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查找
- 二级科室:
- 皮肤科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结缔组织痣(connective tissus nevus)少见,为一种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的错构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疾病伴发,呈获得性或先天性。好发于躯干,最多见于腰骶部。皮损单发,但常多发,后者可呈带状排列。
透明丝孢霉病(Hyalohyphomycosis)是一组由非暗色真菌引起的组织学上以透明菌丝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一般HE染色看不到,仅在PAS或银染色才能见到红色或黑色菌丝。1982年,由Ajello和McGinnis提出与暗色丝孢霉病相对应的本病名称。提出这两个病名意义在于可以不断地容纳新的病原真菌,而不需要为每个新菌种建立病名。但已用病原菌命名且广泛使用者如曲霉病仍使用原名称。
同科室疾病 DF-2败血症的皮肤表现 药物过敏 弹性假黄瘤 肥大细胞增多症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 capsulati)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荚膜变种所引起的广布于全世界的肉芽肿性疾病。
同科室疾病 软化斑 地霉菌病 偶发分枝杆菌感染 DF-2败血症的皮肤表现
本病是由被啮齿类动物咬后,小螺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复发性和发热性疾病。原伤口常很快愈合,但在1~4周(平均12天)后开始出现发热、畏寒,伴有乏力等全身症状。有时亦可累及心肌、肝和肾而病死。一般经4~8周可自愈,但未经治疗者可延续达1年以上。
石油、煤焦油、页岩油及其分馏产物所致的皮肤病(dermatoses due to petroleum、coal tar、shale oi1、and theirs derivatives)系从业者因从原油开采、分馏产品提取加工及各种产品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皮肤黏膜损害。石油及其分馏产物如汽油、煤油、柴油、各种润滑油、石蜡、沥青等;煤焦油及其分馏产物如轻油、中油、重油,如蒽油、煤焦油、沥青;页岩油及其分馏产物如页岩汽油、页岩柴油、页岩润滑油等。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diffuse palmoplantar keratodermia)又称遗传性掌跖角化病(hereditary palmoplantar hyperkeratosis),掌跖胼胝病、掌跖角质瘤、Thost-Unna综合征。多从婴儿期发病。轻者仅有掌跖皮肤粗糙,严重时掌跖出现弥漫性斑块,边缘角质增厚,表现光滑,色黄酷似胼胝,或呈疣状增厚,常因弹性消失而发生皲裂,引起疼痛。
同科室疾病 酒渣鼻 皮炎芽生菌 DF-2败血症的皮肤表现 头皮感染
掌侧化脓性腱鞘炎、滑囊炎、深间隙感染都是金黄葡萄球菌引起的手掌深部的化脓性感染。手的掌面皮肤皮层厚,角化明显,皮下有很致密的垂直纤维组织束。纤维组织束一端连接真皮层,另一端固定在指骨的骨膜(在未节手指部位)、腱鞘(在近节、中节手指部位)或掌筋膜(在掌心部位)。纤维将掌面皮下组织分成许多坚韧密闭的小腔。感染化脓后炎症很难向四周扩散,故而常常引起腱鞘炎,继续向深部组织蔓延,导致滑液囊和手间隙的感染。
同科室疾病 肉芽肿性松弛皮肤 地霉菌病 小螺菌感染 DF-2败血症的皮肤表现
脂肪皮肤硬化症这一名词原是用来描述小腿下段因静脉高压或重力性综合征而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或硬化改变的。急性脂肪皮肤硬化症过去了解很少。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和皮下组织局部红、热,有触痛的浸润硬结,但全身体温正常。
同科室疾病 小螺菌感染 偶发分枝杆菌感染 嗜血流感杆菌的皮肤感染 头皮感染
松毛虫皮炎(dendrolimus dermatitis)是接触松毛虫体上的毒毛引起的急性皮炎,常伴有关节损害。此外尚可见有肿块、耳郭炎及眼炎。
弹性假黄瘤(pseudoxanthoma elasticum)早期曾称为弥漫性黄色斑瘤(diffuse xanthelasma),以后又有非典型黄色瘤,营养不良性弹力纤维病之称。由于遗传方式不同,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型,每型又各分两组,临床多见染色体显性Ⅰ、Ⅱ组和常染色体隐性Ⅰ组,而常染色体隐性Ⅱ组较为罕见,通常显性遗传症状较隐性遗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