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外阴乳头状瘤为上皮来源的肿瘤。该病比较少见。肿瘤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发病年龄大多在40~70岁。有时临床上所见的大多数不是真正的乳头状瘤,只是有乳头形成而已。真性乳头状瘤系良性上皮性肿瘤。病变位置:病变多发生在大阴唇,也可见于阴阜、阴蒂和肛门周围。分类:外阴乳头状瘤分为两类,即乳头状瘤与疣状乳头状瘤。此外还有一种以上皮增生为主的纤维乳头状瘤,可视为外阴乳头状瘤的一种亚型。外阴纤维乳头状瘤也比较少见。外阴纤维乳头状瘤介于外阴乳头状瘤与软纤维瘤之间,即构成肿瘤上皮和纤维组织都占中等量,常常纤维结缔组织多于上皮,因而质地软而韧。有时临床上所见的大多数不是真正的乳头状瘤,只是有乳头形成而已。真性乳头状瘤系良性上皮性肿瘤。
积乳囊肿(cyst of galactostasia),亦称乳汁潴留囊肿,或乳汁郁积症。是妊娠期、哺乳妇女的良性疾病。过去认为此病较为少见,近年来国内时有报道。此病是哺乳期乳房的某一小叶或导管因故发生堵塞,导致乳汁排出不畅,潴留于导管内,使之扩张形成囊肿。表现为乳房内肿块,常被误认为乳腺良性肿瘤(纤维腺瘤),偶尔也可被误诊为乳腺恶性肿瘤,故应当引起注意。
急性女阴溃疡(ulcus vulvae acutum)亦称为Lipschutz溃疡,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妇女及幼女的非性病、非接触传染的阴部良性溃疡。发病时可有全身症状,经过急剧。倾向复发。临床上酷似软下疳。
外阴色素痣分为黑痣和蓝痣。色素痣还有浅棕、深褐色至黑色,直径1mm~2cm。有的在皮内,有的隆起于皮肤,亦有呈乳头状或疣状凸出于皮肤者,其上可有毛发或无毛发。外阴黑痣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发展成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其病死率较高,有40%的恶性黑色素瘤起源于黑痣。蓝痣多发生于脸、前臂,长在手背部最多见,外阴极少见。
老年性外阴萎缩是由于皮肤营养障碍所致外阴皮肤黏膜全部或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组织减少及功能障碍而发生的萎缩性变化。老年性外阴萎缩由于衰老、内分泌障碍、营养不良、慢性感染、中毒、先天性异常或神经营养功能障碍等所致;也可以是机械性长期压迫、牵引或物理性因素如放射性损伤或化学性刺激所致。
外阴神经性皮炎(neurodermatitis of vulva)是以阵发性外阴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皮肤炎症性疾病。
乳房结核(tuberculosis of breast)又称结核性乳房炎(tuberculous mastitis),是乳房的一种慢性特殊性感染。本病少见,但亦并非罕见。1829年Cooper首先对此病有所描述,我国最早由陈舜名于1930年对该病作了报道。乳房结核常见于哺乳期女性,有原发性(primary tuberculosis of breast)和继发性(secondary tuberculosis of breast)2种。前者多因乳房皮肤破损致感染,后者常继发于胸部结核病变,或由其他器官结核继发而来。所以临床在治疗乳房局部病变时,亦应进行全身抗结核治疗。祖国医学对本病亦有深刻的研究,根据形成的原因不同,称本病为乳痨;乳疬;乳癖等,同时认为,本病多由于郁怒伤肝,思虑伤脾,以致气滞痰凝,更兼冲任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乳络而发病,日久蕴热溃腐,穿破成漏,脓汁清稀,夹杂败絮,长期流脓以致耗伤气血,迁延不愈。
乳房单纯囊肿(simple cyst of breast )是指囊肿壁内衬一层扁平上皮,而无明显增生表现的肿块,是一种常见的乳房疾病。临床以乳房单发或多发肿块伴疼痛为主要症状,对各种非手术治疗不甚明显。若光滑的囊壁发生变化,则可能是恶变的征象。因此,该病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