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结肠炎是因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在肠道大量繁殖引起的肠炎。严重者大便排出片状黏膜,曾称假膜性肠炎,本病由于广泛使用抗生素而日益增多,又称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感染性疾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in the elderly,ARF)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功能急骤丧失,如果经过适当处理有可能使其逆转。近年来,随着透析、静脉高营养、抗生素等医疗的不断进步,ARF的治疗已有了明显的改观。然而,其病死率却仍持续高达50%~70%,主要原因之一可能为老年病人在ARF。病人中所占比例增高以及老年病人接受复杂外科手术者增多。有研究表明,在老年人多器官功能衰竭者中,凡有肾衰者病死率显著增高。因此,近年来,老年人的ARF愈来愈为人们关注。
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是指部分胃囊经膈食管裂孔而进入胸腔的疾病,临床上可有疼痛、呕吐,甚至出血等症状。
同科室疾病 老年人支气管扩张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 老年人脑栓塞 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
体液丢失超出液体的摄入,临床上表现为细胞外液量减少,即体液容量不足的低容量状态。水丢失的同时伴有钠丢失,二者丢失程度可不等,水钠丢失比例一致,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称等渗性失水;失水量>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320mmol/L,血钠>150mmol/L,称高渗性脱水;失钠量>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ol/L,血钠<130mmol/L,称低渗性脱水。按体液丢失的多少,脱水分为三度,失水量占体重3%~6%为中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6%以上为重度脱水。
本病常见,系由系统性高血压引起,为西方国家导致终末肾衰竭的第2位疾病(约占25%),我国发病率也在日趋增多。本病可分为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benign 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及恶性小动脉性硬化症(malignant 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2种。
任何原因引起的急性肾损害,在数小时至数天内,使肾单位调节功能急剧减退,不能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和排泄代谢产物,导致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急性尿毒症综合征者,统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ARF按病因可分为肾前性、肾性、肾后性三种。按临床表现又可分为少尿型与非少尿型以及高分解型。小儿ARF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救治,肾功能可逆转至正常,否则遗留慢性肾功能不全。
亲水气单胞菌腹泻(aeromonas hydrophilia diarrhea)是由亲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引起的肠道感染性腹泻。气单胞菌属目前共有10个菌种,常见的有亲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AC)、淡色气单胞菌(A sobria,AS)和易损气单胞菌(A.trota,AT)。其中致病性较强的是亲水气单胞菌。
同科室疾病 分流性高胆红素血症综合征 大疱性鼓膜炎 粗制棉子油中毒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月经性哮喘是指哮喘妇女与其月经周期有关,在月经前期或月经期哮喘症状加重的现象,一般常于育龄妇女在月经来潮前5~7天有明显的哮喘发作倾向,尤以月经前2~3天发生率达到高峰,称为“月经前哮喘”,月经来潮后症状逐渐减轻。有的则在月经期间发作,称为“月经期哮喘”。有研究显示,约30%~40%的哮喘妇女在经前或月经期哮喘症状加重或恶化。症状的加重程度因人而异,轻者仅有胸闷,严重者需住院治疗。
食物诱发哮喘(food-induced asthma,FIA),也称为食物过敏性哮喘(food allergic asthma)或食物过敏诱发的哮喘(food allergy-induced asthma),是食物过敏症(food allergy,FA)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FA主要表现为皮肤、呼吸道和胃肠道反应,如:风疹、喉水肿、哮喘和腹泻,也可以产生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FA的患病率在总人口中l%~2%,而在儿童约为8%,在FA的患者中哮喘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为6.8%~17%,而对牛奶过敏的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则高达26%。在我国人群中,FA患病率为3%~14%,约有30%的哮喘患者有摄入某种食物后诱发哮喘的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