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文章

饮水量和服药姿势也可以影响药效?

浏览次数:16049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4日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饮水量与服药姿势对某些口服药品的作用有一定影响,如不注意,可致药效降低或食道损伤。


大量对比实验资料表明,服药时增加饮水量能提高溶解度低和用量较大药物的血药峰浓度,加快达峰时间,从而提高这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其机制可能是:饮水量大可增加胃的排空速度,使药物更快到达肠部,提高吸收速率多数药物在小肠被吸收,饮水量大对溶解度低而剂量大的药物能增加溶出量,使吸收量增加,从而提高血药浓度。


饮水量对溶解度较高或剂量较小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影响不大。但无论药物溶解度大小,服药时都应用足量的水200~300毫升送服。切忌不用水干吞,以免药物尤其是胶囊剂黏附于食管壁而造成食管损伤。


为减弱部分药品的毒性,避免药物对器官所致的损伤,或出于治疗的需求,临床采用一种保护治疗即“水化疗法”,要求服用下列药品期间每日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

1蛋白酶抑制剂 沙奎那韦、雷托那韦、英地那韦等可形成肾或尿道结石,因此在治疗期间应足够的水摄入量;

2双磷酸盐阿仑磷酸钠、帕屈磷酸钠、氯屈磷酸钠在用于高血钙症时,因可致电解质紊乱和水丢失;

3抗痛风药 应用排尿酸药如硫氧唑酮或别嘌醇的过程中,应大量饮水并补充碳酸氢钠维持尿液呈碱性,或补充枸橼酸钾,预防肾结石;

4抗肾结石药排石汤、排石冲剂,都宜多饮水,减少尿盐沉淀的机会;

5电解质 口服补液盐粉,每袋加500-1000ml凉开水冲服。


除上述以外还有些药物须多饮水如

1平喘药氨茶碱、茶碱等,由于其提高肾血流量,具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加多而易致人脱水;

2利胆药曲匹布通、熊去氧胆酸;

3磺胺药代谢产物容易在泌尿道形成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尿疼、尿闭等。因此在服药期间也要注意多饮水。服药时好取立位或坐位,服药后不要立即躺卧,应该稍活动后再卧床休息,以免药物滞留于食道,有消化道功能障碍的患者更应注意这点;

4抗抗心律失常药硫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5抗生素氨基糖苷类;

6缓泻药等。

有些药物服用时却不宜多饮水,因为饮水会破坏和降低药效,如胃黏膜保护剂、外周镇咳药、苦味健胃药、抗利尿药等。


有些药不宜用热水送服

1助消化药 如胃蛋白酶合剂等多是由酶、活性蛋白质或益生菌,受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作用;

2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

3止咳糖浆类。


服药姿势有讲究。

有些药物因服药姿势不当可引起食管损伤,还有些药物服药姿势不当可影响其**,如某些治疗胃溃疡的药,其药理作用是药物与胃黏液中的黏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而促进溃疡愈合。但近贲门处的溃疡由于位置较高,加上胃的蠕动,使溃疡面与药物接触时间短而得不到充分保护,故**较差。


为使药物与高位的溃疡面有较多的接触时间,服抗溃疡药后应静卧一小时,并据溃疡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卧位:溃疡在胃底后壁,宜仰卧;溃疡在胃体后侧壁,宜左侧卧位。


这样既可减慢药物排空时间,延长药效,又可减少胃酸和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减轻对胃黏膜的腐蚀作用,从而提高**.口服抗生素、抗肿瘤药、抗胆碱药、铁剂、胶囊剂时,如果用水太少,或服药后立即卧床,容易引起药物性食管溃疡。


医生推荐

杨婷 杨婷 主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亚健康科

李金飞 李金飞 主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中医耳鼻喉科

崔杰 崔杰 主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中医心内科

扈新刚 扈新刚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脑病科

中医脑病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脑血管病、头痛、失眠、面瘫、痴呆等疾病的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