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文章

致力创伤救治 改善人类健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教授获2016顾氏和平奖

浏览次数:11060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1日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近日,律宾顾氏和平奖基金会Gusi Peace Prize Foundation了2016年顾氏和平奖获奖名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教授等全球20位杰出人物获奖。这是我国学者第二次获此国际盛誉,此前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荣获2015顾氏和平奖。

菲律宾顾氏和平奖类似于诺贝尔和平奖,是联合国备案的仅有的两个世界级和平奖项。该奖项由菲律宾政治活动家赫梅尼亚诺·哈威尔·顾氏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创立,每年授予在科学研究、政治文化、文学艺术、医药卫生、慈善宗教、商业经济、国际事务等领域致力于促进人类和平、和谐、尊重人类生命与尊严,并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

   2016年荣获顾氏和平奖的获奖者,包括圣基茨和尼维斯首相Timothy Harris阁下、突尼斯首相Habib Essid阁下、罗马尼亚卫生部部长Nicholae Banicio博士、以及爱尔兰前外交商务部部长Alan Morrell先生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教授由于在医疗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特别是在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研究及中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荣获2016顾氏和平奖Gusi Peace Prize。姜保国教授作为中国的创伤医学及中国新一代创伤医学的领军人物,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创伤救治规范和体系研究。姜保国教授于2006年创建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启动中国严重创伤、交通伤救治规范的研究。

   菲律宾顾氏和平奖国际委员会高度姜保国教授为改善人类健康所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科学研究,为人类和医疗人员改善人类健康、减少痛苦提供了的新方法。高度肯定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北京大学交通中心主任以及原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其创新性成果曾获得教育部发明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高度肯定他从事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研究30余年,率先提出替代传统神经外膜缝合的小间隙套接缝合,以及在中国致力于严重创伤救治规范化研究与推广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成绩成为在中国、亚洲乃至国际社会他人效仿的典范。

   10月12日,菲律宾顾氏和平基金会执行官霍文逊先生Manson Fok、副主席Billy C. Chan先生专程抵达北京,为姜保国教授颁发获奖通知书,并将姜保国教授获奖情况上报中国外交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

   据悉,今年顾氏和平奖的颁奖仪式将于11月23日在菲律宾马尼拉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姜保国教授1961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先后师从于解剖学李吉教授,骨科学、中国现代骨科创始人之一冯传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澍寰院士,分别获得医学硕士中国医科大学和医学博士北京医科大学学位。

   从医30余年,姜保国教授一直致力于创伤骨科的医疗、教学与研究工作,现已成为中国创伤领域的领军人物,在创伤救治、周围神经损伤、关节周围骨折等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

   姜保国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建于1918年,是中国人自行筹资建设和管理的第一家综合性西医医院,拥有1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8个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5个北京大学级研究所及5个北京大学级研究中心,是一所中国一流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医院。

   姜保国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现兼任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委理事等职务。

   姜保国教授在创伤救治领域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前辈和同行的充分肯定。先后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65篇,国内期刊论文370余篇,论文累计引用2000余次;主编主译专著《关节周围骨折、《严重创伤救治规范、《骨与关节损伤第五版等19部。他率先提出并建立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理念,并在复杂性关节周围骨折、神经损伤、严重创伤救治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2006年,姜保国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2年,作为学术带头人获教育部创新团队;2013年作为科学家获国家“973”计划项目;完成制定了《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等15项共识。曾获得教育部发明奖一等奖1项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以发明人和专利权人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

 

 **延伸链接**

 

   “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建立创伤救治“中国模式”

 

   姜保国教授作为中国的创伤医学及中国新一代创伤医学的领军人物,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创伤救治规范和体系研究。姜保国教授于2006年创建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启动中国严重创伤、交通伤救治规范的研究。  

 

