寒冷季节出生的新生儿,为了保暖包裹严实,皮肤曝露面积很少,户外活动更少,而致皮肤 VitD3合成甚少。幼儿、学生、成人由于学习工作时间增加而日照少,加之城市高楼空气污染的阻挡使得日光紫外线效率降低,更使皮肤合成不足。


3、食物VD供给不足


无论人乳或牛乳中VD含量均严重不足,人乳中含量为0~100IU/人,平均为22IU/人。牛乳含VitD3~40IU/人,平均为14IU/人。若以一个 3kg的新生儿为例,若食奶量按 200ml/km/日计算,食母乳可获得13IU/LVitD,食牛乳则可获得 VitD的量远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甚快的新生儿所需。这在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表现更为突出,因为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进食量甚少,往往需要肠外营养,从饮食中所得VitD甚少。另外,近年来研究表明,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吸收VitD功能不够成熟,肝脏羟化功能差,均是VLBW新生儿佝偻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一般食物中VitD含量极低,婴儿每天从人乳、牛乳、蛋黄、肝等食物中得到的VD很少超过100IU。要达到4 00IUVD,则需鸡蛋10个或羊肝500g或牛奶33Kg,母乳21L,这是不可能为婴儿吃下的。


4、患有肝、肾疾病


会造成VD代谢障碍不能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1.25OH2D3而并发佝偻病。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苯妥因钠等能激发肝微粒体氧化酶的活性,使维生素D半衰期缩短。在新生儿期一些婴儿常用此类药物于高胆红素血症和惊厥的治疗,此时应予补充vitD。


10.1.4.引起钙磷不足的情况


1、新生儿钙磷贮备不足


当孕母偏食或患骨软化症时,特别是早产,可造成新生儿钙、磷贮备不足。另外,极低出生体重儿产前磷缺乏与胎盘组织结构异常,胎盘功能不足有关,补充磷可以防早产儿佝偻病。若喂米糊,因含植酸和纤维素影响钙、磷的吸收。


2、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


人乳中Ca、P含量不足,按6个月龄以内婴儿钙的RDA为4 00mg/日和人乳钙的含量为 340mg/L计算,每日奶量 700一900g的婴儿自母乳中得到的钙约相当于RDA的60—75%,按6个月龄内婴儿磷的RAD为 240mg/日和人乳中磷的含量为150mg/L计,每天奶量700一900g的婴儿自母乳中得到的磷相当于RAA的40—50%,在6个月后,随月龄增加乳母乳量反而下降。此时如不及时添加含钙、磷辅食,极易缺钙、磷。


10.1.5.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


牛奶中 Ca、P含量高,但由于Ca、P比例不当,Ca吸收率低,故易造成钙摄入不足,磷过高。


纯乳量食品含钙高,平均可达863.25ms/100g,其次是豆类食品,平均含量为156.12ms/100g,而蛋类、蔬菜、水果、粮谷类以及畜肉类食品中钙含量都较低。298种食品中,钙、磷比值呈正置状态即钙与磷含量比值为3:1~1:l的食品占40.9%。处于正置比例大的食品为乳类占91.6%,蔬菜水果占73.9%,豆类占53.3%,钙、磷含量比值呈倒置的食品主要有畜肉类占100%、和粮谷类占78.8%。


10.1.6.钙、磷、维生素D需要量增多


生长速度快的婴儿期,骨骼发育快,对维生素D和钙、磷需要量相应也较多,易致缺乏,佝偻病发病率高,1以岁后因速度减慢,且户外活动增多,佝偻病发病率减少。早产儿则因生长速度快和体内钙、磷储备不足而患佝偻病,营养不良儿纠正过程中,也因加速生长而需要量加大。


10.1.7.婴幼儿佝偻病


临床表现


多见于数月至3周岁小儿,3~18个月为高发期。母孕期缺维生素D者发病较早。


①一般症状:常有多汗、易惊、夜啼等症,并致枕部脱发而枕秃,但非特异性。重症者有惊厥和手足搐搦症。


②骨骼病变体征:颅骨软化3—6个月、囟门较大且关闭晚18个月后仍未闭合、顶骨与额骨可隆起成方颅8—9个月、臀形颅、乳牙萌出迟10个月仍未出牙、易患龋齿、串珠肋、肋外翻、郝氏沟、鸡胸或漏斗胸、脊柱后弯或侧弯、”手镯“及”脚镯“多见于6个月以上的小儿、”O“型腿或”X“型腿。


③其它表现: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落后,免疫力低下,严重者因骨形成障碍,骨髓功能低下,或受感染因素影响可有贫血,脾大等改变。


辅助检查:①血生化:骨碱性磷酸酶,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②骨密度 ③ X线片。


诊断:①病史:应详询是否有缺乏日照与摄入维生素D不足,新生儿及数月的小婴儿还应询问母孕期日照及维生素D与钙的摄入史。②临床症状:临床症状除惊厥和手足搐搦症有助于诊断外,其余症状皆仅供参考。③血生化、BALP、骨密度、X线的骨改变有助诊断。


治疗:


BALP200---250u者D3 30万uim l次,BALP>250u者D3 30万uim1---2次,间隔时间均为一个月。都要先口服一周钙剂。如果婴儿缺钙时,可同时补500mg钙/日和25mg磷/日,当佝偻病治愈时,VD剂量减少到维持量:一每天400IU。


注意:在有VitD3而没有足够的钙质的是不会医**佝偻病的,如果用大剂量VD而没有足够的钙质,维生素D中毒是不会发生的,如果蛋白质很低的话钙质的吸收与新陈代谢就不是很。


调整钙磷比值:方法是膳食中补含钙丰富的食物或补钙剂,这一方法可在幼儿园中进行,补钙量为达生理需要量800---1000mg。


10.1.8.迟发性佝偻病


诊断:年龄大于3岁以上,具备以下各项中任二项者可确诊。


无力,骨疼占58.7%,四肢麻木痉挛者占56.7%,无症状者占14.7%四种症状均有者31.7%病重表现


无力:常在走路时膝部或踝部突然发软而欲跌交或跪倒,严重时间歇踱行或暂时不能行走,此种情况在下楼或走下坡路时更为明显。少数上肢无力,伸手或端物时更甚。


骨疼:膝部酸疼或跟骨疼,坐骨痛、踝痛,此种病人一般坐卧正常,站立行走或下肢负重时加重。提示佝偻病活动期存在,是主要表现。


四肢麻木痉挛:痉挛系指趾及腓肠肌抽筋现象。


③体征:齿列不全,门齿边缘呈锯齿状,恒齿迟迟不出,达半年或二年以上。多见肋外翻或肋串珠,肋隔沟或鸡胸,四肢变形较婴儿期明显,且上肢多有变形,携带角增大甚至>30度正常男5度,女8度,一般均15度,下肢X型腿多于O型腿,脊柱畸形。


④X线改变89.7%有此改变人同婴幼儿佝偻病,但以下肢及脊柱承重部位为着。这对迟发佝偻病诊断很重要。


⑤血生化改变:血清 25OHD3或血浆 BALP为确诊依据,血清Ca 、P、AKP可作参考。


诊断依据:凡符合下列五条中任何一项就可诊断。


①症状或体征一项+x线异常。 ②BALP低下。 ③25OHD3低下。


④症状或体征一项+血清Ca、P、AKP佝偻病各期表现。


⑤年龄≥5岁,临床症状、AKP及X线三项中有二项阳性即可确诊。


治疗:类似于婴幼儿佝偻病。


附:维生素D中毒


通常膳食来源的维生素D一般不会过量或中毒。只有摄人过量维生素补充剂或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制剂的婴幼儿及儿童才有维生素D中毒的可能性。


使用维生素D制剂预防和治疗时一定要考虑强化食品维生素D的含量,严防过量。婴儿容易发生维生素D中毒,敏感个体在中毒发生前,目前尚无法预测。


附:钙补充剂含钙量从低到高为:


葡萄糖酸钙 含钙9%、苏糖酸钙含钙13.6%、 乳酸钙含钙13.0%、柠檬酸钙含钙21%、醋酸钙含钙22.7%、磷酸氢钙含钙23%、碳酸钙含钙40% 。


10.2.缺铁性贫血


铁是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某些酶的重要成分,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对细胞的分裂增殖影响较小,故红细胞数量减少的程度不如血红蛋白减少明显,从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


10.2.1.病因


1.先天性储铁不足:早产儿、双胎、胎儿失血、孕母患缺铁性贫血可致胎儿储存铁减少。


2.铁摄入不足:食物铁供应不足是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单纯牛乳、人乳、谷类等低铁食品未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喂养婴儿,和年长儿偏食常致缺铁。


3.生长发育快:婴儿期、青春期的儿童生长发育快,早产儿生长发育更快,其铁需量相对增多,易发生缺铁。


4.丢失过多和或吸收减少:正常婴儿每日排铁量比成人多。生后2个月的婴儿粪便排出铁比从食物中摄入铁多。用未经加热的鲜牛奶喂养婴儿、肠息肉、膈疝、钩虫病常因慢性小量肠出血,致铁丢失过多。慢性腹泻、反复感染可减少铁的吸收,增加铁消耗,影响铁利用。


10.2.2.临床表现


1.起病:以6月~2岁多见,起病隐匿。2.一般表现:疲乏,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异食癖,易感染等。3.体征:皮肤粘膜苍白甲床,口唇,结膜、口炎、反甲、心率快、收缩期杂音、心脏扩大、肝、脾轻度肿大、严重者出现心衰


10.2.3.实验室检查


①血液分析:6月~6岁,Hb110g/L;6岁,Hb120g/L;MCV, MCHC, MCH均减低。即使Hb正常,MCV, MCH均减低,也要注意有无铁缺乏所致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②血涂片: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以小为多,中心淡染区扩大。


③生化检查:血清铁蛋白SF减少;红细胞游离原叶琳FEP增加;血清铁SI减少;总铁结合力 TIBC增加。


④全血微量元素:铁低于7.52mmol/L。


⑤骨髓象:骨髓红系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比例增高;细胞体积小,细胞浆成熟落后于细胞核,核染色质偏碱;可染铁和细胞外铁减少,铁粒幼细胞减少。


10.2.4.诊断


①缺铁病史:母孕期情况、出生情况、喂养情况、与缺铁有关的病理因素等。


②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


③血液分析Hb、MCV、MCHC、MCH和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血红蛋白90-110g/l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60-30g/l为重度贫血;


④进一步全血微量元素铁测定。


⑤再进一步可行铁的生化检查,必要时可行骨髓穿刺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及骨髓铁染色。


⑥铁剂诊断性治疗:是简便和可靠的诊断方法。


10.2.5.干预措施


①加强孕期营养,防治孕妇、乳母的铁缺乏。


②婴儿期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营养辅食,选择含铁量高的动物肝脏、血、瘦肉等食物。部分日常食物所含元素铁的量见附表。


③对易患儿童可给予铁强化食品。


④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在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预防,0.5~1mg/kg,连续4~8周。


⑤药物治疗:每次口服铁剂1~2mg/kg,连续12周;或者Hb正常后再继续服用铁剂12月,以补充体内铁的储存。VitC可增加铁的吸收,疗程要个体化,防止铁过量。10岁以下高耐受铁量为30 mg/d, 10岁以上高耐受铁量为50 mg/d。


间歇、小剂量补充铁剂:据临床实践结果显示,在采用间隔、小剂量多次口服法时分两次口服,如晨饮用牛奶,则改在中午和晚上服用,隔天用药,1周用药3 d。降低了每次铁剂的量、服用后胃肠道内铁剂浓度,解决因胃肠道反应而停药的问题,故临床应提倡用间歇、小剂量一日内多次口服的方法补铁。


10.2.6.铁补充剂特点


1.硫酸亚铁片:为二价铁,易于吸收,**显着。若与胃蛋白酶合剂、维生素C同服,则促进其吸收。而与四环素类药物并用,可形成络合物,相互妨碍吸收。一般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但仍可引起胃部不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偶可导致便秘。服药后大便呈灰黑色,为部分铁在粪便里排出的缘故。服用期间,不宜喝茶、喝咖啡,或吃橄榄等食品,因其中所含鞣酸会与铁结合产生沉淀,影响**。


2.富马酸亚铁片 富血铁片:口服后较易吸收,其含铁量较高,奏效迅速,副作用较少。可用于治疗各种缺铁性贫血。但对铁过敏者,或有消化道溃疡及溃疡性结肠炎、肠炎者禁用。其余注意点同硫酸亚铁片。


3.枸橼酸铁铵溶液:由于是三价铁,不如硫酸亚铁片、富血铁片容易吸收,但无刺激性,适用于儿童及不能吞服药片的病人。因其含铁量低,不适用于重症贫血的病人。此药遇光易变质,应贮放在冷暗处。服后应漱口,或以玻管吸服,以保护牙齿。腹泻病人慎用。


10.3.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


10.3.1.病因


1、原发性因素


4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发生率远高于成人,其主要原因是维A和胡萝卜素都很难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内。因此新生儿血清和肝脏维生素A明显低于母体。如在出生后不能得到充足的维生素A补充则极易出现维生素A缺乏病。


2、消化吸收影响因素


维生素A为脂溶性维生素,它和胡萝卜素在小肠的消化吸收都依靠胆盐的帮助,膳食中脂肪含量与它们的吸收有密切联系。膳食中脂肪含量过低,胰腺炎或胆石症因胆汁和胰腺酶分泌减少,一些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肠炎、粥样泻等造成胃肠功能紊乱都可影响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消化吸收。


3、储存利用影响因素


任何影响肝脏功能的疾病都会影响维生素A体内储存量,造成维生素A缺乏。一些消化性传染病,尤其是麻疹、猩红热、肺炎和结核病都会使体内的维生素A存储消耗尽,摄入则往往因适于不振或消化功能紊乱而明显减少,两者的综合结果势必导致维生素A缺乏病发生。


10.3.2.临床表现


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与体征。


10.3.3.诊断


血清浆视黄醇浓度为维生素A营养状况常用指标,儿童血清视黄醇浓度>1.05μmol/L 30μg/dl正常;<1.05μmol/L,>0.70μmol/L或<30μg/dl,>20μg/dl=为边缘缺乏;<0.7 μmol/L或<20μg/dl=为缺乏。


