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查找
- 二级科室:
- 儿科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胎龄满42足周或以上(≥294天)出生的称为过期产儿(postterm infant又称过熟儿post maurity)。若胎盘功能正常宫内生长发育良好,出生体重≥4000g称巨大儿,而胎盘明显老化,功能减退,导致胎儿营养障碍,生长发育停滞者,称胎盘功能不全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主要使体内CD4淋巴细胞受损,导致全身免疫功能缺陷,继发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而致死。
同科室疾病 小儿黄水疮 小儿厌食症 新生儿水肿 特发性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生理学认为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间递质传递功能障碍的慢性病;免疫学研究在患者血中有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使运动终板处乙酰胆碱受体减少。因此,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突触)间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横纹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全身其他部位和组织也可受累。其特征是受累的横纹肌肌力低下,易疲劳,短期内反复收缩后肌力迅速降低,休息后症状有所减轻,对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主要包括3种类型:即新生儿MG、先天性MG、儿童MG,其中新生儿及儿童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90%成人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nAChRab)阳性,儿科病例nAChRab多为阴性,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和眼外肌麻痹,好发于女孩。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一般来说柯萨奇A16型后遗症比EV 71小。
同科室疾病 小儿错畸形 维生素E缺乏病 幼年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髓过氧化物酶缺乏症
支气管扩张系支气管因反复感染及分泌物阻塞或先天性发育缺陷等因素,造成管壁破坏、变形和扩张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疾病。病变一般为不可逆性,进展较慢。约50%的成人患者,症状常起自小儿时期,主要表现为经常发热,咳嗽,多痰、甚至咯血,近年由于加强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防治,以及抗生素的及时应用,发病率已有所减少,症状也较过去为轻。
同科室疾病 婴幼儿腹泻 异常γ-球蛋白血症 先天性性联无γ-球蛋白血症 小儿红白血病
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是指窦房结搏动频率增快,是机体正常代偿性反应,常出现在发热、哭闹、运动或情绪紧张时,婴儿每分钟心率在140次以上,1~6岁每分钟120次以上,6岁以上每分钟在100次以上,P波为窦性,为窦性心动过速。
水肿(edema)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突出表现是体重增加,系由体液在组织间隙内积聚过多,致使全身或局部发生肿胀。水肿压之凹陷者称为凹陷性水肿,压之不凹陷者称为非凹陷性水肿。在胎儿及刚出生的新生儿因细胞外液较细胞内液多,故有生理性水肿。出生时已有全身性水肿称胎儿水肿(hydrops fetalis),并常伴浆膜腔积液。此种水肿于生后数天内即自行消失。生后各种原因所致的水肿称新生儿水肿,多见于四肢、腰背、颜面和会阴部。
先天性厚甲症(pachyonychia congenita)是一种少见的甲肥厚性遗传性皮肤病,于1906年由Jadassohn和Lewandowsky首先命名。分类:通常分为四型,Ⅰ型最常见,为Jadassohn-Lewandowsky综合征;Ⅱ型为Jackson-Sertoli综合征;Ⅲ型又名为Schaferer-Branauer综合征;Ⅳ型又名迟发型先天性厚甲症(pachyonychia congenita tarda)。
龋病(dental caries)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发病初始在牙冠,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破坏牙冠表面,形成龋洞,称为龋齿。未经治疗的龋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其发展可至牙冠完全破坏,仅残留牙根,最终导致牙齿丧失。龋病是细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继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甚至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同时,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focal infection)可导致或加重关节炎、心内膜炎、慢性肾炎或眼病等多种其他疾病。
再发性呕吐(recurrent vomiting)又名周期性呕吐(cyclic vomiting),是一种顽固性呕吐。发病多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早期(3~11岁),青春期后多自然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