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查找
- 二级科室:
- 皮肤科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疖与疖病(furunculus and furunculosis)是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所致的急性化脓性深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症。复发、多发性疖称为疖病(furunculosis),后者常迁延难愈。以青春期和成人期多见,男多于女。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脂膜炎(α1-anti trypsin deficiency associated with 
paniculitis),1972年报道本病属于结节性脂膜炎的1种亚型。α1-抗胰蛋白酶是由肝细胞合成的1种多肽糖蛋白,是血清蛋白酶的抑制物,其作用能影响胰蛋白酶、胰弹性蛋白酶、尿激酶、皮肤胶原酶、多核细胞的中性蛋白酶、凝血辅助因子等,这些酶的功能可调节代谢及抑制炎症反应。
毛发囊肿(trichilemmal cyst)又称毛鞘囊肿(trichilemmal cysts)。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毛发囊肿起源于生长期的毛发的峡部或围绕退化期和静止期毛发的毛囊处。毛发囊肿容易被剜出,呈坚实、光滑白璧囊肿。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可以诊断。
同科室疾病 镰刀菌病 皮炎芽生菌 DF-2败血症的皮肤表现 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
本病是因患者过多食用泥螺再经强烈日晒之后,在皮肤所发生的炎症反应。常在服食泥螺后遭受日光曝晒的3~4天以内发病。女多于男,儿童和青年易发,常与体质有关。
同科室疾病 软化斑 嗜血流感杆菌的皮肤感染 头皮感染 人为脂膜炎
Jessner淋巴细胞浸润又名Jessner-Kanof综合征。典型的皮损为面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棕红色浸润性斑块。对这一诊断,皮肤学界还存在较多争议。在皮损中查到伯氏疏螺旋体。且四环素治疗。
同科室疾病 地霉菌病 小螺菌感染 嗜血流感杆菌的皮肤感染 脓性指头炎
皮肤颌口虫病(gnathostomiasis cutis)是一种少见的由有棘颌口虫属(gnathostoma) 的幼虫浸入皮肤所感染的皮肤病。目前这种病在我国有增多趋势。
绿猴病(green monkey disease)又称非洲出血热(Africa hemorrhagic fever)、马堡-埃博拉(Marburg)病毒病。 1967年,法兰克福和贝尔格莱德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了该病的症状,都曾经使用的来自乌干达的非洲长尾绿猴成了重大嫌疑。我国尚无本病发生和流行的病例或血清学证据,鉴于其对人类和养猴业的危害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播散性复发性漏斗部毛囊炎(disseminated and recurrent infundibulofolliculitis)可见于非洲与美国的黑人,Hitch和Lunt于1968年首次描述了在一名黑人男子躯干发生的播散性毛囊丘疹,病因尚不明,无感染或药物方面的原因。
同科室疾病 肉芽肿性松弛皮肤 地霉菌病 嗜血流感杆菌的皮肤感染 人为脂膜炎
“大疱性表皮松解”(epidermolysis bullosa,EB)由Koebner在19世纪晚期首次提出,用以描绘一种不留瘢痕的水疱性皮肤病,随后用于描述一组以皮肤和黏膜对机械损伤易感并形成大疱为特征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为一组典型的侵及皮肤基底膜区的疾病,内脏器官也可累及。临床上病情表现出极大的变异性。同时,基因杂合性也很明显,有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异常的伤口修复可导致慢性损害和结痂,转移性癌也常见。目前,对本病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其研究手段主要是通过分子克隆编码一些维持皮肤层次结构完整的关键蛋白基网。本病亦属于中医的“天疱疮”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