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又叫菜耳、苍子棵或地葵子,是一种野生植物,全株有毒,幼芽和果实的毒性最大,其中毒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种仁和子叶含毒蛋白、毒甙等可能是主要的有毒成分,可损害心、肝、肾及引起出血。中毒原因主要是误食苍耳果实或幼苗(误为豆芽)。
杀鼠剂(鼠药)是指一类可以杀死啮齿动物的化合物。我国常用的杀鼠剂按其作用快慢可分为两类:急性杀鼠剂与慢性杀鼠剂。前者指老鼠进食毒饵后在数小时至一天内毒性发作而死亡的杀鼠剂,如毒鼠强、氟乙酰胺;后者指老鼠进食毒饵数天后毒性才发作,如抗凝血类杀鼠剂:敌鼠钠、溴敌隆。
同科室疾病 急性胃粘膜病变 腹肌缺如综合征 胆囊管综合征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
消化系统溃疡病是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的总称,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是一种慢性常见病,治疗的难度较大。多发生于青壮年。溃疡病的主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可无明显症状或出现隐匿症状,这种疼痛与饮食有关,常因饥饿、服药、酸性食物或饮料而诱发。疼痛可以因进食、饮水、服用碱性食物而缓解。
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s)是指能治疗各类精神病及各种精神症状的药物,又称强安定剂或神经阻断剂。按化学结构共分为五大类,其中吩噻嗪类药物按侧链结构不同,又可分为三类:①脂肪族(例如氯丙嗪,chlorpromazine);②哌啶类(如甲硫达嗪);③哌嗪类(如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本类药物临床用途较多,而以氯丙嗪使用最广泛。本组药物口服后肠道吸收很不稳定,有抑制肠蠕动作用,肠内常可滞留很长时间。吸收后分布于全身组织、以脑及肺组织中含量最多,主要经肝脏代谢,大部分以葡萄糖醛酸盐或硫氧化合物形式排泄。药物排泄时间较长,半衰期为10~20小时,作用可持续几天。
同科室疾病 食管破裂 多发性消化道息肉综合征 大肠梗阻 粗制棉子油中毒
真菌性肠炎(fungal enteritis)是机体学问真菌病的重要类型之一。消化道是真菌侵入体内的主要传染途径,对健康和生命都有较大的威胁。过去本病甚为少见,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放射治疗等广泛的应用,肠道感染的疾病也日趋增多。肠道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1.6%,病原包括念珠菌和曲菌。在我国引起肠炎的真菌主要有念珠菌、放线菌、毛霉菌、曲菌、隐珠菌等,其中以白色念珠菌肠炎最为多见。
强酸、强碱都属于腐蚀剂,误服后可造成严重的食管化学性灼伤。常见的强酸有硫酸、硝酸和盐酸。常见的强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钠、氯化钾和腐蚀性较弱的碳酸钠、碳酸钾等。
是由于进食被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临床特征为急骤起病,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重者可导致失水、虚脱。多数患者经1~2天症状消失,恢复较快。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是由肠毒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ETEC是近来人类霍乱样病人大便中新发现的一组致腹泻性大肠埃希杆菌,是发展中国家婴幼儿及旅游者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轮状病毒。在孟加拉国,ETEC所致腹泻占全部腹泻的30%~60%,形成区域性流行。1982年国内首次发现本病。
脾劳是五劳之一。由于饥饱失调,或忧思伤脾引起的。脾劳的基本征候特征为有肌肉消瘦,四肢倦怠,食欲减少,食则胀满,大便溏泄等。
同科室疾病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 含亚硝酸盐类植物性食物中毒 膈先天性缺损 膈膨出和麻痹
粪类圆线虫病(strongyloises stercoralis)是有世代交替的兼性寄生虫,它的自生世代在地面泥土上进行,寄生世代在人体内进行。生活史较复杂,发病过程长。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轻者无症状,重者出现小肠和结肠的溃疡性愮炎,甚至引起患者死亡。国内本虫感染率在10%左右。
同科室疾病 非溃疡消化不良 呃逆症 肝硬化男性性功能减弱综合征 肝包虫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