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肿瘤医院文章

乳腺癌

浏览次数:16738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3日来源:重庆市肿瘤医院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全球每年有约120万妇女患乳腺癌,死亡患者约50万,发病率占全年各种**肿瘤的7%~10%。我国乳腺癌的发病存在地区差异,总体特点是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落后地区。乳腺癌的发病具有较明显的年龄相关性,年轻患者,尤其是小于20岁的乳腺癌患者少见,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发病率较高,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目前乳腺癌的发病高发年龄组拉长,从过去的45~50岁到近年来的35~70岁。


病因及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涉及生育方面的因素很多,比如是否生育、胎足月产年龄、月经初潮年龄及绝经年龄等,这些都与内分泌激素有关。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类:

一、年长的女性,年龄越大患乳腺癌的风险越高;

二、月经初潮小于12岁,绝经年龄大于55岁;

三、仅生育一胎且生产时年龄高于35 岁,或终身未育;

四、一侧患乳腺癌,或者曾经做过乳房手术;

五、绝经后肥胖,更年期接受过激素替代疗法;

六、有乳腺癌家族史;

另外,长期在高强度压力下生 活,这些都是易导致乳腺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主要临床表现

1、乳腺肿块:乳腺肿块是乳腺癌常见的首发症状,大多表现为患侧乳腺的无痛性、单发肿块,常为患者无意中或体检时发现。肿块部位以乳腺外上象限常见,约占总数的50%,其次是乳头乳晕区15%~20%和内上象限15%左右。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很清楚,在乳房内不易被推动。

2、乳房疼痛:中晚期乳腺癌可有乳房疼痛,表现为刺痛、钝痛、胀痛等不适。如有神经侵犯或腋窝淋巴结压迫臂丛神经者,可出现持续性灼痛。

3、乳房皮肤改变:随着肿瘤增大,可引起乳房局部隆起。若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即所谓“酒窝征”。随着肿块的继续增大,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造成淋巴回流障碍,导致真皮水肿,皮肤呈“桔皮样”改变。乳腺癌发展至晚期,肿块增大,可使皮肤隆起导致供血不足,可出现皮肤发红、变薄、出现溃疡,并常伴有出血和感染。晚期乳腺癌可侵入胸筋膜、胸肌及肋间肌,导致4、肿块固定于胸壁而不易推动。如癌细胞侵入大片皮肤,表皮可出现大量质硬的小结节,甚至彼此融合,如延伸至背部和对侧胸壁,可导致呼吸受限,即所谓的“铠甲状癌”corset cancer。

5、乳头、乳晕改变:邻近乳头或乳晕的肿块因侵入乳管使之缩短,可把乳头牵向癌肿一侧,进而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及内陷。乳头湿疹样癌可表现为乳头刺痒、灼痛,乳头及乳晕皮肤发红、糜烂,并有鳞屑样痂皮。

6、区域淋巴结肿大:乳腺癌淋巴转移初期多见于腋窝。肿大淋巴结质硬、无痛、可被推动,随病情进展数目增多,并融合成团,甚至与皮肤或深部组织粘着。


转移途径

乳腺癌转移至肺、骨、肝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例如肺转移可出现胸痛、气急;骨转移可出现局部疼痛;肝转移可出现肝肿大、黄疽等


治疗方法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是在综合治疗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多学科、多手段、系统序贯的治疗过程,涉及了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生物治疗等治疗手段。对于可治愈的早期患者,首先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切除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对有术后放疗指针的患者还应配合放射治疗。其次,应积极采用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生物靶向治疗等全身治疗手段,降低肿瘤全身播散转移风险。对不可治愈的晚期患者,应在不过多损害机体机能的前提下进行放、化疗及姑息手术,其治疗目的是稳定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医生推荐

陈锐 陈锐 副主任医师

重庆市肿瘤医院 病理科

邹辣 邹辣 主治医师

重庆市肿瘤医院 内分泌肾病科(门诊)

胡铭洋 胡铭洋 主治医师

重庆市肿瘤医院 内分泌肾病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