10.3.4.保健干预


①小儿、孕妇与乳母每日膳食中的维生素A量应达到膳食营养素参考摄人量的要求。


②对维生素A摄入不足及已查出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的小儿,除改善饮食及医治原有疾病外,每日服维生素A 450 ~600μg1500~2000IU。或一年内服维生素A 2次,每次30000~60000 μg100000~200000IU,间隔6个月,至血清维生素A保持正常,在此期间不再摄入其它维生素A制剂,以防维生素A过量或中毒。


附:维生素A中毒


连续每日摄入多为口服过量维生素A数周或数月可致慢性中毒,并引起一系列全身中毒症状。用大剂量维生素A防治疾病时,要考虑强化维生素A的食品与动物肝脏中的维生素A含量。不可超过高量,即每日可耐受高摄入量。


10.4.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病


10.4.1.病因病理


一摄入不足


核黄素存在于奶类,肉,蛋,豆类,谷类,茎与绿叶蔬菜中。如摄入动物性蛋白质与新鲜绿叶蔬菜不足,可致维生素B2营养不良。核黄素对光敏感,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迅速导致不可逆的分介破坏。故瓶装牛奶等食品避光可保存维生素B2的生物活性。光线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婴儿时,可导致部分核黄素解体。此外,核黄素为水溶性维生素,可因洗淘过度或随菜汤流失。核黄素在碱性环境中易破坏,如烹调时为保持蔬菜的绿色添加碳酸氢钠,可破坏核黄素的生物活性。


二吸收障碍


核黄素是以游离维生素形式,在小肠近端吸收。某些疾病如严重慢性腹泻,小肠病变大部手术切除者,可致核黄素吸收不良。此外,嗜酒者也因肠道吸收减少与生物利用度降低致维生素B2不足。


三药物与金属影响


某些影响精神的药物,如氯丙嗪、丙咪嗪,阿米替林;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与各种抗疟疾药物,经动物实验证实能减低或抑制了黄激酶活性,从而使维生素B2转变为其具有活性的辅酶衍生物FMN与FAD发生障碍。氯丙嗪治疗可大大加速维生素B2缺乏的进展。许多金属及其他物质,如铜,锌,铁糖,色氨酸,维生素C,及食物纤维等都可与摄入的核黄素形成复合物或螯合物,影响维生素的生物活性。


四激素失调


甲状腺素与肾上腺素可调节核黄素转变为FMN与FAD以及核黄素的共价结合。甲状腺功能减低时,T3对黄激酶的正性调节作用降低,使该酶催化核黄素转变为FMN的活性下降。


五排泄增加


核黄素是以游离形式从尿中排泄。尿中测得的核黄素代谢物包括7-羟甲基核黄素,8-α-磺酰核黄素及少量其他物质。维生素B2摄入量与组织储存量是尿核黄素排泄的主要影响因素。当负氮平衡的情况下,包括糖尿病,停用胰岛素后,或者在用某些药后,如硼酸boric acid,或长期服用硫胺素制剂,也可出现核黄素排泄增加的现象。在高热,禁食等情况下,也可使排泄量反应性升高。


10.4.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在唇、舌、眼和皮肤方面,唇舌症状年长儿较为常见。口角炎、唇炎、舌炎、脂溢性皮炎,重症者可出现眼部症状。


10.4.3.诊断


本病的特殊症状、详细询问饮食史及核黄素治疗可快速诊断。


10.4.4.实验室检查


早期发现亚临床缺乏症,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EGR活性系数AC测定:正常AC值为0.2~1.2,AC值>1.3则诊断为核黄素缺乏。


10.4.5.干预措施


体内不能存储核黄素,每日应有一定量的摄入,核黄素的需要量,婴儿为0.4~0.5 mg/d,儿童为1~1.2mg/d。①摄入富含核黄素的食品如肝、蛋、猪肉及牛乳等。②口服核黄素每日2~3次,每次5mg,症状大多于2周左右消失,见效缓慢的可改肌注每日5~l0mg,并于短期内予以较日常更多的B族维生素。③接受光疗的新生儿或接受血液透析疗法以及静脉营养等的患儿均应注意补充核黄素。


10.5.锌缺乏性疾病


锌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作为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广泛地参与各种代谢活动。小儿多见亚临床锌缺乏,锌缺乏可引起全身性疾病,锌治疗**显着。


10.5.1.病因


1.入量不足


谷类等植物性食物含锌量较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少,故素食者易缺锌。生长发育期和营养不良恢复期相对锌需要量增多,孕妇与乳母需锌亦较多,如摄入不足,可致母亲与胎儿、乳儿缺锌。全胃肠道外营养如未加锌或加锌不足可致严重缺锌。感染、发热时锌需要量增加,同时食欲下降,入量减少,易致缺锌。


2.吸收不良


各种原因所致腹泻皆可减少锌的吸收,尤以慢性腹泻如吸收不良综合征,脂肪泻等。谷类食物中含植酸盐与粗纤维多,妨碍锌的吸收。牛乳中含锌量与母乳相似,约45.9~53.6μmol/L300~350μg/dl,但牛乳锌吸收利用不及母乳锌。


3.丢失过多


如反复失血、溶血、外伤、烧伤皆可使大量锌随体液丢失;肝硬变、慢性尿毒症等因低白蛋白血症所致高锌尿症,一些药物如长期应用金属螯合剂如青霉胺等及反复静脉滴注谷近酸盐,与锌结合自尿排出,皆可致锌缺乏。


4.遗传缺陷


如肠病灶肢端皮炎为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小肠吸收锌的机能缺陷,致体内含锌量减少,血浆清锌、红细胞锌、肌肉锌发锌及尿锌等皆降低。有肢端皮肤损害,顽固性腹泻,秃发及生长发育障碍,免疫力降低而易患感染。


10.5.2.临床表现


①厌食:缺锌时味蕾功能减退,味觉敏锐度降低,食欲不振,摄食量减少。


②生长发育落后:身高体重常低于正常同龄儿,严重者有侏儒症。可影响小儿智能发育,有认知行为改变如:认知能力不良,精神萎靡,共济失调,精神发育迟缓,行为障碍等。


③易感染:易患各种感染,包括反复感冒、肺炎、腹泻等。


④异食癖:可有喜食指甲、衣物、被絮、泥土、墙皮、纸张、煤渣或其它异物等。


⑤其它:缺锌严重时,可有皮肤干燥、各种皮疹、大疱性皮炎、复发性口腔溃疡、下肢溃疡长期不愈、程度不等的秃发及性发育迟缓。


10.5.3.锌缺乏诊断


①病史及体检:喂养史如饮食中含锌量低,或长期吸收不良如慢性腹泻等。味觉灵敏度及食欲降低,生长发育落后及项目不等的上述其它症状与体征。


②全血微量元素Zn低于 76.5μmol/L。


③试验治疗:疑为锌缺乏时,可用单一锌剂试验治疗,如较快取得**,有助于肯定诊断。


⑷亚临床锌缺乏诊断:只有锌摄入不足及实验指标的改变,无临床症状与体征。


10.5.4.干预措施


①母乳喂养:人初乳含锌量较高,可达306μmol/L 2000μg/dl,人乳中的锌吸收利用率也较高。婴儿配方奶或奶粉也普遍强化了适量的锌。


②按时加辅食,如蛋黄、瘦肉、鱼动物内脏、豆类及坚果类含锌较丰富,要每日适当安排进食。


③去除引起缺锌的原因,积极正确治疗原有疾病缺锌儿童。


④锌剂药物治疗:锌缺乏则还要添加药物治疗,其用药原则是”微量元素微量补“,选取第三代补锌剂,如锌硒宝。


按元素锌计0.5~1.5mg/kg,或按的每日锌元素参考摄入量加倍给予,大量每日20mg;为了利于锌的吸收,口服锌剂好在饭前1至2小时;疗程3个月,轻症适当缩短疗程。对继发性锌缺乏,锌用量因吸收不良及丢失过多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开始可每日lmg/kg,如继续丢失过多,每日可增至2mg/kg,但应密切监测血浆锌含量,过量锌可致血浆铜降低。


10.6.儿童铅污染


10.6.1.原因


①工业和交通的污染②环境污染导致水源、土壤及农作物普遍含有铅③长期接触含铅学习用品和玩具④父母吸烟、燃煤、房屋装修⑤儿童饮食行为及卫生习惯不良,通过手--口途径直接摄入铅。⑥婴幼儿及儿童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的铅污染。


10.6.2.诊断


儿童期铅污染多无明显的铅接触史,症状与体征多不明显,易被忽视。严格的说,儿童期任何的铅污染都对儿童造成损害,目前据血铅分为五级:


I级:l00μg/L。具有毒性,症状与体征多不明显;


II级:100~190μg/L。可影响神经传导速度和认知能力,使儿童易出现头晕、烦躁、注意力涣散、多动;


III级:200~440μg/L。可引起缺钙、缺锌、缺铁,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运动不协调,视力和听力损害,反应迟钝,智商下降,厌食、异食,贫血,腹痛等;


Ⅳ级:450~690μg/L。可出现性格改变,易激惹,攻击性行为,学习困难,腹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和运动失调等;


V级:>700μg/L。可导致多脏器损害,铅性脑病,瘫痪,昏迷甚至死亡。


10.6.3.干预措施


包括环境干预、健康教育、营养干预和临床干预四方面。由于铅在任何都不,环境干预和健康教育适合所有人群,这里重点介绍营养干预。


合理的营养措施能减少毒物吸收,增强机体对有毒物质的代谢、解毒能力,促使其转化为无毒物质排出体外,有利于促进康复,减轻中毒症状。


①排铅药物:千果花口服液;合理的钙磷比、高亲和力的多糖、果胶和海藻胶可与铅结合形成凝胶可阻止铅吸收。


②果酸、维生素、黄酮、磷脂和纤维素等,可与铅络合形成无毒或低毒的复合物;蛋白和氨基酸可从组织中置换出铅;多种微量元素、B族维生素和生物黄酮能激活组织活酶,促进铅从组织解离排泄。


理想的配餐包括高纤维素的蔬菜,富含果酸、维生素C及生物黄酮的水果和海带,蛋白饮料等,不给儿童吃含铅较高的食品,如松花蛋、爆玉米花等。蔬菜水果食用前要洗净,能去皮的去皮,以防残留农药中的铅。


11.饮食行为与进食技能评估


11.1.满一月重要的饮食行为及技能


11.1.1.婴儿重要的进食行为


注视妈妈的脸;倾听妈妈的声音;感受妈妈的抚摸。宝宝会吃手指。


11.1.2.父母重要的供食行为及技能


按需哺乳、吸空一侧乳房再吸另侧乳房。


11.2.满二月重要的进食行为及技能


11.2.1.婴儿重要的进食行为


饥饿时听到脚步声或奶瓶声停哭。宝宝醒着的时间越来越长了,要满足他的精神需求和交际需要了。


不要把孩子手捆上或用手套包住:口联系是以后发展手技巧的过程,为手眼协调打下基础。


口唇活动未受限制—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积极的人格特点—乐观、慷慨、活泼;口唇活动受到限制—基本需求满足不良—消极的人格特点—过度满足—依赖、被动、退缩、纠缠别人—缺乏满足—悲观、对人不、猜忌。


11.2.2.父母重要的供食行为及技能


妈妈对宝宝的进食需求反应敏感;产妇不偏食;坚持吃肉类等高蛋白及汤菜饮食;不使用奶瓶;不积聚乳汁。


如果妈妈对宝宝的反应敏感,自己的吃喝玩乐、游戏、睡眠都有到位的和照料,他就认为这个世界是的,可信赖的。如果看护者对宝宝的反应迟钝、冷淡,他的需要常常遭到拒绝,看护者更换,今天是妈妈,明天是奶奶,后天是保姆,宝宝没有稳定的贪恋对象,他就不敢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了。


11.3.满三月重要的进食行为及技能


11.3.1.婴儿重要的进食行为


将母亲的气味、声音、摇动等与食物联系;边吮吸边盯着妈妈看;手-口动作的出现;形成了定时进食。


11.3.2.父母重要的供食行为及技能


正确姿势喂养婴儿;宝宝经常舒适地躺在怀里吃奶;母亲会看着自己的宝宝吃奶。


11.4.满四月婴儿重要的进食行为及技能


11.4.1.婴儿重要的进食行为


张口舔食勺子;不将勺中食物用舌头顶出;喂养时出现保护性咳嗽;开始学会等待喂养;母乳改用奶瓶后变得相当”挑剔“。这是给孩子添加辅食的征候!


11.4.2.父母重要的供食行为及技能测试


食物细软不太稠;一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待确定其咽下后再喂第2勺。小儿拒吃时采取耐心反复喂养态度。


父母要会从婴儿的反应来领会他们的暗示


如果婴儿做鬼脸或吐出食物,先换另一种食物,稍后再喂原来那种食物。如果这种尝试仍然行不通,他们也许会暂时把那一勺食物放一边,等下一次再试。如果小儿有足够的机会如8~10次,在愉快的情况下无压力尝试食物,许多小儿会从拒绝到接受。


让宝宝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假如过于强求,不肯让步,则他们会将刚喂的食物吐出来。


三个月喂婴儿方式能预测到一岁婴儿依恋自己的母亲方式?


