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病理表现,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它是指在静脉血液回流正常情况下,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低于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导致血流动力学和神经-体液活动失常,临床上可出现动脉系统灌注不足、肺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各种症状与体征。从血流动力学而言,由于心脏舒缩功能障碍,使心腔压力高于正常(左室舒张末期压或称左室充盈压>2.4kPa;右室舒张末期压或称右室充盈压>1.3kPa)即为心力衰竭,亦称心功能不全(cardiac insufficiency)。
同科室疾病 老年肺炎 老年人胸腔积液与胸膜炎 老年静脉血栓症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first 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Ⅰ°AVB)是指房室传导时间延长,超过正常范围,但每个心房激动仍能传入心室,亦称房室传导延迟。在心电图上,P-R间期达到或超过0.21s(14岁以下儿童达到或超过0.18s),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rogressive myodystrophy)是一组由遗传因素所致的原发性骨骼肌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的肌肉萎缩、肌无力及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本病可由多种遗传方式引起,其临床表现各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形成许多类型。本节仅就其中较主要的类型进行概要介绍。
同科室疾病 腓骨肌萎缩症 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 咽部神经鞘膜瘤
假单胞菌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的菌种有十余种,以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在医学中最为重要。本属细菌侵袭性弱,一般认为属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或缺损时,可引起严重的甚至致死性的感染;手术后或某些治疗操作后(气管切开、保留导尿管等)的患者也易罹患本菌感染,故亦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铜绿假单胞菌可感染人体的血液、呼吸、中枢神经、泌尿等各个系统组织,引起一系列病变。
颈淋巴结结核(tuberculosis of lymph 
nodes)中医称为“瘰疠”。结核杆菌多由口腔(龋齿)或扁桃体侵入,在侵入部位临床上多无结核病变可见。少数继发于肺或支气管的结核病变。临床以局部淋巴结寒性脓肿为主要表现,较少出现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中毒表现。晚期淋巴结干酪样变,破溃后窦道经久不愈,有豆渣样稀薄脓液排出。本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在规范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妥善切除感染的淋巴结或刮除窦道,可促进病愈。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临床主要症状有咳嗽和咳痰。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
甲状腺组织有强大的浓集碘的能力,人的甲状腺每天需要60--80ug的碘以产生具有生理活性甲状腺激素。在体内,甲状腺所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垂体所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反馈关系,缺碘时,甲状腺细胞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分泌(TSH)的抑制作用减弱,垂体TSH的分泌增加,血中TSH水平升高,引起甲状腺肥大增生。
同科室疾病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库欣综合征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 松果体瘤
大肠息肉(polyp of intestinal tract)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同科室疾病 腹肌缺如综合征 粪类圆线虫病 分流性高胆红素血症综合征 多发性消化道息肉综合征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 糖尿病可引起两种类型视网膜病变——增殖性和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无论是否使用胰岛素治疗,都可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损害视网膜主要是由于血糖增高,小血管管壁增厚,渗透性增大,使小血管更易变形和渗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性和视力下降的程度与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以及患糖尿病时间的长短有关。患病时间长短尤为重要,一般患糖尿病至少10年后才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同科室疾病 单纯性甲状腺肿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舌扁平苔藓 涎瘘
高血压脑出血(HCH)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种疾患。近百年来虽然国内外已有众多医学机构研究,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3/4以上存活者遗有不同程度的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