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文章

知识:春季饮食养生

浏览次数:17366发布时间:2016年02月24日来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人类的生命活动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人体自身具有与自然变化规律基本上相适应的能力。人体应适应四季气候、阴阳的变化的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诸方面调节自己的养生方法。


1 春季特点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而寒变,奉长者少。”


春归大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柳丝吐绿,大自然一片欣欣向荣。同时自然界阳气也开始升发。


春季,阳气初生,是生长的季节,万物生长发育,欣欣向荣,在“五行”中属木,与人的肝、胆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养阳之中重在养肝。肝在五行中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条达,恶抑郁。


2 春季致病特点


1春季多风:风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发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


2天气变化无常:春季是冬夏转换交替的季节,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时寒时暖,乍阴乍晴。气候的不稳定,使对气候敏感的人有诸多不适应,对此,敏感之人要注意起居调摄。


3肝火致病:春气内应肝,阳气升发,肝气、肝火易随春气上升,而肝阳旺盛,易导致高血压、眩晕、肝炎、精神情绪等疾病。


4易致旧病复发:春天,气候变暖,气血活动也随之加强,人体新陈代谢活跃起来。对此变化,健康的人能够很快适应,体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和孩子则易产生不适应症,使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5春困:不是病,是种正常的季节性变化时出现的生理现象。原因是,冬季皮肤血管收缩,春季天气变暖,血管、毛孔扩张,相对稳定的血流量供应皮肤的血流增加,供应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造成春困。


3 饮食原则


汉代养生家张仲景说:“当春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酸增甘,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以养脾气。”


唐代药王孙思邈也说:“春日饮食宜省酸增甘,养脾益气。”


1.养肝为先


春气内应肝,肝有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 ,可适当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


2.增甘少酸


适当进补,平补肝肾健脾胃。肝属木,脾属土,肝旺则克脾土,春季肝胆之阳气升,宜食辛甘发散、清淡之品。酸性食物有收敛作用,可阻滞气机,不利于阳气升发。


3.多吃蔬菜


经过冬季之后,人们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表现为多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肤病等。


4.补充蛋白质


补充优质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


4 饮食调养&食谱


早春时期:阴寒渐退、阳气上升、乍暖还寒。


人们在饮食上应当多吃一些鸡肉、动物肝脏、鱼类、瘦肉、蛋黄、牛奶、豆浆等营养品,以满足人体机能日趋活跃的需要。从“春夏养阳”的角度出发,多吃葱、姜、蒜等温性食品,以驱阴散寒使“春阳”上升,这些食品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应少吃黄瓜、冬瓜、茄子、绿豆芽等寒性食品。


春季中期:春雷响动,气温上升。


可适量食用大枣、蜂蜜、山药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品。另外,注意多吃菠菜、芹菜、莴笋、胡萝卜、花菜、柿子椒、嫩藕、油菜等黄绿色蔬菜和时令水果,以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不足。此时正值各种既有营养又有食疗作用的野菜生长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应不失时机地择而食之。


春季晚期:气温日渐升高。


气温日渐升高,应以清淡饮食为主,除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


医生推荐

贾艳滨 贾艳滨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心理科

1.各类精神心理疾病的评估、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强迫症、失眠 焦虑恐惧、创伤应激障碍等。 2. 儿童青少年多动及学习困难、情绪障碍、适应障碍以及注意记忆障碍的 评估与诊疗。 3.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陈裕斌 陈裕斌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心理科

1、、复杂病症的诊断治疗。 2、心理治疗及咨询分析。 诊治范围: 各种精神疾病和心理、情绪、性格、行为、记忆、智力、睡眠障碍;老年期痴呆及精神行为障碍;酒类、毒品、药物所致精神障碍和成瘾;对心理问题如:个性、情感、婚姻和性、学习、品行、择业等等的咨询辅导。
潘集阳 潘集阳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心理科

难治性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诊断与药物治疗
林敏婵 林敏婵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康复科

臂丛神经损伤,坐骨神经痛,周围性面瘫,格林巴利综合症,脑血管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手足麻木,肢体乏力,肌肉萎缩,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诊断、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各种疾病的物理治疗。 肌电图、神经电图、神经传导测定和诱发电位检查及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