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当前位置 : 问大夫>查疾病
极速咨询 (智能分诊三甲公立医生)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急性化脓性腭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伴咽炎,多见于20岁以下青少年。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也可引起本病。

肺炎克雷白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又称肺炎杆菌或Friedlander杆菌,是最早被认识可引起肺炎的革兰阴性杆菌。近二、三十年来,随着易感人群的改变、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与耐药菌的变迁以及各种微生物检测的提高与普及,GNBP已成为进入抗生素时代的现代医学的一种重要疾病。

肺弓形体病(pulmonary toxoplasmosis;PT)系由刚地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所致的肺部炎症。该原虫侵入人体产生血行播散最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肺部亦可受累。弓形体累及肺部虽早有报道,但直至在细胞免疫功能缺损宿主中经常发现该原虫时才引起人们的重视。

除前述常见病毒性肺炎外,人类病毒性肺炎尚可由其他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引起。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1955年由Morris首先从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大猩猩的鼻分泌物中分离出,属副粘病毒科的肺病毒属(pneumovirus),仅1个血清型。6个月以下婴儿发病率最高,婴幼儿肺炎住院者本病毒感染占25%,细支气管炎中占75%。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属副粘病毒科,血清型有1、2、3、4四个型。引起肺炎的主要是3型。腺病毒(adenovirus)首先于人体的腺样组织内分离所得,该病毒有41种血清型可引起人体疾患,其中容易引起肺炎的有3、4、7、11、14和21型,在我国以3型和7型最为多见。据近年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河北、新疆等地的病毒原学监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中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者分别占第1和第2位。

肺疟疾病是指疟原虫对肺部的损害。机体被疟原虫感染后可有或无典型的疟疾全身症状同时出现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咳痰、气急、喘息或胸痛等。其临床表现包括疟疾性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其发病率尚无确切统计资料。

粪类圆线虫一般寄生于人体小肠黏膜下层,在严重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者亦可引起肺及其他内脏播散性损害。肺粪类圆线虫病是由粪类圆线虫的丝状蚴侵入皮肤或黏膜后经淋巴管或静脉系统、右心而至肺,经3~30天发育成童虫,少数童虫在肺内或支气管中发育成熟,多数童虫穿破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而引起的一系列呼吸道症状的疾病。

肺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sporotrichum schenskii)引起的肺部慢性真菌病,是常见的深部真菌病之一。

此病亦称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1973年Smith首次描述该症为沉箱病(Caisson disease),即在潜水高压环境中迅速变换压力出现的内耳损伤。潜水员作业中发生率为1%,一般潜入水下每沉10m即增加一个大气压的水压,相当于施加人体17~18Mg的压力。因此潜水时必须吸入压缩性空气或惰气和氧的混合气体,以调节鼓室和鼻腔的内外压力。如果变换压力过快或咽鼓管功能失调,便可发病。

呼吸肌疲劳或呼吸肌功能障碍在慢性肺病和ICU住院患者中十分常见。长期以来,呼吸肌疲劳或衰竭问题没有受到重视。及时发现和治疗呼吸肌疲劳可纠正呼吸力学异常、减少呼吸功、改善氧合、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因此,近年来对危重病患者呼吸肌功能的评价已成为重症监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肺曲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致病菌主要为烟曲菌,少数为黄曲菌、土曲菌、黑曲菌、棒状曲菌、构巢曲菌及花斑曲菌等。我国从1949年到1988年底陆续报告的呼吸道曲菌感染约300多例,然而1972年以前的总数仅47例。肺部曲菌病绝大多数为继发感染,原发者极为罕见。临床上一般将本病分为曲菌球、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和侵入性肺曲菌病(IPA)等三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