敏感喂食者:小心地等婴儿口张开后才将勺子慢慢地送进孩子嘴里,待确定其咽下后再喂第2勺;敏感喂食者的孩子在一岁的时候:这些幼儿在陌生的实验者面前,把母亲当成自已进行各种试探性活动的后方。当母亲离开实验房间后,他们表现出明显的思恋母亲的特征。


非敏感喂食者:在孩子上一口还没咽下前,又将满满的另一勺塞进了孩子的嘴里。另一些父母也许会因此而发动一场战争,因为他们认为孩子不服从他们的命令,而他们不想让孩子”逃脱惩罚“。非敏感喂食者的母亲很可能与婴儿形成相对淡漠的依恋关系:一部分显示出一种”回避型依恋“。他们常常忽视自己的母亲,正像容易从陌生人处得到安慰一样。母亲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另一些婴儿则显示出一种”抵抗型依恋“。在面对陌生人时,他们很难将母亲视为自己进行探险活动时的后方,一旦母亲离开房间,他们会变得高兴起来。


11.4.3.重要的辅食添加行为及技能


4--5个月添加辅食目的是小儿适应匙子而不是补充营养;开始重要的不是量,只需很小的一勺、两勺;要继续保持奶量800-900cc;米糊等淀粉类是添加的种类。


11.5.满五月婴儿重要的进食行为及技能


11.5.1.婴儿重要的进食行为


会把抓;吵着要手上填满东西;拒绝新食物;突不吃奶粉;含而不下咽。


一周左右的突然食欲下降:这是小孩厌食母乳 牛乳等流脂而需要添加米粉等半流脂或咸味辅食的信号。也是小儿对新食物的应激反映。只要精神好,一周后胃口自然会恢复。让小儿手上填满玩具或小勺即可防止其玩食。


11.5.2.父母重要的供食行为及技能


小儿拒吃时采取耐心反复喂养态度;待确定其咽下后再喂第2勺;趁婴儿饥不择食之际先喂少量辅食;让小儿手上填满玩具或小勺。


11.5.3.重要的辅食添加行为及技能


婴儿由乳类喂养转变到吃固体食物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辅食目的是让小儿学会闭上嘴唇咕咚咕咚地咽下食物以防流涎、适应母乳以外的新味道并补充钙、铁、锌等营养。5个月龄左右开始学习用杯喝。继续进行用勺进食能力训练;注意:


1、闭上嘴唇教养的关键在于:将食物放在孩子舌头前端,而不是放在上颚上唇,要使汤匙与孩子面部垂直,否则孩子嘴闭不上。


2、第5个月食物是稀糊到稠糊状,如浓汤、酸奶、面包、米粉、麦片糊等 ,从一匙开始,每三天加一匙,待加到15勺后改为一日两次,而第2次辅食量仍为一匙的起始量,9天后可加另一种新辅食。


3、先引入菜泥后水果泥,每种新的菜泥或水果泥引入需3~5 d,观察婴儿是否耐受。菜泥中无盐、油、水果泥不加糖或水。


11.6.满六月婴儿重要的进食行为及技能


11.6.1.婴儿重要的进食行为


有目的的吐出食物;吹泡泡玩弄声音;开始学会扶奶瓶喝。


11.6.2.父母重要的供食行为及技能


喂养人在喂养期间面对面的喂养位置、和孩子进行目光交流、积极和孩子说话、喂养者有更多的微笑和抚摸。


11.6.3.重要的辅食添加行为及技能


5~6个月的婴儿即使乳类充足,不加辅食也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缺乏;如6个月后仍以米粉、粥为主食会出现各种营养缺乏症。注意没有牙齿仍可以训练咀嚼功能。可让婴儿手拿”条状“或”指状“水果蔬菜学习咀嚼;


可增加强化铁谷类:2~4勺/d,逐渐1/3~1/2杯;水果、蔬菜类:开始引入水果泥1~2勺、菜泥瓜类、块类、豆荚类1~2勺,每日2~3次;


6月龄乳类为母乳或配方奶,5~8次/d,乳量约900~1 000 m130~32盎司/d;肉类可开始引入1/2~1勺;蛋黄可开始引入。


11.7.满七月婴儿重要的进食行为及技能


11.7.1.婴儿重要的进食行为


用手指抓食物吃;6个月左右宝宝胃口大会因饥饿而烦躁;可吃固体食品;在等待食物时发出期盼的声音。


11.7.2.父母重要的供食行为及技能


孩子定时定点进餐;喂养者在喂养时用言语对婴儿描述食物的特点;喂养者不使用命令性的语言。


国外学者认为说话的方式以描述性、提示性的语言为主而不是命令式的,语气以夸奖赞扬的为主,可以营造没有压力的进食氛围。


喂养者有更多的微笑和抚摸,婴儿会感觉到进食是1个愉快的过程。


当婴儿的注意力不集中时,喂养者通过改变声调,低吟儿歌等方式可以把婴儿的兴趣吸引到饭食上来。


在喂养时用言语对婴儿描述食物的特点或喂食的情景,可以帮助孩子认识事物和学习语言。


11.7.3.重要的辅食添加行为及技能


婴儿辅食添加”咕哝哝“期目的:让婴儿学会用舌头弄碎食物,闭嘴成横写的”一“字,同时训练其咀嚼味觉技能,防止目后厌食挑食,营养缺乏症的产生。


给7-9个月孩子吃的东西不能过于精细;各类辅食均可添加尤其是鱼肉虾、菜等应占很大比例;辅食少铁、锌就可以造成孩子贫血食欲不好;6个月后容易出现缺乏的营养素是铁、锌、维生素B6。


常遇到的问题是父母给孩子吃的东西过于精细,以米糊、米粥、面汤为主。生怕食物中有一点颗粒就会噎着孩子,偏偏又有些孩子喉咙特别敏感,似乎就给了这些父母不让孩子练习咀嚼的”理由“。


宝宝除了不会吞咽外,他的咀嚼功能会越来越弱,长大后也懒得咀嚼硬东西。其结果是,孩子的牙齿和口腔内外的肌肉得不到应有的锻炼,颌骨也不能很好地发育,出现各种营养缺乏症。一定要在7-9个月孩子学咀嚼的关键期就开始改变食物的颗粒大小、食物软硬度,改变孩子进食的方式,比如用小勺吃、用手拿着吃等等。


11.8.满八月婴儿重要的进食行为及技能


11.8.1.婴儿重要的进食行为


手捧奶瓶;在进食时有更多的活动;用杯子喝;用手指抓食物吃;坐位进食;学会自己用勺盛饭、盛爆米花等细小物品。独立用勺把米饭送入口中并咀嚼咽下。此期由于小儿爬站等大动作的练习强度,兴趣增加,小儿食欲会发生波动,时好时坏。


另外婴儿独立性逐渐增加,强烈要求自己参与进食活动或把进餐当作挑衅,例如认为自己必须扮演一种角色,如对哥姐喂食顺从甘当配角,而在母亲喂食时,则使劲摇头,不肯用小匙进食,而在有人看他表演时,吃喝则很好。因此,此阶段小儿进食行为较复杂,望家长很好从小儿进食心理生理上理解小儿进食行为。


11.8.2.父母供食行为及技能


提供肉类、鱼类食物;喂养期间对小儿低吟唱歌或变换声调;语言不只集中在”快吃!“,”来,张嘴!“,”吃的真好!“等;喂养时对小儿语气以夸奖赞扬为主;喂养者对小儿吃饱的暗示以语言来评论。


11.8.3.重要的辅食添加行为及技能


不止磨牙棒才是专门用来练咀嚼的,稠粥、馄饨、包子、饺子、软饭、菜末、肉末都是让孩子练磨牙的;处于换乳期阶段的宝宝对营养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婴儿的胃容量相对偏小,这个矛盾只有通过改变食物营养密度来解决即增加营养密度、增加辅食喂养的次数。


通常食入的液体食物体积大。8个月的宝宝如果想通过吃米粥来达到能量的需求,那么每天需喝200毫升的米粥5碗,即便如此,各种主要营养素仍相差很多。


营养不良对体格发育、脑细胞发育和智力发育,而肉类中含有比植物来源更优质的蛋白质以及丰富的铁、锌和维生素B;仅以铁元素为例,两种食物来源的含量和生物利用率要相差几十倍。


11.9.满九月婴儿重要的进食行为及技能


11.9.1.婴儿重要的进食行为


吃饭时常玩耍;吃完奶宝宝仔细打量着母亲的乳头、拿食指和大拇指去捏它;已懂得炫耀自己的能干。此期小儿对自己进食兴趣更浓,可以学用杯子,用勺子进水进食,有的只需家长稍加帮助。


此期有的小儿不肯放弃用奶瓶,而拒绝使用杯子,对此可用不锈钢小酒杯,让其喝奶,汤类,而不要强迫使用杯子,另外,此期小儿喜欢用手抓米饭面包,把勺子,杯子扔掉,敲打作为玩具,这是小儿正常的探索作为,只有在其满足这一过程后,才能顺利地自己用杯勺进食。


11.9.2.父母重要的供食行为及技能


父母发现了孩子饥饱暗示;父母发现了孩子进食快或慢的暗示。


11.9.3.重要的辅食添加行为及技能


辅食添加目的:训练婴儿用齿龈咀嚼食物,保护婴儿食欲和进食独立性,扩大味觉范围。


肉类食物一般是先喂鸡肉和羊肉,再喂牛肉,后喂猪肉和肝脏;


在粥面中加入肉、鱼、猪肝、蔬菜、豆制品可减少孩子的用餐次数;


铁、锌和维生素B只有靠添加肝泥、肉泥等进行营养补充。


11.10.满十月婴儿重要的进食行为及技能


11.10.1.婴儿重要的进食行为


自喂的意识增强;灵巧地钳式抓食物;追寻掉到地上的食物;孩子开始用勺等餐具。


11.10.2.父母重要的供食行为及技能


小儿与家长同桌进食;婴幼儿进行握勺自进食训练;给小儿学吃的机会;不怕饭桌狼迹、衣服弄脏;进餐时间不紊乱。


集体进食的好处:充满亲情、愉快交谈、祥和进食。通过这个过程儿童受到适度摄食、充分咀嚼、细嚼慢咽等正确进食习惯的熏陶,同时加强人际交流、社会性合作的养成。


儿童单独进餐的不利点:因为没有家长管教,一般都会挑挑拣拣,自己觉得好吃的多吃一点,反之便不予问津。儿童一般都有边吃边看边玩的坏习惯,从而造成偏食和营养不良。单独进餐可使孩子淡忘进餐礼节,还会产生孤独感,这些有可能延续到今后的生活中,甚至影响其行为和性格的正常发展,于身心健康十分不利。


11.10.3.重要的辅食添加行为及技能


泥糊状食物所欠下的”生长债“是不能在以后阶段得到补偿的;泥糊状食品能促进构音、音词、短句的发育。


11.11.满十一月婴儿进食行为及技能


11.11.1.婴儿进食行为及技能


会抓杯子但经常洒水;进食时有更多的语言;进食时有更多的运动行为。


11.11.2.父母重要的供食行为及技能


协助婴幼儿独立进食;鼓励儿童进食;经常改变食物味道和性状;通过鼓励的方法避免儿童拒食;喂养人不追着喂孩子。


11.11.3.重要的辅食添加行为及技能


孩子没有长牙是能吃固体食物的;固体食品的能量和营养素含量明显高于流质食物;要把原为辅食的粥、米饭、面等逐渐转为主食取代母乳。


辅食形态变化有于味觉、咀嚼能力的产生发展:味道的产生不但与食物本身的味道有关,还与不同形态大小、温度的食物在口腔粘膜、舌头上的接触感觉的不同有密切关系。


同一食物,炒、炸、煮、烧、熏、蒸、烤,或使其凉、冰、冻,其滋味各不相同;由此而引起的温度觉自然也不同。


同一食物,如肉用同一烹法,切块、切片、切丝、切丁、碾末、横切、直切、斜切,其滋味也各不相同,这是由不同的触觉和肌肉感觉造成的。


同一食物弄干、湿、脆、柔、粘、韧,其滋味还是不相同,这是触觉与气味觉不同的缘故。


11.12.满十二月婴儿重要的进食行为及技能


11.12.1.婴儿重要的进食行为


小儿断奶困难或很快便自动断奶而不必拖很长时间;吃饭时只挑爱吃的东西吃;享受进食乐趣。


11.12.2.父母重要的供食行为及技能


不据成人的口味加盐、给孩子选择食物、不随意在孩子的食物中添加调味剂、未用甜点或饮料代替开水、调味不重、不强制性喂养、不放任型喂养。


11.12.3.重要的辅食添加行为及技能


辅食添加目的:在容易断奶期断奶,以防小儿恋奶行为产生。


乳汁营养成分已经无法满足宝宝生长需求、9--12个月时来自母乳的热能只够婴儿所需能量的一半、12个月后母乳的铁严重不够婴儿所需量。


①断奶要态度坚决和有计划,刚开始时孩子会有点吵闹,只要坚持有计划地、先断掉早中餐母乳,后断掉夜间那一次。在断奶的同时,一定要让婴儿吃到足够的辅食。


②此阶段辅食一日量在150-200g之间,一日奶量在600ml,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断奶及儿童营养。


③要防止奶瓶综合症,训练婴儿用杯子喝水,用勺吃饭的能力,每次定时定量,定次序加辅食。


母婴都需走出婴儿的阶段进入幼儿阶段


断奶意味着要失去一个小小婴儿而得到一个小小孩童,这个变化会影响母亲及整个家庭的。有时婴儿已放弃奶水,但是母亲却仍未放弃。婴儿仍想念喂奶的日子。不过,只要母亲不为之所动,所有事情都是可以克服的。


母亲要处理婴儿的各种不安的情绪,同时也必须处理自己的各种难以克服的情绪,这一点可能令母亲精疲力竭,也可能使母亲觉得难以拒绝婴儿的各种愿望。如果母亲认为应该给婴儿断奶却又不能面对它,她们会找出许多理由来。


理由之一是,这种做法似乎太残酷了。既然自己有奶水,婴儿又需要它,为什么不让他们吃呢?


