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棘间韧带是连接两个棘突之间的腱性组织,由三层纤维组成,其纤维之间交叉排列,易产生磨损。这两种韧带主要是防止脊柱的过度前屈,往往同时发生损伤。由于腰5-骶1处无棘上韧带,且处于活动腰椎和固定的骶椎之间,受力最大,故此处棘间韧带损伤机会也最大。
同科室疾病 慢性骨髓炎 并发截瘫的脊柱结核 颅骨骨折 急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
腕骨分二排,舟骨靠近排桡侧,其状如舟,故其名。但不规则,背面狭长,粗糙不平,与桡骨形成关节。跌倒受伤时,掌心着地,舟骨首当其冲,受压于桡骨与头状骨之间,形成骨折。由于舟骨所处位置剪力大,血运不良,故难于愈合。舟骨骨折多见于青壮年。
同科室疾病 脊椎骨骨髓炎 并发截瘫的脊柱结核 松毛虫性骨关节炎 慢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
所谓肥大性(增生性)脊椎炎,系指因脊椎退行性改变,或以退行性变为主,引起椎节骨与关节广泛性增生性变,并继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者。
手指的伸展系统是肌腱与筋膜、腱膜、韧带的综合体,其作用与结构比屈肌腱系统远为复杂,解剖上称指背腱膜(dorsal aponeurosis),又称伸腱装置(extensor apparatus)。只有熟悉它的解剖与了解每个结构的作用,才能在损伤时恰当地修复或重建其功能。
骶髂筋膜脂肪疝(sacro-illac facial lipocele)是指臀部脂肪经骶髂筋膜突出形成的一种疝,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女性多发,尤其肥胖的成年女性多发,男性相对少见。
1671年由Fournier首先描述。是婴幼儿常见的肘部损伤之一。发病年龄1-4岁,其中2-3岁发病率最高,占62.5%男孩比女孩多,左侧比右侧多。当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位忽然受到纵向牵拉时容易引起桡骨小头半脱位。常见的是大人领患儿上台阶时,牵拉胳膊时出现。
同科室疾病 单纯性脊柱结核 急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 开放性手外伤 手掌深部间隙感染
在脊椎椎管狭窄症中,胸椎椎管狭窄症远较腰椎和颈椎少见。但近年来随着诊断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加之继发性病例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递增,因此,被确诊的病例逐渐增多,应引起大家重视。
喙突外侧、肩胛下肌和冈上肌之间的肌间隙称肩袖间隙(rotator interval)。Post曾于1978年对该解剖部位进行了描述。该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联结冈上肌和肩胛下肌,间隙前方有喙肱韧带使之得到加强。De Palma(1973)发现,正常人群中有9%肩袖间隙呈开口状。Rowe(1981)报道的37例复发性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20例肩袖间隙为开口状,认为二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肩袖间隙分裂多见于青壮年,发病年龄在20~40岁较多。肩袖间隙分裂(tear of the rotator interval)是肩袖组织顺肌腱纤维方向的纵形撕裂,与一般的肩袖损伤相比,病因、病理及预后都有不同的特点。肩袖间隙是肩袖结构的薄弱部位,一旦发生分裂,冈上肌与肩胛下肌在上臂上举过程中的合力作用减弱,肱骨头在肩盂上的固定力量下降,易使盂肱关节发生松弛与滑脱。盂肱关节不稳定又可造成肩胛下滑囊的炎症和粘连,进一步可继发关节挛缩。
滑囊又称滑液囊、滑膜囊或黏液囊,与腱鞘同是肌肉和肌腱的附属结构,为一结缔组织扁囊。滑囊多数独立存在,少数与关节腔相通。人体凡是摩擦频繁或压力较大的部位,都有滑囊,多存在于人体坚韧结构的两个摩擦面之间,如骨突、肌肉、肌腱、韧带或皮肤等相互之间。滑囊壁分两层,外层为薄而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但并不形成包膜;内层为滑膜内皮细胞,起源于原始的间叶组织,有分泌滑液的功能。正常滑囊呈裂隙状,仅含少量滑液。滑囊有减少摩擦、减轻压力、促进运动灵活性的功能。
膝关节屈伸运动时,髌骨在股骨下端前方滑车内上下移动,由于髌骨的解剖结构,股四头肌和关节囊的作用,使之运动时维持稳定。髌骨关节面中央呈纵形脊状凸起,与股骨下端相应关节面吻合,阻止髌骨左右滑动。股四头肌收缩主要是股四头肌牵拉作用,防止髌骨向外脱位,肌肉收缩时关节囊的紧张也对髌骨起稳定作用,但由于外伤及膝关节先天或后天的病理因素可造成复发性髌骨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