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详细介绍

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原渭源县第二人民医院)始建于1944年,于2012年10月完成异地整体搬迁,位于会川南川经济园区,占地面积为39244m2,建筑总面积16168.2m2。于2013年3月经甘肃省卫生厅批准,更名为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编制床位400张,实际开放床位400张。现已发展为一所科室基本配套、设备基本完善,集医疗、教学、康复、预防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医院。是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协作医院。 医院共有职工267 人,正式职工129人,专业技术人员121人,副高职称19人,中级职称20人。现有日本东芝16排螺旋CT、北京高科腾飞DR成像系统、美国非利浦——四维彩色超声诊断仪、美国贝克曼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德国狼牌腹腔镜、南京普爱移动式平板“C”型臂X射线机、眼科显微镜等先进的医疗设备。设有42个科室,其中行政职能科室17个、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11个。针灸科、内分泌科为县级重点专科。 近年来,医院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继续沿着“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优势,以专科专病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的业务发展思路,主动适应医疗卫生改革需求,通过优质医疗、优秀服务、优美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医院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多次被上级部门表彰。 院徽: 本标志取红十字、绿草、灞陵桥为设计元素,将爱与希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圆的造型代表尽善尽美的希望,也吻合了医院福泽四方的理念。红十字阐述医院的医疗本质;绿草代表了中草药;红十字和绿草的结合代表了中西汇通,取长补短,传统与现代相容相生的完美体现。另一方面绿草也代表着生命的希望,心息相通的医惠关系。灞陵桥代表了医院地处“渭水第一桥”的所在地渭源县;1944 年开始的医疗历史跃然纸上,表明医院历史悠久,医术医德,渊源流长。 院徽整体设计浑然体,象征纯洁、严谨、温和、生命、希望和健康。红十字、绿草、灞陵桥三者的完美结合寓意了这座历史悠久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将用精湛的医术服务于渭水之滨,博学求精,厚德至善,福泽四方。 院训 : 博学求精 厚德至善。 院训释义: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现代机关企业机构团体取训录之时,往往取其中一句做总结,但决不可否认附带其他“礼”项。因此医院的“院训”在“博学”之后加了“求精”二字做为补充,有“思维求精,探索求精,创意求精,行医求精”的含义。也就是“学为基础,而治学的态度要精益求精。”这里指行医之学。这是医院对自身业务和行为的一个规范之辞,因为是中西医结合医院,所以将“博学”做为重点,意为博取中西之长,博取时代之专,博取创新之识,博取天下之精髓。不断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随着社会的要求而对自身严格要求,希冀能做到尽善尽美,能“博于此域,精于斯业”。 “厚德至善”:“厚德”出自于《易经》“君子以厚德载物”。“至善”出自《易经》“元、亨、利、贞”之“元”字,“元”是万物之始,也指万事之极,“元亨利贞”指的是君子的四种品格,分别是“仁善、豁达、利人利物、坚强”。在这个院训里“厚德至善”是指的医心医品,所谓“医者父母心”,父母对儿女之心是全细至善、无做不至的。所谓“以爱人之心行于世间,必可获大解脱”。当然医院并不是想获得解脱,也不求道,医院是想让病人从病痛中得到解脱,抱着厚德的意愿,至善的爱心去行医,必然可以使病人及时就诊,顺利痊愈。 院歌: 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院歌, 作调:蔡霁萍 作曲:尚孝 。 医院精神: 德术并重 病人至上 严谨求精 自强奋进 。 医院愿景: 戮力同心,以人民健康为己任,全力打造规范化慢病诊疗中心,康复综合理疗中心。 医院宗旨: 病人第一 质量第一

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地址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新城村

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电话

0932-4482933

医生推荐

马宝林 马宝林 主任医师

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五官整形科

李淑芳 李淑芳 副主任医师

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眼科(门诊)

李瑞 李瑞

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针灸科

张卫英 张卫英 主治医师

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针灸科

兰州市城关区第二人民医院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兰州大学口腔医院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甘肃省铁路中心医院兰州市窑街煤电公司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兰州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