理由之二是,在某些国家,经济方面的困难就普遍延长了母乳喂养的时间。尽管母亲明白,婴儿已无需从奶水中吸收营养,不过她们仍然觉得婴儿需要舒适感和吮吸。


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要断奶这个问题就显得更难处理了。


母亲和婴儿都容易屈服于一种萦绕于心中的、无法言喻的恐惧。母亲担心,一旦让婴儿断奶,她们对婴儿的不安就变得束手无策。断奶成了一场灾难,而非自然的结果。


母亲与婴儿都好象相信没有母奶,婴儿就不能存活。母亲似乎有点同意婴儿的看法,甚或确实有几分赞同,因为母亲们也觉得,断奶之后自己好象同样无法存活。


母亲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以使她们能坚强地忍受婴儿所带来的不安。母亲身上成熟的一面需要得到别人的支持,而好的帮助是来自于婴儿的父亲,他确实能帮助母亲及婴儿。


迈出断奶的第一步对母亲来说是一次失落,也是一次告别。


11.13.1-3岁阶段重要的饮食行为及技能


11.13.1.儿童重要的进食行为


生长速度减慢:一岁后儿童生长逐渐平稳。因此,幼儿进食相对稳定,较婴儿期旺盛的食欲相对略有下降。


心理行为影响:幼儿神经心理发育迅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表现出探索性行为,进食时也表现强强烈的自我进食欲望。应允许儿童参与进食,满足其自我进食欲望,培养独立进食能力


家庭成员的影响:家庭成员进食的行为和对食物的反应可作为小儿的样。由于学习与社会的作用,小儿的进食过程形成了以后接受食物的类型。


进食技能发育状况:幼儿的进食技能发育状况与婴儿期的训练有关,错过训练吞咽、咀嚼的关键期,长期食物过细,幼儿期会表现不愿吃固体食物,或”包在嘴中不吞“。


食欲波动:幼儿有准确的判断能量摄入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但是一餐中表现出来,连续几餐都可被证实。变化的进食行为提示幼儿有调节进食的能力。对食物表现反复无常,一顿高兴时就吃得很好,另一顿便吃得不好。爱吃和不爱吃的食物十分明确,而且无法改变。


大多数婴儿能够用手指自由进食:家长只要把婴儿食物准备好即可,孩子能用手指拣取,由孩子自己去选择。否则家长、保姆的方式会使婴儿误解为压力。


幼儿对食物的喜好:幼儿喜欢吃有自然色香味形的食物而对酱糊糊、油腻的、黏滑的都不受孩子欢迎、但对整块、整片的能拿在手中吃的东西都欢迎。喜欢吃简单而熟悉的食物,对某些不熟悉的食物常持怀疑态度,不轻易尝试。不肯尝没有吃过的食物。不肯让母亲喂任何新的食物,只愿吃三四种食物。鸡肉炒饭、鸡蛋炒饭、菜炒饭、数种材料混合的菜、炸肉末土豆饼、肉丸、蛋糕、饺子等带馅食物和带汤的菜是孩子喜欢的。


”不“字先生:且说”不“时总配合摇头。对这个动作入了迷,有时整个一顿饭的功夫,他都摇头不停,不让大人喂他,他自己也不吃,其实这是孩子用”不“字做试验,自己确实”不“的含义。a、这是他捉弄妈妈,打扰妈妈的游戏,并非真的不想吃。b、真不想吃时的表现味不好,没有奶味,菜太大难下咽等。c、生病、发热或不高兴时的表现,是消极情绪时的反应。d、受他人语言暗示,如别人说难吃。


出牙对进食行为也有影响,除有磨牙的特殊要求外,出牙时的不适也可能造成拒食。幼儿味觉很敏感、凡是成人认为热的食物他们就认为是烫的,不愿尝试、因此不宜给幼儿吃大冷或太烫的食物。


模仿性强、大人对饭菜的好恶给孩子影响很大、偏食厌食小儿的双亲中大都有一位也挑食或厌食。


用食物和母亲对抗:发脾气、抗拒是把自己和环境区分开来相似。极少见到1岁半内的婴儿注意按”平衡膳食进餐“,家长只要坚持基本需要量就行了,可以不必考虑形式,只要每日三餐,食谱要营养平衡:只要环境不施加压力,不干预儿童的自由选择食物,在一定周期内他们能摄取所需的营养和热量,膳食能达到平衡。


此时,家长不要就此而断定孩子不喜欢吃此类食物,而要把这类新食物切碎拌在他已习惯的食物中让其逐渐适应。故一旦改变饭菜花样必须事先向幼儿说明原因,并用启发诱导和鼓励的方法让幼儿乐意接受。


11.13.2.父母重要的供食行为及技能


要将孩子的食物与大人的食物区分开来


1—3岁是断乳食品的延续期,是决定孩子一生饮食方式的重要时期,孩子尽管已出牙,已经断奶,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让孩子马上与大人一样吃饭。因为孩子的咀嚼能力还未成熟,所以一方面要让他尝试咀嚼一些稍硬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他的咀嚼能力十分弱,要将孩子的食物与大人的食物区分开来,将孩子的食物做的比成人软,菜切得比成人细点,肉煮得更烂一些。因此孩子排斥一些食物是极为自然的现象是没有将食物做到易咀嚼、易下咽。如肉,对于大人来说并不感觉很硬,然而对宝宝来说就硬了些。如果父母们以为他是讨厌这种食物而不给他们吃,那么孩子就可能真的不爱吃了。


做孩子能接受这种食物


厌食的另一种原因是食物味道太大、形状吓人、太烫太冷。许多食物如青椒、葱、胡萝卜、韮菜、鱼、鸡肉等等,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有很强烈的气味。酸的苦的辣的食物都是一种有毒物质的味道,孩子们从心理上对其产生排斥。只有通过系列味觉训练,才能逐渐接受它们。父母应把”孩子讨厌这种食物“的观点,转换为”孩子还不能接受这种食物“。


1—3岁的孩子应该吃的清淡


尽量吃食物本身具有味道,这样有利于他接受新的食物味道,否则会变得口味重,到成年期还易患高血压等成人病,如果食物味儿稍微清淡一些,他就无法满足。清淡口味的方法是少放盐、糖、味精、调料、香料,用于加工食品,鲜味物质如鱼肉、蘑菇、虾仁、海产品等食物及汤。


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


有利于孩子保持良好食欲,提高对进餐行为的兴趣,要注意,刚开始学着吃饭,其技能很可能不熟练,会到处丢撒饭菜,也可能玩饭菜,这是学习进餐技能、培养小儿独立性应交的学费,家长要放手,耐心地让孩子学习。


零食不零吃


零食是此阶段小儿必经食品,胃容量小,胃肠排空快于成人,营养需要量大于成人,因此,要在两餐间给孩子添加零食,零食种类应该是水果、牛奶和少量点心,但不能让孩子养成零食随要随吃的习惯。


培养小儿定时定点吃饭习惯


边吃边玩在1岁半前属于正常情况,是因为小儿不能把玩活动与进餐静止有机结合,但要与小儿定时定点吃饭习惯培养相结合来克服玩食,而不应该粗暴地干涉、制止,可以在小儿进餐前5分钟关掉电视,并告诉小儿要准备吃饭了,带小儿洗个手,擦擦脸和嘴,并给他围上围裙、兜肚,同时让小儿参与摆桌椅、碗筷,使孩子从激烈的活动,转入进餐准备过程中,同时让孩子把玩具带到桌上,边看玩具边吃饭。


定时定量饭前准备以及让小儿自己吃饭,有利于小儿产生强烈的食欲,符合小儿进食的心理与生理要求如在心理上此年龄小儿喜欢自己吃饭,愿意吃饭菜在一起的混合饭。喜欢按固定不变的饮食习惯进参如坚持用固定形状的餐具、按固定座位及原来的进餐顺序就餐。


含食是1岁半以前常见的小儿进食困难之一


多数是1小儿不会咀嚼不会吞咽所致,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又是食物太粗大、咬不动、嚼不乱、咽不下。2食欲差,把不想吃的食物会在嘴里不下咽。3贪玩而忘记自己在吃饭,而把饭菜含在嘴里。 4父母塞的太多太快,孩子无法咀嚼只好含在嘴里了。其解决办法是,把饭菜做得细、烂、软,在孩子吞下后在喂第二口,不让孩子玩食,改善孩子的食欲。


11.14.4-6岁阶段重要的饮食行为及技能


11.4.1.儿童重要的进食行为


厌食有原因


讨厌的食物通常是他们不以常吃,不习惯吃的东西。不爱吃肥肉特别是半生不熟嚼不烂的肥肉丝, 肥肉片和漂在汤上的肥肉末。不爱吃切得太长的菜叶、菜茎、也不爱吃浆糊状的溜肉片溜肝片和深线色的酱油清汤。由于牙齿松动怕啃水果或油炸馒头,另由于龋齿多发怕酸、冷的食物。


对食物的好恶与性格情绪有关


神经质性格消极内向的孩子,即使父母在饮食做法上很正确,对新口味,新食品会有很强的戒备心和抵抗力。


小儿大脑发育不完全,当他们遇上一些不高兴的事物是感情上的活动,马上就会与所吃的食物相联系,因而表现出对某些食物的厌恶情绪。如肉噎在嗓子里,于是开始讨厌吃肉,身体不舒服时吃的食物以后会产生厌恶感,曾被鱼刺扎过,于是看见鱼刺就会觉得嗓子疼,看见鸡肉想起鸡皮疙瘩。


有改变厌食的有利因素


好奇心、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咀嚼能力,使他们可以轻松地接受曾经让他们难以接受的食物。喜欢形式多样的饭菜,多种数量、多种形式的配菜与花样的面点受孩子们的欢迎。当新的食物放在他们面前时,必须让孩子产生好奇心,让他们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味?这里放了些什么?“如果单调了,就无法刺激他的好奇心,也难以培养挑战新的食物的积极性了。长久不吃、偶然出现的食品也会给孩子增添生活的乐趣。当孩子吃了一些本不爱吃的食物时,父母应加以赞赏,这样就会使他产生满足感。当孩子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后,就应告诉他们”这馅里有你不爱吃的呢?“使孩子产生原来自己也能接受这些食物的自信。


11.4.2.父母重要的供食行为及技能


父母要做好样


如果父母本身对食物很挑剔,就不会让自己不爱吃的出现在餐桌上,孩子也不能去尝试各种食物。随着他逐渐长大,能够接受的新口味的范围就会越来越窄,导致孩子对某种食物厌恶,故餐桌上的食物的种类尽可能多的丰富些,连孩子不爱吃的食物也一起放在餐桌上,说不定他们什么时候就会来上一筷子。


不太早训练宝宝餐桌礼仪


父母亲不宜太急于把宝宝教养成小绅士或小淑女,而对他们提出不合理的礼仪要求,例如:一定要用筷子、喝汤不能滴出来等,会让宝宝很沮丧而影响食欲。


不逼迫宝宝吃饭


吃饭时斥责宝宝,会让他觉得吃饭是一件讨厌的事。他不吃不要硬喂,那样他会形成条件反射一看到勺子就吐的,只能一点一点的,吃一勺也可以,只要他吃,慢慢就会适应的。


不单纯从疾病角度出发”开胃药“治厌食


孩子在患上呼吸道感染等轻型、急性病时,因发热引起的纳差现象,多在热退后三五天左右渐渐恢复正常食欲。由药物因素引起的厌食则在停用该药两三天后,亦可逐渐消除。而由慢性疾病引起的厌食,则可维持较长的时间。一般来说,疾病造成的厌食很少,”开胃药“治厌食也不会。


照顾小儿进食心理


儿童餐具用大杯、碗盛满食物,宝宝会有压迫感而影响食欲;市售的儿童餐具具有可爱的图案、鲜艳的颜色,可以促进宝宝的食欲。有时也可以利用野餐或饭盒的方式供餐。


11.15.小学生阶段重要的饮食行为及技能


11.15.1.小学生重要的进食行为


逢年过节,遇到好吃好喝的,不注意节制饮食,暴饮暴食;


认同”瘦才是美“。早餐容易被遗漏,情绪化进餐现象严重:每天都吃早餐的有77%,其余23%分别是多数时间吃15%、很少吃7.3%、从来不吃0.6%。


有些小学生有相当高的环保意识,认为使用即用即弃餐盒和餐具是不环保的;愿意使用可清洗重用的午膳餐盒。


调查发现,小学生每天都吃零食的有12.6%;66.1%的中小学生认为洋快餐”好吃“,这是洋快餐富吸引力的一点,小学生更看重餐厅送出的玩具和礼物;


在零食的选择上,口味是决定大多数孩子选择的首要因素,有74.5%的孩子认为零食首先要好吃,其次才是干净、卫生,有70.4%的孩子将干净卫生也作为选择零食时考虑的因素。表面看这个数字不低,但实际上却有73.6%的中小学生在路边摊贩那里买羊肉串、麻辣烫、凉皮之类现做现卖的食品,这类食品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这说明孩子们在选择食物的时候还是把口味等放在了前面,卫生状况并不特别考虑。调查发现,营养这一该考虑的因素,却成为购买零食的第三因素。此外,中小学生常吃的零食大多是水果,糖果或巧克力,面包或饼干,膨化食品,蛋糕、方便面及羊肉串等,选择的比例分别是31.3%、30.4%和34.1%。这些零食中很多都是”垃圾食品“!


11.15.2.小学生父母重要的供食行为


许多家长认为鸡、鸭、鱼、肉很有”营养“,只要多吃就可以得到充足的”营养“了;有的认为,”营养“越多越好、越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还有的家长觉得,光从食物中得到的”营养“是不够的,因此,今天给孩子补点什么”灵“,明天喝点什么”液“。


肥胖儿童的母亲经常催促孩子们快吃,长此以往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形成快食的习惯。


有很多为人父母者用洋快餐来奖励孩子。节假日、孩子过生日或期末考了好成绩,父母往往喜欢带孩子去吃洋快餐,以此来庆祝或作为对孩子的奖励。


很多家庭也存在用餐无规律的现象,其中45.7%的家庭”家里开饭时间不固定“,经常开饭时间不固定者为16.3%


有的父母在给孩子选择健脑食物。


11.16.中学生阶段重要的饮食行为及技能


早餐容易被遗漏:”没有足够的时间“、”不饿或不想吃“、”嫌麻烦不愿意吃“、”觉得吃不吃无所谓“、”不喜欢早餐中的食物 “、”省钱“等成为漏餐的理由。


过量饮用咖啡:有的学生为了提神醒脑,大量饮用咖啡,甚至成瘾。


恐惧型饮食:有些学生怕”病从口入“,对食物的选择极严,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着色食品,不吃防腐食品,不吃生冷食品,不吃荤类食品……了解了一些食品的制作过程之后,拒食多样食品。比如报纸披露饭店”地沟油“事件之后,不敢吃油条,不敢吃蛋糕,不敢吃小馆饭菜。怕水果中有激素而不吃,怕猪肉中有瘦肉精而不吃,怕大米是抛光米不吃,怕白面有添加剂而不吃,怕酒为假酒,怕豆制品为劣质品,怕这怕那,限制了自己的食品范围,导致必要的营养成分缺乏,达不到食养的目的而百病缠身。


西洋型饮食:有些学生饮食上很洋化,喜欢牛排、炸鸡、面包、牛奶、碳酸饮料、巧克力、蛋糕等等,每天都要喝咖啡,休息日喜欢去西餐厅或者西式快餐厅就餐。中学生更看重快餐的方便快捷。


