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咨询医生
当前位置 : 问大夫> 健康资讯>疾病知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表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与发病机制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表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布时间:2021-01-28    来源:互联网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又称肺透明膜病HMD。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致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主 要见于早产儿,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胎龄37周者5%,32-34周者为15%-30%,小于28周者为60%-80%.此外,糖尿病母亲婴儿 IDM、剖宫产儿、双胎的第二婴和男婴,RDS的发生率也较高。
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表现

  1.出生时多正常,生后2-6小时(严重者生后即刻)出现呼吸窘迫,表现为呼吸急促(>60/分)、发绀、鼻扇、吸气性三凹征和明显的呼气呻吟。呼气呻吟是机体保护性反应,呼气时声门不完全开放,使肺内气体潴留,防止肺泡萎陷。呼吸窘迫呈进行性加重是本病特点。

  2.严重时呼吸浅表,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及四肢松弛。如出生12小时后出现呼吸窘迫,一般不考虑本病。体格检查可见胸廓扁平,听诊呼吸音减低,可闻及细湿罗音。

  3.恢复期由于肺动脉压力降低,易出现导管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即动脉导管开放。表现为喂养困难,呼吸暂停,水冲脉,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前区搏动增强,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听到收缩期或连续性杂音,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4.一般生后第2、3天病情严重,由于3天后PS的合成和分泌自然增加,故3天后病情将明显好转。

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与发病机制

  PS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覆盖在肺泡表面,可降低其表面张力,防止呼气末肺泡萎陷,保持功能残气量(FRC),稳定肺泡内压,减少液体自毛细血管向肺泡渗出。

  早产是PS不足或缺乏的主要因素,此外PS的合成受体液pH值、体温、肺血流量和激素的影响,因此,围生期窒息,低体温,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母 亲低血压所致的胎儿血容量减扒以及IDM由于其血中高浓度胰岛素能拮抗肾上腺皮质激素对PS合成的促进作用等,均可诱发RDS.由于PS不足或缺乏,肺泡 表面张力增加,呼气末FRC明显减少,肺泡萎陷,肺顺应性降佩吸气时作功增加并且肺泡难以充分扩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减少,导致CO2潴 留(呼吸性酸中毒)。由于肺泡通气量减少,而肺泡血流相对正常,通气/血流值降低,引起缺氧,进而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缺氧及混合性酸中毒使肺毛细血管通透 性增高,液体漏出,肺间质水肿和纤维蛋白沉着于肺泡内表面形成嗜伊红透明膜,使气体弥散障碍,加重缺氧和酸中毒,进而抑制PS合成,形成恶性循环。重者也 可发生PPHN.

【申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问大夫”或“wendaifu.com”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问大夫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 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问大夫”。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2393136441@qq.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其他问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