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查找
- 二级科室:
- 眼科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Fuchs内皮营养不良(Fuchs endothelial dystrophy),又叫滴状角膜(cornea guttata),是一种常见现象,随年龄其发生率显著增加。许多滴状角膜患者,角膜其他方面表现正常且不影响视力。少数患者发生角膜基质和上皮水肿,可引起视力显著减退。Fuchs于1910年首先描述这一临床现象,随后认识到它与原发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有关,角膜上皮和基质的改变为继发的。 原发性角膜点状混浊有3种临床类型:第1种,角膜后方散在数个变性点,为内皮正常老年性改变的一部分;第2种,变性数目增多,常伴有内皮色素斑点,融合成片,简单地称为“内皮营养不良”;第3种,变性数目不断增加,伴有角膜水肿,即构成Fuchs内皮营养不良。继发性角膜点状变性出现于角膜炎症之后,为梅毒性基质性角膜炎的特征。
蚕蚀性(或慢性匐行性)角膜溃疡,首先由Mooren(1867)所报告,故也称Mooren氏角膜溃疡。本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由于病因不清,病情顽固,且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迄今仍被视为一种极为严重的致盲性眼病。
眼睑热性疱疹由单纯疤疹病毒I型引起。常见于6个月至15岁儿童。多发生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热性病之后,也可并发于急性滤泡性结膜炎或单疤病毒性角膜炎。本病无免疫力,易复发。
Stargardt病是指黄斑萎缩性损害合并视网膜黄色斑点沉着。本病具有两种特殊征候:黄斑椭圆形萎缩区及其周围视网膜的黄色斑点。Stargardt病大多在恒齿生长期开始发病,是一种原发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散发性者亦非少见,较多发生于近亲婚配的子女患者双眼受害,同步发展,性别无明显差异。
颈动脉与海绵窦的直接交通即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眼科综合征。由于特殊的解剖原因,海绵窦区是全身发生动静脉瘘最多的部位。80%以上的患者首先发生眼部症状和体征,如眼球突出、充血、眼球运动障碍等而就诊于眼科医师。有时因经验不足而误诊为炎性假瘤、甲状腺相关眼病、结膜炎、巩膜炎等,延误治疗,应特别引起眼科医生的注意。颈动脉海绵窦瘘是一般的名称,颈总动脉的任何分支,包括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出的细小血管,与海绵窦的直接或间接交通都可称为颈动脉海绵窦瘘。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由伯疏螺旋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可以侵犯人体多系统器官,主要累及皮肤、神经系统、关节、心脏及眼组织。莱姆病首先由美国耶鲁大学的Steere等于1965年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的莱姆镇发现,并于1977年作了首批病例报道。
麻风(leprosy)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又称为Hansen病,主要累及皮肤、周围神经、黏膜和眼组织。在眼部可引起兔眼、巩膜炎、巩膜外层炎、虹膜睫状体炎等。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又称为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或血源性感染的疾病。它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二者均可引起眼部病变, 5%~10%的二期梅毒患者发生葡萄膜炎。
结核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至今仍为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结核病主要引起肺部感染,眼睑眼眶、泪器、结膜。角膜、巩膜、葡萄膜视网膜以及视神经等眼部组织均可直接或间接受到感染。角膜可发生多种结核性病变。结核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至今仍为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800万新病发生,至少有300万人死于该病。我国建国后其发病率大为降低。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有些地区又有上升趋势。结核病主要引起肺部感染,眼睑、眼眶、泪器、结膜、角膜巩膜葡萄膜、视网膜以及视神经等眼部组织均可直接或间接受到感染鶒。角膜可发生多种结核性病变。
正常情况下,除视盘周围、巩膜突、涡状静脉和睫状神经在赤道区穿过巩膜处脉络膜与巩膜有紧密连接外,其他大部分区域的脉络膜与巩膜间仅由少量纤维结缔组织疏松相连,二者间存在一潜在的空隙,此即脉络膜上腔。该腔隙的压力等于或略小于眼压。如果这种压力关系遭到破坏,液体会积聚于脉络膜上腔称之为脉络膜脱离。由于睫状体和脉络膜在解剖上的延续性,脉络膜脱离常伴有睫状体的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