相悖型饮食:部分在校学生饮食主副颠倒,把副食作为主食,每日三餐以糕点、面包、水果、肉、糖为主,很少吃饭与蔬菜。每周去超市采购一次副食品,基本上不进食堂吃饭。此为主食副食相悖型饮食,多不利于健康。


五味调配相悖:多见于本地学生。此类学生家在本地,在校住宿,饮食应以学校食堂为主,但他们多以家庭饮食为主或择优饮食。不管家庭或食堂,哪儿饭可口就在哪儿吃。忽略了饮食的粗细搭配,往往出现饮食偏嗜。中医认为,饮食应谨调五味,是说饮食中辛、甘、酸、苦、咸五味调和适度为宜。经常吃过辣、过酸、过甜、过咸的所谓”可口儿“的食物,对身体有害。此为五味偏嗜型饮食。


饮食时间相悖:不按正常时间进食。早饭一般在早7点,但他们往往在9-10点进食。上课时推门而入,拿着食物入座,边吃边听课,吃喝并举,自诩”把学问都吃进去了“。晚上吃夜宵已成习惯,中午不吃饭,这种饮食时间的相悖也不利于健康。


季节相悖饮食:饮食不顺应四时气候。冬天严寒,饮食宜温。有些学生冬季特喜冷饮、冰棍、冰激凌,导致腹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随之而出。夏日酷暑,饮食宜清凉。有些学生不然,麻辣烫、羊汤、火锅、涮羊肉照吃不误,造成牙痛、上火、烦躁、吐泻等随之而来。


放纵型饮食:有些学生家庭富裕,在家时山珍海味吃惯了,来校后受不了委屈,经常到校外饭馆大吃大喝。这些学生喜欢享受美食美酒,不计较花钱多少。正如《内经中所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酒、腹泻、胀满、呕吐等病症经常不断,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愚昧型饮食:有些学生自持身强力壮消化功能好,自认为吃石头都能消化,”不干不净,吃了没病“。饮食不讲搭配,不讲节制,不讲卫生。饥一顿饱一顿,饮食全无规律。食堂、饭馆、路边餐桌、校外盒饭,想吃就吃,毫无顾忌。还有的学生在考试、考研、写论文等学习紧张的时刻废寝忘食,睡眠不足,饮食无常,焦虑过度。中医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说:”思虑过度则伤脾“、”膏粱厚味,足生大疖“。此型饮食者多不注意调养,以至出现胃肠受伤,肝脾不和等病症。


辟谷型饮食:部分学生追求线条美而盲目减肥。除经常服用减肥药减肥茶之外,不敢进食,惟恐长肉,于是选择辟谷型饮食。辟谷乃方士道家修炼成仙的方法,即不食五谷五谷杂粮,仅以水、果品、蔬菜充饥。这当然不是科学的饮食方法。部分肥胖学生也误入此途,导致头晕、乏力、困倦、虚脱等时有发生。


12.家长小儿应拥有的营养知识与技能


12.1.母乳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12.1.1.婴儿吃不饱时有下列表现


1宝宝每次刚吃不到10分钟就不吃了、吃奶后还哭或者咬着奶头不放,或者睡不到两小时就醒,都说明奶量不足。


2脸瘦、尤其是脸上的皮肤仍然没有长开;体重不足或一直没有明显变化。


12.1.2.按需哺乳,为什么还宝宝不停地啼哭?


首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妈妈喂奶姿势不对,而不是妈妈奶水不够。姿势不对是指婴儿只含住母亲奶头未把乳晕包住,婴儿吸吮不出奶水,婴儿吸奶太累,每次刚吃不到10分钟就没力气了,使孩子奶吃不足。


每次吃不到10分钟,也就是说每次吃到了前奶而没吃到后奶,而后奶是富含脂肪、乳糖和其它营养素,是给宝宝填饱肚子和提供热量的,所以婴儿脸瘦、体重不足或一直没有明显变化。


婴儿只含住母亲奶头未把乳晕包住导致婴儿吃进了很多空气,空气朝上跑就吐奶、空气朝下跑就放屁。所以妈妈喂奶姿势不对造成婴儿累得没力气吸奶而饿肚子,吃进了很多空气又很不舒服,终母婴都把吃奶当成苦差事,不愿意喂奶、吃奶了。


正确的妈妈喂奶姿势是:母婴身体三贴即胸贴胸、腹贴腹、婴儿把母亲的乳晕大部分包住、母婴身体都很舒服。


12.2.牛奶喂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12.2.1.牛奶消毒灭菌不是温度越高越


因为,牛奶的营养成分在高温下会遭到破坏,只要将牛奶置于4-8摄氏度的温度下,所残存的少量细菌会被抑制,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12.2.2.牛奶不是越稠越好


在加了水的牛奶中再放一种增稠剂,牛奶可以变稠,但营养却降低了。标准纯牛奶应该是颜色略带乳黄色,有挂杯现象,但不会太持久。


12.2.3.鲜奶不比奶粉的营养价值高


奶粉是牛奶经加工制成的干粉,其中钙和蛋白质等基本营养成分跟液态奶差别不大。且奶粉可据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的需要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那些牛奶未经降温,微生物繁殖,极易变质;在挤奶过程中不可避免混有牛毛、尘埃以及体细胞等杂质污染;有很多人每天喝”鲜奶“,其实是奶粉加水勾兑而成的”还原奶“。经过几次超高温处理,其营养价值甚至不如冰激凌和雪糕。


12.3.添加辅食应掌握的知识点


12.3.1.添加辅食后不应该给宝宝断奶


有些宣传手册上把辅食称为”离乳食品“,并建议母亲将辅食替代母乳,这是不正确的信息。辅食之所以称为”辅“食,正是因为它是辅助母乳的食品,绝非取而代之。


婴儿在一岁之前,母乳仍是主要食品和营养来源,尤其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在于母乳,而不是辅食。宝宝的身体对于母乳和辅食营养的吸收有着天壤之别:母乳中的营养基本上完全吸收,辅食中的很多营养却吸收不全。典型的就是对铁的吸收:母乳中的铁含量虽少,但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并且吸收率高达75%;固体食物无论如何增添强化铁,吸收率仅仅为4%,而且牛奶会让宝宝体内的铁通过粪便流失。


因此,在添加辅食的同时,应该保持每天的母乳摄取量,而不是减少,更不是取消。


12.3.2.训练用勺进食,促进食物性质转换


用勺进食流质食物奶、果汁、白开水是向固体食物过渡的一种重要进食方式。婴儿4-5个月龄即可开始用勺进食,初是用上唇吃净勺中食物,8-9个月龄时可用上下唇共同活动进食,1岁时可闭唇进食。从勺中摄食能力的发育,可促进宝宝食物性质的转换。


好的喂养方式,是将食物装在碗中或杯内,用汤匙一口一口地慢慢喂,训练宝宝开始适应大人的饮食方式。当宝宝具有稳定的抓握力之后,可以练他自己拿汤匙。可以添加铁剂的米粉或麦粉作为第一种副食品,切勿直接加入奶瓶中让宝宝吸食,应调成糊状以汤匙喂养。


12.3.3.早些用杯饮水奶,有利于宝宝发展


尽早训练小儿从杯中饮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口腔运动协调,同时促进儿童独立能力的发育,是心理成熟的一种表现。


多数婴儿在6个月左右可以开始学习从杯中饮水或饮奶。但开始用杯的动作类似于吸吮动作,且常伴有呛咳发生,或舌伸到杯外。小儿杯中饮水动作需口腔运动协调,为保持饮水时下颌稳定,开始时小儿可咬住杯饮水或奶。2岁左右的小儿能熟练从杯中饮。即不再咬杯子,饮水或奶时不再从嘴边流出,且可自己用手稳定拿住杯子。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主张在婴儿奶瓶内加谷类食物。这个旧的习俗是为了让婴儿晚上一觉睡到天亮,或是为了父母亲方便,把哺乳的间隔时间拉长些而定的。但从营养上考虑,这不是高明的办法。


你必须明白:小宝宝只有小小的胃。他们需要少吃多餐,而不是量多、间隔时间长的吃法。而且,给你宝宝吃稠而流动快的东西会使他难受,因为他同时既要学会吞流质,又要学会咽下固体食物。


12.3.4.适时吃固体食物可预防语言障碍的发生


婴儿5个月左右,无论有无乳牙,就应开始喂给柔软易消化的固体食物,例如面包、煮烂的嫩菜心、鸡蛋黄等。只要有上下咬的动作,表示婴儿咀嚼食物的能力已初步具备。4-6个月是训练婴儿咀嚼吞咽的佳时期或称敏感期,7-9个月时咀嚼动作即有节奏而协调。大约1岁时这种能力就成熟了,断奶后的摄食行为就比较正常。


在获取食物的过程,舌头形态有变化。这种变化是准备发特殊说话声音,可为语言前的喂养例证。当6个月给婴儿引入固体食物和学习喝时,口腔控制改善,嘴唇可关闭吃勺中食物,学习从杯中喝。这种口腔技能对产生闭口发唇音的能力有关,如”p、b、m“。


在医院的言语和语言障碍门诊中经常看到一些4岁~5岁的孩子口齿不清,说话时舌位不正,唾沫四溅。追问孩子的饮食情况,发现有不少孩子喜欢吃软乎乎的食物,不爱嚼硬的食物。这些孩子,口腔运动肌无力,舌的动作不灵活,下巴欠稳定。


12.4.断奶后营养应掌握的知识点


12.4.1.喂养困难可能是口腔功能障碍


家长抱怨孩子进食慢,一顿饭要花费一个多小时,食物含在嘴里不吞咽,有的孩子只愿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不愿吃干饭和菜,稍多吃点就出现恶心或呕吐,家长每到给孩子喂饭就焦虑担心。如果您的孩子有上述类似情况,要注意可能存在口腔功能障碍。


据儿童对口腔触觉刺激的反应不同,口腔功能障碍可以分为低敏感型和高敏感型。


低敏感型儿童喜欢口腔的刺激,常将食物存入在两侧颊部即含在嘴里,大口吃饭让食物装满口腔,在吞咽前,不能充分咀嚼,吞咽时不彻底,常有食物残留在口腔,吃饭时凌乱,脸上都是食物,但常不被意识到,流涎持续的时间也较其它儿童长。


高敏感型儿童则表现为喜欢通过饮水来咽下食物而不是咀嚼,不喜欢吃坚硬或有韧劲的食物,偏向流质或半流质易吞咽的食物,口腔内含食物稍多则引起恶心感,有的儿童还不喜欢刷牙、洗脸,不喜欢身体被接触,不太喜欢玩橡皮泥类玩具。


在观察口腔功能障碍儿童进食时,可见到有的孩子吸吮和吞咽不太协调,时有呛咳,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时,易从口中溢出;进固体食物时,两侧不对称,上下唇部不能紧闭,常将食物堆积颊部;舌头将食物在口腔中转运动作少,食物常溢出,常需上唇摄取帮忙。口腔功能障碍的孩子语言构音也常有异常,如与舌运动协调有关的d、t、q、k音与唇闭合有关的b、p、m音不清晰。


通过口腔功能障碍的治疗,可以帮助纠正孩子的喂养困难。


家长在家中可以帮助孩子的方法有:


1口腔按摩,增加口腔的本体感觉。


高敏感型儿童家长先用一些柔软物刺激脸和口腔,外侧按摩从脸颊-下颌-唇周,内侧按摩从牙齿-颊部-舌-上腭,用固定的压力,固定程序,对称缓慢地运动。在饮食质地方面,开始选择他喜欢的食物或可以忍受的质地,然后再逐渐尝试不同质地的食物。低敏感型儿童在饭前进行口腔按摩,顺序同上,但按摩时应用一定的压力,深而有力的接触和快速的敲击,按摩的物质可选用牙刷、婴儿咬器等,外侧按摩可用带有振动的按摩器。进食中,给予每口含量不同,以提供不同的感觉,减少嘴中含饭机会,用不同质地、口味、温度食物来增强口腔刺激。


2通过做口腔操来提高口腔功能


对舌和咀嚼肌力量薄弱的儿童和唇部力量薄弱的儿童,可以做口型的轮替a--u--a--u,发敲门声、马蹄声、用舌尖舔上、下唇等,多吃有韧劲的食物,增加咀嚼。用吹泡泡、漱口、抿压舌板、吸吮动作来增加唇部能力。家长只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就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进食能力,而克服喂养困难。


12.4.2.爱吃零食并不一定是坏习惯


关键把握一个科学尺度。首先,吃零食时间要恰当,好安排在两餐之间,不要在餐前半小时至1小时吃。其次,零食量要适度,不能影响正餐。另外,要选择清淡、易消化、有营养、不损害牙齿的小食品,如新鲜水果、果干、坚果、牛奶、纯果汁、奶制品等,不要太甜、太油腻。


13.营养与儿童智力


13.1.营养与智力到底有什么关系


研究证明:婴幼儿时期是关键时期,婴儿在产前或产后7个月内的营养十分重要。特别是怀孕的后3个月,是胎儿大脑生长发育快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缺少营养,脑细胞的数目就会减少,智力的发育就要受到限制,甚至低能。


孩子出生以后头围迅速增大,尤其是出生后的两年内。这说明,他们的脑也在迅速发育。如果这个阶段营养摄入不足,就会影响脑的发育。


0~6个月是宝宝一生中成长快的阶段,也是大脑和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宝宝与生俱来的无意识动作会渐渐消失,而发展成各种有意义的行为。想让宝宝身体壮、眼睛亮、脑袋棒,离不开全方位的营养支持。均衡的营养,可以为宝宝的每个”第一次“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有人曾经对营养不良的孩子进行随访观察,在出生后6个月内有营养不良的孩子,不仅体重不增长或者增长速度缓慢,智能与动作发展也落后于一般孩子。即使以后纠正了营养不良,体重上升,但是智能发展上的落后却无法弥补。而2~3岁以后患营养不良,即使孩子体重轻、智力落后,但只要纠正了营养不良,两者都可以恢复正常。这说明,在脑迅速发育阶段如果营养供应不足,可以对智能造成难以恢复的影响。营养不良不仅影响脑的功能,而且会影响脑的形态发生变化,例如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13.2.不同营养成分对智力的影响是什么


13.2.1.蛋白质


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是大脑细胞增生、增大及制造神经递质的物质基础。蛋白质减少就会明显减少脑细胞数目,并使大脑各种酶的含量与活力降低。


13.2.2.脂肪


脂肪是胎儿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磷脂。胆固醇对脑细胞。神经髓鞘及神经纤维的生长与发育极为重要。其中w~3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在胎儿大脑发育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3.2.3.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则是大脑神经细胞活动的热能来源,人脑约占人体重的4%,但能量消耗占全身总热能消耗的20%,主要由糖提供,因此,糖是神经组织赖以维持正常活动的主要能源,脑对低血糖的反应很敏感,血糖过低即可引起低血糖昏迷,因此,糖对智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注意力、记忆力


13.2.4.矿物质与维生素


矿物质与维生素对加强脑细胞的功能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铁缺乏可导致血红蛋白减少,血红蛋白不足可引起头晕、眼花、记忆力下降、思维不集中等等;


无论重度、中度还是轻度锌缺乏都会一定程度也损伤实验动物和人脑的功能;同时,锌缺乏对处于生命不同阶段的个体都有影响。


孕期碘缺乏可造成不可逆行的脑发育不全,引起智力低下以及听力、语言和运动障碍;此外,维生素B1、胆碱与能量、脂肪代谢也都有关系,缺乏时也可造成神经细胞功能的损害等。


维生素B2核黄素,由于脑中需要核黄素酶,如缺乏对智力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维生素A缺乏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维生素B12、维生素B1,对智力都有影响。


LD组儿童锌、铜、铁、维生素B1、花生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营养素摄入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常吃饼干、薯片、汉堡包、糖果和罐装饮料等加工食品的孩子,便可能会缺乏维生素。科学家已提出证据表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可能导致行为偏差和学习成绩不佳。


13.3.宝宝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所需主要营养素


13.3.1.DHA/AA


你知道吗,人体大约60%的大脑物质是由脂肪制造的,而其中35%又是DHA,重要性不言而喻吧。作为建构大脑的主要的基石,DHA是宝宝智力发育的必要元素。它在促进智力、头脑的敏锐度和速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帮助维护健康的神经系统。一句话:它能让宝宝更聪明!


