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咨询医生
当前位置 : 问大夫>找手术>带蒂肌瓣填充术

带蒂肌瓣填充术

就诊科室 : 骨科 手术方式 : 开刀
手术部位 : 全身 手术次数 : 1次
麻醉方式 : 全身麻醉/区域麻醉 手术时长 : 3-6小时/次
住院治疗 : 需要 恢复时间 : 1-3个月
参考价格 : 仅供参考: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5000-10000元
治疗疾病 : 慢性骨髓炎

带蒂肌瓣填充术简介

石膏封闭疗法的缺点是臭味重,疗程长,往往病人不愿接受治疗;有些病人既不适宜于作碟形术,也不适宜应用石膏封闭疗法。带蒂肌瓣填充术是在清除病灶的基础上,用骨腔附近的带蒂肌瓣填充,消灭死腔,一期缝合伤口。此法既可缩短疗程,又能减少切除正常骨质,保持骨的坚固性,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带蒂肌瓣填充术病因介绍

1. 适应症

周围有较丰富的健康肌肉可供填充骨腔(如股骨、肱骨以及胫、腓骨、桡、尺骨近端)的慢性骨髓炎,可选用带蒂肌瓣填充术。周围缺乏肌肉的桡、尺骨远端、胫骨前内侧、掌骨、指骨、跟骨等,以及骨质缺损过多的负重骨骼,则不宜选用。脓性分泌液多或皮肤缺损,伤口不能一期缝合者,也不宜选用。

2. 术前准备

主要是肌瓣的选择和设计:

1.带蒂肌瓣原则上应该从距离骨腔最近、最大的肌肉上采取,以便就近填充骨腔。根据需要,采取的肌瓣一般长5~15cm,直径1~4cm,但其长度不应大于直径的6倍,才能保证肌瓣有充分的血运。

2.从有独立功能的肌肉上采取肌肉时,不得超过肌肉总体积的1/3。如骨腔较大,一个肌瓣不够,可部分从另一肌肉上采取。

3.肌肉小而功能重要的,不可用作肌瓣,以免发生功能妨碍或畸形。

4.各部位骨腔可采取的肌瓣如表1。

5.带蒂肌瓣的形式有近侧蒂、远侧蒂及双侧蒂等3种。以近侧蒂肌瓣血运最好,临床常用此法。双侧蒂肌瓣适用于骨腔呈长舟状者。

3. 手术步骤

1.体位、切口、显露:同死骨摘除术。

2.处理死腔:死骨摘除及骨腔修整步骤同死骨摘除术。病灶清除应彻底,并有一个敞口的、血运较好的骨床。

3.形成肌瓣:彻底冲洗骨腔和伤口后,更换手套及手术器械,重新铺无菌小手术巾,骨腔内放抗菌药物。根据所需肌瓣的长度和宽度,延长皮肤切口,切开筋膜。充分显露肌腹,沿肌纤维先用止血钳分开,再插入手指顺肌纤维方向作钝性分离,在适当的长度处切断肌瓣远端。采取肌瓣时,应注意肌瓣距离骨腔不可太远,以免张力过大,影响血运;并需保留其供应的神经、血管,避免损伤。

4.肌瓣填充:将肌瓣填入骨腔,肌瓣的蒂不可屈曲、扭转,以免发生血运障碍。在骨缘与肌瓣间可间断缝合数针固定,以防止肌肉移位。

5.伤口处理:一般都可作一期缝合。如骨腔未被填满,应放胶皮片引流。如肌瓣采取部位留有较大空隙,不能被消灭时,可另作皮肤小切口,放入胶皮片引流,以免积液、感染。

4. 术后护理

1.继续应用抗生素至体温正常后1~2周。缝线于术后10~14日拆除。

2.抬高病肢,局部石膏或牵引制动(尤其是负重骨骼),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

3.术后密切观察全身情况和局部体征,如体温持续不降,或切口又出现红肿,须穿刺检查或拆除部分缝线检查和处理。

4.开放引流者,如引流物很少,伤口洁净,肉芽新鲜,可延期缝合或游离皮片移植,消灭创面。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详细咨询相关医师或者相关医疗机构。

其他问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