大规模调研发现中国严重创伤救治瓶颈

   姜保国教授率领团队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和现场调研,发现了目前中国严重创伤救治的整体影响因素,具体反映在:院前救治能力弱,院前急救和医院之间缺乏的信息沟通,医院内缺乏顺畅的创伤救治流程,救治医师对损伤控制理念、手术时间及手术方案缺乏科学的规范,从而导致整体的严重创伤死亡率明显高于国际发达国家。

 

牵头建立创伤救治“中国模式”

   鉴于上述情况,以姜保国教授为首的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以综合医院为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目前,欧美国家的创伤救治体系多以独立的创伤救治中心为基础,而中国的严重创伤患者多,中国各城市均没有类似的创伤救治中心,但中国综合医院发展已经与国际接轨。由此,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以综合医院为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

   体系内容是:以一个政府主辖区人口在100-300万作为体系建设的区域单位,协调院前和院内救治的联络;以当地一家大型三级医院为创伤救治中心,以区域内的5-6家二级医院为创伤救治点分中心,形成闭环式区域性创伤分捡、转运救治流程,并据患者伤情以短的时间将患者转运至相应医院。这样的体系避免了在中国大中型城市新建创伤救治中心的重复投入,同时充分利用了中国优质三级医院的资源,形成了适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被国际同行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创伤体系建设的模式。

 

三大策略打通瓶颈

   以预警信息系统打通院前、院内救治脱节瓶颈。姜保国教授带领团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院前与院内、院内急诊科与救治专科的创伤信息预警联动系统,使急救车上的伤者人数、伤情等迅速传送到救治医院,医院急诊科平台收到信息后快速通知创伤救治团队的相关,实现救治团队在急诊室进行伤情评估后等待患者到来并快速实施救治的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证实,建立信息链接后,救治体系各阶段救治时间明显缩短,平均整体救治时间由项目实施前的87.5分钟降低至40.8分钟,同比缩短了53.4%,为创伤患者争取了宝贵的生命救治时间。

   以建立创伤救治团队打通院前、院内快速反应瓶颈。姜保国率领团队还利用中国综合医院各专科的发展优势,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在综合医院组建由创伤骨科、神经外科、麻醉科、重症监护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医师组成的创伤救治团队,并对相关专科人员进行严重创伤急救培训和演练,24小时佩戴创伤寻呼系统。在充分利用中国现有综合医院优质资源的同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以综合医院创伤救治团队替代独立的创伤救治中心的新模式。使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16的院内平均死亡率从项目开展前的33.82%下降至20.49%,死亡率同比下降39.6%。

   以制定系统规范打通不规范创伤救治瓶颈。团队为解决中国创伤救治中现存的问题,在“以综合医院为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的理念下,组织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急诊医学分会等百余名创伤相关,制定了《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流程、《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等15项严重创伤、创伤并发症等救治规范及共识,系统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严重创伤救治规范:规范在院前急救部分强调快速反应到达现场,制定了分检流程;按区域闭环模式转运创伤患者,避免二次转运;严格执行急救车上伤情评估及与接诊医院的信息联接;接诊医院的急诊团队以生命支持和组织生命抢救为使命;专科救治团队在伤者到达医院前分析病情,制定整体救治方案。规范同时要求参与创伤救治的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并制作了《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的研究与推广视频教程。

 

创伤体系“中国模式”实施显著

   上述体系在中国北京、天津等15个城市进行了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的试点推广:在每个试点城市建立了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的示范区,形成了15个以三级医院为的,涉及124家三级及二级医院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规范化救治体系。推广地区覆盖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辐射人口7000余万人,推广期间累计规范化诊疗创伤患者75000余例,其中严重创伤患者15000余例。显著提高了创伤的救治,使众多创伤患者获得了及时的救治。

   目前,这一的救治体系正在包括含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西部边远地区在内的二十多个省份推广,团队也正将这一救治体系向中国更多区域及发展中国家推广。


医生推荐

谭星宇 谭星宇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唐志坚 唐志坚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妇科门诊

袁远 袁远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褚琳 褚琳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急诊科

老年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