13.3.2.α乳清蛋白


α乳清蛋白在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方面的作用可以用两条线表示:α乳清蛋白——色氨酸——5-羟色胺——帮助神经行为的发展;α乳清蛋白——半胱氨酸——牛磺酸——帮助宝宝脑部发育。可能这些名词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没关系,我们只要记住α乳清蛋白对宝宝大脑发育有大大的好处就行啦。


13.3.3.铁与锌


铁可以预防贫血,可是它还有神经递质功能,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认知和学习能力,这一点你还不很清楚吧。锌是宝宝智力发育、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的必需营养素。


13.4.宝宝眼睛健康发育所需主要营养素


叶黄素是母乳中新发现的营养成分,是帮助宝宝眼睛健康发育的重要营养素。但是很遗憾,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叶黄素,只能从食物中获取。所以,想让宝宝眼睛又大又亮的话,可要坚持母乳喂养哟,因为母乳中叶黄素含量很丰富。不过,假如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够的怎么办?那就该给宝宝选择添加叶黄素的婴儿配方奶粉啦。


DHA/AA它们不光和智商有关,还和眼睛发育有关呢。这种人体无法制造的必需脂肪酸,在眼睛的视网膜中约占了40%~50%,与感光功能、视力成熟密切相关。出生后的第一年,可是宝宝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期,营养的提供会对他的视力发育产生持久的影响,DHA则是其中极其重要的营养。


维生素A:对于宝宝正常视觉发育不可缺少,如果少了它,宝宝在暗光下就不能看清四周物体了。


牛磺酸:维持正常视力的光化学反应需要牛磺酸,由于宝宝还不能依靠自身合成足够的牛磺酸,所以必须从母乳中摄取啦。


13.5.哪些食物利于健脑呢?


鸡蛋:鸡蛋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卵磷脂,维生素A、B、B6、D和铁、磷、钙、镁、钾、钠、硅等矿物质,对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很大好处。


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以酪蛋白为主,还有乳白蛋白,乳球蛋白。牛奶中的脂肪含有油酸及亚油酸,被人体消化吸收后有助于脑的发育。


鱼:鱼肉中15-20%为蛋白质,鱼中所含有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在海鱼中含量较多,食用后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鱼肉中钙、磷、碘、维生素较多,海鱼肝中富含维生素A,海鱼含碘也比淡水鱼多。


大豆:大豆中主要含有大豆球蛋白、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要,还富含其他粮食中缺乏的对小儿生长发育与智力发育都有重要作用的氨基酸。


13.6.小儿智力低下的早期营养表现是什么?


1、 智力低下的孩子早表现出来的特点往往是吃奶困难,有时不会吸吮,特别容易吐奶。


2、 睡眠时间往往特别长,整天非常安静,很少哭闹。


3、 正常的孩子出生后4-6周就会对妈妈微笑,智力低下的孩子往往到3个月还不会笑。


4、 掌握各种动作 如坐、站、行走、说话的时间比正常孩子要晚。


5、 对周围不感兴趣,不看周围的东西。


6、 正常小儿6-10个月时,常常喜欢把物品放在嘴里,但1岁以后就逐渐消失。智力低下的孩子到2-3岁时还常常把积木或其他物品放在口中。


7、 2-3岁以后还常常流口水。


8、 智力低下的孩子哭声尖锐或无力,音调缺乏变化。当外界刺激引起啼哭时,从刺激开始到出现啼哭这段时间较长,有时反复多次刺激才会引起哭啼。


9、 对玩具不感兴趣,拿着玩具也不会玩。


10、 由小时候的多睡不动转变为整天不停的活动,活动没有什么目的性。


以上说的这些表现不是每个智力低下的小孩子在早期都存在,更不能说凡有其中一条或几条的都算智力低下。诊断智力低下还需要做其他许多检查,才能确定。


13.7.营养过剩对儿童智力的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营养过剩对儿童智力的影响主要是引起”不协调性“,表现为视觉-运动之间协调性差,瞬间记忆与手眼运动配合能力差。这种”不协调性“使得儿童的动作显得笨拙,反应能力不如同龄的正常体重儿童,对儿童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有一定的不利影响。研究还证实,”不协调性“的程度与营养过剩的程度成正比,因而在重度营养过剩重度肥胖儿童身上这种”不协调性“的现象尤为突出,使得这些儿童的总智商低于正常儿童。


13.8.人工色素有损儿童智力


每个孩子都喜欢五颜六色的糖果、色彩缤纷的果冻。然而,新研究显示,令食品颜色变得鲜艳的人工色素对孩子的危害程度等同于含铅汽油,除了会导致多动症等行为障碍外,长期摄入6种人工色素还会损害儿童的智力,严重时会令其IQ值下降5.5分。


人工色素对儿童智力的破坏作用跟铅中毒差不多。


柠檬黄:在英国人常吃的青豆茸以及棉花糖中使用,英国禁止在所有3岁以下儿童的食品和饮料中使用。


喹啉黄:经常在果汁和感冒胶囊中使用。


日落黄:经常在泡泡糖和豆形软糖中使用。


蓝光酸性红:经常在润喉糖中使用。


食用胭脂红:经常在软糖中使用。


诱惑红:经常在果冻和棒棒糖中使用。


苯甲酸纳:人工防腐剂,经常在软饮料、止咳糖浆中使用。


14.常见喂养困难保健


14.1.母乳喂养困难


⑴原因:①母亲乳房疾病如扁平乳头和乳头内陷,泌乳管阻塞和乳腺炎,乳头疼痛和乳头皲裂,乳房充血等②、婴幼儿生理解剖结构异常如先天性唇、腭裂,口腔创伤等, 口腔不能正常关闭。③母乳喂养有不当④环境改变


⑵表现: ①婴儿含着乳头,但不吸吮或吞咽,或吸吮得很弱;②当母亲试着喂奶时,婴儿一碰乳房就哭闹和抗拒;③婴儿吃奶才一分钟,就放开乳头呛咳或哭闹,可能在一次喂奶过程中发生好几次;④婴儿只吃一侧奶而拒吃另一侧。


⑶干预措施:针对病因进行干预。①治疗乳母原发疾病;②对母乳喂养有性困难的乳母,给予性指导;③对因环境改变使婴儿不安,导致表面的而不是真正的拒食的,母亲应坚持自己和婴儿亲密接触,而不是经常把婴儿留给其它人照看,和婴儿在一起时要有足够的皮肤接触,而不仅仅是在喂奶时和婴儿睡在一起,做到按需哺乳,应避免使用奶瓶、橡皮奶头及安慰奶嘴,除非万不得已才进行人工喂养。在帮助婴儿吃奶时可先挤一点母乳到婴儿嘴里,注意放好姿势使婴儿容易衔接乳头,可尝试不同的姿势,但要避免压迫婴儿的后脑勺或摇晃乳房。④对生理结构异常者尽可能采取母乳喂养,对父母进行针对性的”帮助进食“培训,指导选用适合的奶瓶、乳头,避免食物因唇裂使口腔闭合不全而引起食物流出,因腭裂使食物易到气管,引起呛咳等。择期手术修补治疗,手术后应改换奶瓶、奶头,帮助婴幼儿学习更成熟的进食技能。


14.2.厌食的防治


14.2.1.厌食症的原因


饮食不当----味感受器刺激不够


过迟添加辅食:引入其它食物较晚婴儿易于眷恋母乳,营养不足,味觉发育不良。能否顺利断离母乳取决于是否2~3个月龄后给婴儿定时哺乳、4~6月龄后断夜间奶,同时培养婴儿对其它食物的兴趣和进食技能。


过多摄入甜食:儿童的味觉将发育不良,无法感受天然食物的清淡滋味。会导致血糖增高,使大脑摄食中枢感觉饱和,不想进食。冷饮中含有大量糖分,其口感主要依赖于添加剂,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低,加剧营养不平衡,引起儿童虚胖。


吃过多蛋白质:在肠道中异常分解,引起血氨升高,同时加重肾负担,引起蛋白质中毒综合症,发生腹部胀闷、四肢无力等不适。


味太重味觉疲劳:人们多注意混合味中的嗅觉和触觉成分,而忽略了味觉本身。餐桌上常备有盐、糖、酱、醋等调味品,不等某味全失,就用以调剂。这显然是人们有意阻拦味适应的发生。


当心快餐综合征---症状是味觉异常:不知道吃的食物本来的味道,不管什么都只感觉甜味,什么也不吃时口中发苦,舌头有一股火辣的感觉。食品添加剂由十二指肠吸收后会造成锌元素的丢失,导致味觉异常。常吃快餐食品,人体几乎不能吸收到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造成维生素B1不足,那么唾液的分泌受阻。


烹法对味感受器刺激不够


同一食物,炒、炸、煮、烧、熏、蒸、烤,或使其凉、冰、冻,其滋味各不相同;这里的滋味就是由不同的温度觉造成的。


同一食物,如肉用同一烹法,切块、切片、切丝、切丁、碾末、横切、直切、斜切,其滋味也各不相同,这是由不同的触觉和肌肉感觉造成的。


若同一食物弄干、湿、脆、柔、粘、韧,其滋味还是不相同,这是触觉与气味觉不同的缘故。


教养不当


1.2.1不当的”餐桌教育“:不少家长认为,既然平时挤不出时间来教育孩子,利用全家一起吃晚饭的时间来教育孩子,是一举两得的好时机。于是一到吃饭,便开始问功课、查成绩、讲过错,常常弄得孩子愁眉苦脸、哭哭啼啼,使晚餐笼罩在一种不愉快的紧张气氛中。


1.2.2过分溺爱:喋喋不休地劝孩子多吃,盼望孩子长得聪明结实,盲目给孩子挑选营养保健品,使一些原来消化能力就差的孩子越补消化功能越弱。把大量的鱼、肉、虾往孩子嘴里塞;孩子产生反感,把不吃东西作为威胁父母的手段。


1.2.3亲子关系紧张:有些家长见孩子没有好好吃饭,过度地焦虑,从早上开始,就对孩子不断地谈吃饭问题,唠唠叨叨地讲道理,甚至软硬兼施,使孩子整天处在”吃饭“的”压力“之下,精神十分紧张,抑制了胃液分泌,影响了食欲。


生活无规律


”进食紊乱症“:在该吃正餐的时候,不好好地吃饭,在其它时间里则乱吃零食。这可称之为”进食紊乱症“。而家长看见孩子不好好地吃饭,担心孩子会营养不良,又给他更多的零食。家长忙于事业,经常性的餐距拉长,使孩子在有饥饿感时无餐可进,而饥饭感消失则又愁对餐桌上的佳肴了。较长时间的饥饿会使味觉暂时失灵,对食物的味感差。每天或每餐的饭菜质量反差太大,也会使孩子出现”等待性“厌食。晚上的零食、晚饭以及饭后的其它食物吃得过多而造成的,”晚饭过量、早饭不吃“的现象。


少和家庭成员一起吃饭:每星期和家庭成员一起吃饭少于或等于3次的人中,有45%承认会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和父母一起吃饭次数多的孩子和那些每周只和父母吃2次或不足2次晚饭的孩子比,报告自己在学校得到好成绩的可能性要高出40%。


活动量不适当:有的婴儿个性文静,活动量过小,且活动内容单调,从而影响了他的消化吸收功能;孩子过度游戏后的疲劳,以及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不高,也是引起周期性压食的常发原因。


未尊重儿童进食心理


如果父母们以为他是讨厌这种食物而不给他们吃,那么孩子就可能真的不爱吃了。父母应把”孩子讨厌这种食物“的观点,转换为”孩子还不能接受这种食物“。


病理因素


反复发作的感冒、慢性胃肠疾病和肝胆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缺钙和锌、咽喉及口腔疾病等,都是导致儿童厌食的常见原因。咽喉慢性炎症所致的厌食,较为多见又常被忽视。这主要是进食时的局部疼痛和不适感,常使儿童特别是2—4岁的幼儿”因噎废食“。


有研究生长发育不良小儿的肠道中有益菌明显缺少或缺失。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能合成维生素K和维生素B复合体;同时微生物在代谢中产生的乳酸、乙酸能降低肠道pH,促进肠蠕动,减少食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从而使患儿出现饥饿感,食欲增加,改善大便性状。


14.2.2.厌食症的表现


新生儿:频繁吃奶、哭吵、奶水清淡等情况时,家长轻信乳母奶水不足。


婴儿5个月:出现一周时间的拒绝牛奶、母乳或米粉,有改变流质食物为半流质食物,食物味道从甜味奶味变为淡盐味、其它非奶味的需求。


婴儿 7、8个月:可能出现因为爬、坐、站练习量加大,让小儿从进食活动中分心,发生食欲波动,同时还产生小儿对进食活动感兴趣而不爱吃饭菜的矛盾现象。


婴儿9个月:有的孩子一吃有形食物就会”扑“的吐出来。这是因为,当食物变化后,口腔内部十分敏感的宝宝也会一时不适应,将食物用舌头吐出或不肯咽下。小儿喜欢用手抓米饭面包,把勺子,杯子扔掉,敲打作为玩具,这是小儿正常的探索作为,只有在其满足这一过程后,才能顺利地自己用杯勺进食。


第11至12个月:小儿恋奶行为产生。1.5—3岁阶段;此段突出特点为”不“字先生,且说”不“时总配合摇头节奏。其实这是孩子发展过程中天然部分,他必须用”不“字做试验,自己确实”不“的含义。


幼儿:


不好好吃饭但每天喝一斤鲜奶:米饭、蔬菜、鱼肉、鸡蛋、鲜虾……只要是固体食物,他宁可饿着也不吃,每天就只喝牛奶。


要有人喂才愿吃饭:吃的时候要看电视,喂一餐饭要换好几个地方,连哄带骗,他老是含着一大口饭很久才吞下去。有时多吃一点点就呕吐。


边吃边玩:毛毛现在4岁半了,可是吃饭、睡觉是一大难题,每次在家里吃饭就不好好吃,说两句好两分钟,两分钟后又只顾玩去了,如果不管她,她可以吃一个小时还没吃完,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好好睡,到了早上该起床上幼儿园的时候又不好好起床。


14.2.3.纠正厌食的措施


饮食有节,合理喂养


4个月婴儿吸、吞动作分开,可随意进行;4~6月时舌体下降,舌前部逐渐开始活动,可判断进食的部位,食物放在舌上可咬和吸,食物可达舌后部吞咽---加辅食;5个月时吸吮强,从咬反射到有意识咬的动作出现---食硬点;6个月可有意识张嘴接受勺及食物,能吸吮杯中水,但常呛咳或伸出舌---用勺、杯;


7个月左右训练婴儿咬嚼指状食物、从杯中咂水;8个月仍以上唇吸吮勺内食物。食物的口腔刺激、味觉、乳头感觉、饥饿感均可促进吸吮发育;


9个月用勺自喂;1 岁学用杯喝奶,均有利于儿童口腔发育。可以给他块大些的食物,比如一小块苹果、一小条黄瓜、一小火腿肠等等,让他自己咬。


合理膳食口诀B:四条腿家畜不如两条腿家禽;两条腿家禽不如一条腿蘑菇;一条腿菌藻类不如没有腿牛奶,鸡蛋和鱼。


从生理结构的观点:有三十二颗牙齿,但只有四颗是食肉用的,其它都是用来切断、碾磨,而虎豹犬猫的勾形齿不同,甚至牙槽的形状也不一样,所以它们吃东西时没有左右碾磨的动作。


定点定量


每次进餐要有固定的地方,注意营养,品种多样。节假日不要让婴儿进食无度,以免伤害婴儿胃肠,造成消化不良。空腹是产生食欲的重要原因,当孩子感到饥饿时,任何东西吃起来都会特别香!


许多家庭每天的进食没有足够的纤维,应该计算一下,这些食物里是不是有足够的纤维和足够的营养。


生活规律适量运动


晚上宜早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开展适当的活动以促进新陈代谢,加快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活动量不宜过大,特别是饭前不能玩得太高兴,以免过度疲劳或一时安静不下来而影响食欲。对于平时消化能力差的孩子可以经常给予按摩腹部,帮助消化


掌握幼儿进食心理--愉快进食


个人对行为过程的享受在任何旨在行为改变的项目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如果一个人认为他将享受到某一行为的乐趣,那么他就有很大的可能进行该行为。享受乐趣是一种高价值产品,任何能够在其过程中享受乐趣的行为都非常有可能经常发生3。


能吸引食欲的食品颜色是红、红一橙、桃色、黄褐色、竭色黑色、奶油色、淡绿、亮绿色,而黄绿色、灰色等色则抑制食欲,因此不能把青菜熟成黄绿色。能使食品带红色的有:豆瓣酱、卤制品、西红柿、红枣、肉末、香月、火腿肠、肉松、花生、胡萝卜、辣椒。


少说为妙:不要总是评论你的孩子吃了什么、怎么吃的。在吃饭时千万不要训斥小孩。无论小孩做错了什么事,都要等到饭后去教育;


学点烹饪技巧诱发食欲


味觉分两个层面即:”口感“和”舌感“。这里的”口感“指咀嚼的感受,如松软、粘稠、坚硬、顺滑等都属于口感的范畴;而甜、酸、咸、辣等知觉品位则属于舌感的范围。目前大多数食物未注意舌感,口感,结果未能将产品的特性完善呈现出来。


炒肉片要求:逆纹顶刀切,肉片要薄,切时剔去来波和肥肉,炒前上浆挂糊,炒时急火快翻。上浆顺序也极为重要,即先放盐,味精和料酒,后放淀粉和蛋清,这样咸味渗透到原料中,同时原料蛋白与盐形成”水化层“,从而大限度地保持原料水分不受损失,防肉类呈味物随水流出,从而达到嫩、鲜的目的。


炖肉时要求:肉要放热水或用开水捞一下,去掉血腥味和浮沫。这样脂肪易溢于水中,吃起来而不腻,水要一次加足,开始大火煮沸,后慢火熬透,要去掉汤中浮沫,否则脂肪乳浊氧化,使汤变得浑浊状态,肉汤带有不良气味。


鱼烹任时去腥味及泥土味很重要,方法是先用酒淹渍一段时间,烹任时加入醋、葱、姜、花椒、荷香,加工时鱼肚内黑色腥味物质刮净或放在2%盐水中活鱼养l小时左右,死鱼泡2小时左右。


肝类刺激性气味大,小儿不爱吃,可以卤制,也可以在烹调时加。入白酒、醋,或以3:7的比例与肉沫片同炒。


用方便快捷的方式烹制美味的早餐


可以尝试使用微波炉,很容易为孩子做出快捷、营养、美味、健康的新型早餐品种。如果孩子清淡口味,那就给他做汤汁鲜美的小笼包或三鲜蒸饺,第二天又可以换个鲜嫩滑口、营养丰富的鸡蛋羹。


如果孩子想换换早餐口味,想念香喷喷、脆酥酥的油炸食品了,妈妈只需用风火轮就可以烤出香辣鸡翅、烧饼、油条、葱花饼,值的一提的是,美的专利”风火轮“可以通过上下左右立体旋转烧烤,保证食物全方位均匀受热,烤出的食物金黄香脆、美味可口且没有焦糊块。


孩子的早餐应该多样化,这样冰牛奶、冷饮、爽口的水果都应该相互搭配;让孩子喜欢吃早餐的一个方法是将一份可口的早点放在桌子上,例如快餐麦片粥或全麦饼干。孩子醒来后发现好吃的食物就在眼前,他就会去享用,至少可以品尝一下。如果孩子仍然不吃,你可以尝试下一个办法。他一醒来,就给他一杯果汁,这样会刺激他的味觉。


让孩子享受吃饭的快乐!


1.如果宝宝总喜欢抢勺子的话,妈妈可以准备两把勺子,一把给宝宝,另一把自己拿着,让他既可以练习用勺子,也不耽误把他口畏饱。


2.教宝宝用拇指和食指拿东西。


3.给宝宝做一些能够用手拿着吃的东西或一些切成条或片的蔬菜,以便他能够感受到自己吃饭是怎么回事。如土豆、红薯、胡萝卜、豆角等,还可以准备香蕉、梨、苹果和西瓜把籽去掉、熟米饭、软的烤面包等。


4.多多鼓励


①给宝宝系上小兜兜,宝宝会很高兴地等着吃饭。


②开始喂之前,可以向宝宝做个小:”吃饭喽!“


③把碗放在宝宝的下巴的下方,匙子从口正面放入。一边喂,一边津津有味地对宝宝说:”真好吃!“


④吃完后,把小嘴周围和手擦干净。爱干净的习惯,从现在起、从大人起开始培养。


⑤另一种营养:妈妈的微笑,妈妈的爱!


对小宝宝来说,喂食时妈妈的微笑,妈妈的爱,对宝宝来说同样也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它带给宝宝感、满足感和喜悦。


如果妈妈一边饶有兴致地看电视,一边给宝宝哺乳或喂食,或者是着急做家务,喂宝宝时心神不定,这些都会让宝宝感到不安。要知道,宝宝会敏感地察觉到妈妈的这种不安而变得不安分起来。


喂宝宝吃饭,的确是件很繁琐的事。但也可以让它变得快乐起来。只要你快乐,你享受,只要你不把它当任务。


矫治病理因素


补锌:缺锌可导致孩子食欲减退,人体免疫功能差,还会影响儿童智力和学习能力。另外,缺锌儿童每日身高增长值也明显低于营养状况好的儿童。在炎热的夏天,人体出汗增多,锌就会随着人体出汗而大量丢失,因此夏日的孩子需要比平常更多的锌。


厌食治疗新药培菲康:服用培菲康后患儿食欲增强,摄食增多,身高、体重及皮下脂肪均有一定程度增加,贫血与营养状况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培菲康散剂是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链球菌组成的三联微生态活菌制剂,口服后可直接补充肠道益生菌,使患者肠内菌群的数量和比例恢复正常,重建菌群与宿主问的平衡状态,保持体内稳定,参与物质代谢、促进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14.2.4.小儿厌食纠正口诀


父母孩子家人同吃饭,能体现亲子幸福感;重视”口感“与”舌感“,厌食笑除不再难;孩子吃了营养早饭,行为与学习不一般;宝宝爱吃创意饭,摆摆吸吸蘸一蘸。


14.3.七招搞定生理性厌牛奶的宝宝


14.3.1.营造理想的进食环境


基本的是观察宝宝在什么情况下喂食的理想,而去营造一个适当的进食环境。大多数的宝宝在一个安静、较不会被干扰的场所比较容易专心吃奶。


14.3.2.父母必须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因为宝宝会感受到喂食者紧绷的情绪,而影响其食欲。


妈妈都希望宝宝长得好,一遇到宝宝不吃奶粉就会急得要命,比自己不吃饭还难过。其实宝宝不吃奶粉是很正常的事,很多妈妈都会遇到。试试各种方法,实在不行也没关系,宝宝也在慢慢地长大,他会从其他方面吸收营养。慢慢培养他对奶粉的兴趣,可能改变就在之间。


14.3.3.适时给予宝宝关爱与鼓励


如此宝宝会有好的进食心情。千万不可”不择手段“:逼食、强迫他,或大发脾气,弄得宝宝哭闹收场,这是笨的方法,常常会适得其反。


不要病急乱投医:宝宝是有个体差异和先天气质的,适合别的宝宝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的宝宝,所以不要一下子试所有的方法,也不要一次不成功就忙着找新方法,要有耐心引导,慢慢来。


厌食为小儿对新食物的应激反映,只要精神好,停喂牛奶一周后,胃口自然会恢复。


14.3.4.尝试辅食


4~6个月大的小宝宝也可以接触副食品了,让宝宝接触奶瓶以外的食物来源,一来多多少少吃一点,二来也训练宝宝的口腔适应性,将来对固体食物的接受度会比较好。


14.3.5.满足进食小儿心理


让小儿手上填满玩具或小勺即可防止其玩食。家长要待确定其咽下后再喂第2勺,且食物一定要细软,不能太稠。


14.3.6.看宝宝是不喜欢奶嘴还是不喜欢奶粉的味道


试着挤出母乳在奶瓶里给宝宝吃,如果他接受了,可能他不喜欢奶粉的味道,可以换一个接近母乳味道的牌子试试。如可以用奶嘴吃钙份果汁等其他东西,不喜欢用奶嘴吃奶粉的宝宝,那她就是分得很清楚,那个可以用奶嘴吃,那个应该从妈妈那里吃。


另外可以把奶粉调淡一点或冷一点或热一点试试。


14.3.7.给母乳多点信心


如果太小还没吃辅食,就要多吃母乳。我相信很多妈妈感觉一样,觉得自己母乳很少了,实际上母乳可能比你想象的多。在宝宝不愿吃奶粉的时候,更要发挥母乳的作用。


15.哺乳障碍


15.1.拒绝乳头


婴儿拒绝乳头为普遍的原因之一是他呼吸有困难。婴儿在吞咽的同时用鼻子呼吸,所以一定不要让你的乳房把他的鼻孔挡住。孩子呼吸不顺畅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他鼻塞或鼻子给堵住了。医生可以给你开些滴鼻净,每次喂奶前用来清理婴儿鼻孔。


如果出生后没有马上哺乳,那么婴儿也许就会不愿意将你的乳头放到嘴里去。对于你和孩子来说,越早开始哺乳越好。在开始的48个小时里,婴儿学会吃母乳的速度将会很快,拖得越久越困难。然而,这也不是说婴儿就不能习惯吃母乳了。这只是意味着你得多些耐心和坚持精神。比如,如果婴儿是早产儿,你可以要求给他喂你挤出来的奶这样你的奶水就不会断掉,等他回家后就开始让他直接吃你的奶。


他不喜欢将你的乳头放到嘴里去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他烦燥不安。如果他醒来了,急于吃奶,结果却发现自己要么是被忽略了,要么是受到过分的,这样你就会发现他非常沮丧,不愿将你的乳头放到嘴里去。如果事情是这样,那么你就得紧紧地抱住他,温柔地对他说话,直到他平静下来,才给他喂奶。


15.2. 2—4个月时的奶水减少


如果奶水少到让你乱了阵脚,先对照下面的几条看看:


1、近宝宝一直都只吃一边的奶奶就饱饱的了,另一边怎么都喂不进,你也没管了,由着他每次只吃一边。


2、宝宝夜里睡眠的时间越来越长,开始睡整觉,夜里吃奶的频率由2、3次下降到一次,甚至整夜不吃奶。每天早上醒来,你的乳房都硬得象馒头,又涨又痛。


3、宝宝吃奶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加了辅食后更是如此,你喂奶的频率从前两个月的每天十数次迅速下降到每天4、5次。


4、宝宝似乎不太爱吃奶了,每次只吃几口,甚至又哭又闹的完全不吃,本就无法正常喂奶,你拿他没办法,只好涨着。


假如这些情况是你近遇到的,那么,因为涨奶时间太久,喂奶次数太少,已经导致了你身体本能的反应——减少奶量。你的大脑被误导,以为现有的奶水分泌速度太快,生成的奶水太多吃不完,所以自动下达了减产的指令。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也别轻易放弃。给自己一个礼拜的时间,试着用愉快的心情体验给宝宝频繁喂奶的经历,毕竟,在我们的一生中,在宝宝的一生中,24小时一分钟都不分开,把他抱在怀里,看他笑,看他哭,看他犯困,看他吃奶时心满意足的样子,能有多少天呢?


在闹奶荒期间,每天喂奶的次数达到20次左右,少也在15次以上。这样才在3天之后开始恢复奶量,5天之后完全正常。肯定有妈妈会大不以为然,吃这么多次,不把宝宝累坏?不让宝宝好好睡觉?


事实是,宝宝在频繁哺乳的那几天里情绪非常好,因为你全天都跟他腻在一起,陪他一起玩,一起疯,一起打盹,一起睡大觉。


不要理会身边的人告诉你厌奶就必须断奶改吃奶粉的说法。


厌奶的现象在母乳宝宝和奶粉宝宝中都普遍存在。假如母乳宝宝厌奶了就要断奶改吃奶粉,那么人工喂养的宝宝厌奶了怎么办呢?断掉奶粉改吃饭?所以,尽量平静下来,别着急,陪宝宝度过这段时间,会好起来的。


别一味的只顾尝试各种奇奇怪怪的偏方,发奶汤只是辅助手段,某些方子可能会对部分妈妈,对另一部分妈妈毫无作用。而且,如果奶水真的少到濒临断奶边缘的地步,仅仅只靠偏方能够起到的作用实在是微乎其微的。


为了避免奶荒的出现,在上面列举的情况开始出现的时候,你就要重视,别偷懒,在宝宝只吃了一边而另一边要过几个小时才吃的情况下,一定要把另一边的奶挤出来。夜里宝宝睡整夜了,起码要半夜挤奶一次。保证正常的喂奶频率,宝宝实在不吃的话就定时挤出来。记住在初的几个月里,不要让NN总是处于涨满的状态。觉得奶水很涨了而宝宝又不吃,就去挤奶。


16.营养误区辨析


营养误区1.吃得好就是营养好


传统印象中的”吃得好“,就是多吃鱼、肉、蛋、奶、河海鲜等,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让宝宝的肌肉、骨骼、皮肤得到良好的发育。


在日益繁多的保健品充斥市场的今天,在部分人群中形成了一股风气,好像补充营养素越多就越好,有的人不管不顾的补充蛋白粉,有的人大剂量的补充维生素…


还有人认为,食物越贵,营养就越好,这也是对营养知识的理解不够。因为,从营养角度来看,食物的营养价值与价格不总是平行的,相反,有的价钱便宜的食物,其营养价值反而较高。如胡萝卜与冬笋等。


其实有的人本来就不缺乏蛋白质,尤其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蛋白质缺乏的可能性不大。如果长期大剂量的补充维生素C,很可能导致对维生素C的依赖;又比如高剂量的维生素E可干扰维生素K的吸收和拮抗维生素K的功能…


营养误区2.吃得越多越好


还有人认为,食物吃得越多,营养就越好,这也是对营养知识的理解不够。因为,从营养角度来看,适用于2-18岁的健康人食物量的取值,年龄小的取低值,年龄大的取高值。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人要三分饥和寒“的养生原则的体现。


营养误区3.动物性食物的消化率低于植物性食物


与普遍的观点相反,动物性食物的消化率高于植物性食物。肉类蛋白质的消化率为92%~94%,而米饭及面制品的蛋白质的消化率仅为80%左右。


动物性食物中消化率较高的是:蛋类蛋白质的消化率可高达98%,奶类,也达97%~98%,均高于肉类蛋白质的消化率。


米、面制品中的蛋白质消化率均比马铃薯和玉米窝头的高,马铃薯和玉米窝头的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74%和66%。


营养误区4.副食代主食


膳食组成中,酒肉多、蔬果多、米面少的情况比较普遍。更有些人怕发胖很少吃米饭,依赖营养保健品。这些都不利于健康。谷类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食物。研究发现,主食与健康密切相关,谷类食品的摄入量与现代富贵病的发生成反比,主食能使人产生饱腹感而抑制食欲,有利减肥。减肥应减少高热量的食品而非主食。主食少,酒肉吃得过多,更易发胖。谷类含有的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还能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血脂。主食地位不可变,谷类为主不能替。


营养误区5.粗粮代细粮


为防止血脂和血糖升高,有些慢性病人不敢吃米面食品,经常以燕麦、土豆和玉米等充当主食。同样,这也不是科学的饮食选择。粗粮和细粮应该兼顾,每周吃上二三次杂粮和薯类,如小米、玉米、燕麦、红薯等,对健康有利,但长期食用过多杂粮会干扰人体蛋白质和铁、锌、钙等摄入,适得其反。


粗粮代替细粮可增加食谱多样性,但有一个比例,完全取代则本末倒置了,比例问题就是是非问题,其实是与非之间有许多中间情况,人们往往不多考虑中间状态;此外,粗粮代替细粮还有一个胃肠生理适应问题,毕竟中国是以细粮为主食的民族。


营养误区6.你的奶水太少了,要多攒攒


奶水是吃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奶水越是少,就越是要尽可能多次的喂宝宝吃奶。你的大脑足够聪明,能够把宝宝频繁吮吸形成的刺激转化为下达产奶的指令,只要刺激的强度足够大,也就是吮吸的次数足够多,乳房不断被吸空,你的奶水就会源源不断的分泌出来。这才是让奶水多起来的本。反之,吮吸的次数越少,奶水产得就会越少,断奶就是这个原理。


把奶水攒着,过4、5个小时才喂,短时间内看起来似乎是能够让宝宝一顿吃个饱,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只有一个——你的奶水会越来越少。


营养误区7.认为奶水太清了,没营养,快给宝宝加奶粉


其实,妈妈的奶前一部分是比较清的,富含水分、蛋白质和抗体,是给宝宝解渴的。宝宝吃了一阵子之后,就能够吃到浓浓的白色的后奶,这部分奶相对于前奶是富含脂肪和热量,给宝宝饱肚子的。所以,别被你稀稀的前奶误导。


营养误区8.食肉次数少和饮用果汁多


当婴儿6~8个月以后,婴儿必须开始添加辅食。有些年轻父母给孩子的辅食主要以米、面为主,蛋、瘦肉和豆类食品的摄入不足。由于婴儿胃的容量很小,这米、面等食物很容易使婴儿有饱感,但能量及营养素含量却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要求。


研究与实践已证实,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热能与营养素加锌、铁等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及蔬菜。18个月至24个月的婴幼儿如在食物中添加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提高10%,其身材矮小的发生率则下降2.6%。


营养误区9.长时间使用奶瓶喂养


1岁以上的儿童中仍使用奶瓶的比例高达42.11%。长时间使用奶瓶喂养会造成婴幼儿摄取的食物多为流质,水分多、稠度差、营养密度低,这样不仅减少了能量的摄入,还会使咀嚼功能和语言发育受到影响。


营养误区10.很少家长帮助和鼓励孩子独立进食


能做到的家长仅占26.76%,甚至有超过25%的人经常强迫孩子进食。儿童进食时,有要求独立自主的愿望,当他们用自己的手指抓取食物时会吃的更多。而在家长过份包办代替可能会阻碍孩子手指、手腕精细动作和协调性的发育,而且会对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进食的积极性造成影响。


喂养中积极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和鼓励,如微笑、点头肯定、抚摸等,可以使儿童接受更多的食物,而机械的、威胁性的语言会提高儿童拒绝食物的比例,尤其对于食欲不振和发育迟缓的儿童,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营养误区11.喂养人食物制作方法单一


有些父母制作辅食时,食物的变化性太少,或者以大人的口味为主,而忽略了宝宝的口味,宝宝自然不爱吃。


宝宝讨厌某种食物,有时不在于他的味道,而是烹调的方法。如长牙之后喜欢有咬和嚼感的食物,会拒吃苹果泥,不妨改成苹果片;色彩鲜艳的食物可促进宝宝的食欲,太冷或太热的食物也会使幼童感觉害怕。此外,口味不宜太浓、避免刺激性食物,食物的切割方式应可轻易让幼儿入口,形状也必须经常变化,提高宝宝进食的兴趣。


营养误区12.面对拒食、恶心、呕吐等采取放弃的态度


所有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对糖和盐有先天的接受,其他的才会慢慢地适应接受,比如一个孩子不太容易吃芹菜,可能需要家长付出一定的耐心,付出一定的时间帮助孩子逐渐适应各种蔬菜和水果的味道。


儿童对早期食物的接受有”厌新“的过程,要经历8—10次足够的机会、愉快无压力情况下才接受新食物;抚养者的焦虑、强迫的方法对儿童接受新事物起副作用。婴儿引进新食物成功,日后自主行为,独立性增强。


对宝宝而言,辅食是新鲜的东西,目前不接受的食物以后可能会接受,因此妈妈要有耐心多尝试一些,只要宝宝健康、活力良好,且生长情形符合宝宝健康手册上的生长曲线图,即使有时吃的少点也无须担心,只要顺其自然就好了。如果宝宝真的不喜欢某些食物,就试着找出营养成分相似的替换,多些耐心顺其自然。


对宝宝而言,辅食是新鲜的东西,有时宝宝会将食物用舌头往外推,可能是尚不懂得如何把食物吞下去,而食物含在嘴里不吞,可能是宝宝不饿。


宝宝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突然抱他喂固体食物,宝宝也有可能因此不吃。有时宝宝吃完没多久又吐出来,可能是量太多或喂食的速度太快,也可能是刚喂完食物就有剧烈的活动。


有时宝宝是因个性较温婉,吃东西较慢,有时宝宝哭着不吃可能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或者疲倦想睡,或是宝宝对这个食物有过不愉快的经验,例如曾经被烫伤、被强迫喂食过等。


营养误区13.过度喂养


孩子对于对他的食物密度,也就是说稀和稠的质量会有比较敏感的反应,泡得浓一些,时间就会长一些,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对饱和饿有敏感的感觉;但是,当每次孩子饱了以后,家长鼓励孩子更多吃一点,或者强迫孩子多吃一口,时间长了以后,孩子对饱的感觉就不明显了,以后孩子会认为只有撑了才是饱。


营养误区14.认为辅食只是为宝宝补充营养的


其实非也。在添加辅食的初阶段,辅食是极少量的,每天也就几小勺,这么点食物,能够给宝宝提供的营养是极其有限的,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在这个阶段,辅食重要的作用不是替代一顿奶,而是让宝宝对固体食物有兴趣,逐步接受完全不同于奶的食物形式,让他慢慢知道,除了吮吸,他的小嘴还有咀嚼的功能。


营养误区15.有人说空腹喝牛奶蛋白质会当作能量被消耗


实际上宴席上不吃主食大量吃鱼肉类食品才是蛋白质的浪费,而牛奶中含有约4.5%的乳糖,它属于碳水化合物,会分解供能节约蛋白质;此外牛奶中还含有3%左右的脂肪,也起到供应能量的作用。因此空腹喝奶并不会造成蛋白质的浪费


但问题在于,如果患有乳糖不耐症,喝牛奶后会拉肚子,那么空腹喝会加重症状,所以一定要吃点东西之后再喝,而且要慢慢喝。


营养误区16.牛奶不能加果汁喝?


牛奶蛋白质遇酸沉淀十分正常,即便不加果汁,在胃里面遇到胃酸也会沉淀。牛奶和水果一起制作的各种甜品在国外已经流行几百年,没有听说导致欧美人因此发生不消化问题。只有肠胃不好、容易腹泻腹胀的人需要稍微注意一些。


所谓牛奶和水果不能同吃的理论,实际上是一个误区。水果中所含的有机酸会让牛奶发生沉淀,但并不会阻止人体对牛奶中营养成分的吸收。因为人的胃里酸性很强,远远超过水果的酸度,牛奶进入胃之后,自然会结成凝块。既然成年人能消化牛肉干这样的固体食物,柔软的牛奶凝块自然更不在话下。


营养误区17.牛奶不能加糖喝


有人认为牛奶加糖会影响牛奶消化吸收。然而绝大多数奶粉类产品都是加糖产品,各国消费者已经饮用加糖奶粉百余年,而传统上我国消费者喜欢喝加糖牛奶,并没有发现因加糖导致消化不良的报告。相反,如果在饥饿时饮用,牛奶加糖之后其能量供应的营养素来源还能更趋合理化。


有人说牛奶加糖煮沸可能会生成”果糖基赖氨酸“,具有一定毒性。这种提法并不确切。实际上,牛奶中所含的乳糖与赖氨酸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的速度高于蔗糖与赖氨酸的反应速度,这种反应称为”美拉德反应“,与面包皮变褐是同样道理。这个褐变反应虽然造成少量赖氨酸的损失,但是对人体完全无害。


营养误区18.牛奶不能和茶、咖啡和巧克力一起饮用


这种说法的理由是其中的草酸、鞣酸可能与牛奶中的钙发生沉淀反应影响吸收。


实际上,即使不与牛奶同时饮用,这些物质在体内也可能与矿物质发生反应,与是否和牛奶同时饮用无关。有学者提出,牛奶或豆腐与草酸等发生沉淀,反而可以保护人体减少患结石的危险。此外,只要更多地饮用牛奶,就可以弥补损失的少量钙质。西方人经常食用牛奶巧克力,喝加牛奶的咖啡;蒙古人、藏人都有喝奶茶的习惯,并未给他们带来营养缺乏病,也没有影响其体格发育。

医生推荐

刘芳 刘芳 副主任医师

十堰市妇幼保健院 小儿保健科

吴华楚 吴华楚 副主任医师

十堰市妇幼保健院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