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查找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acute suppurative arthritis)多见于膝、髋、肩、肘诸关节。发生于婴幼儿者往往,与干骺端的骨髓炎或通过血运侵入关节滑膜有关,最后也可破坏骨骺而继发骨髓炎。
右肺中叶综合征即中叶综合征(Middle lobe syndrome),又称中叶-舌部综合征、右肺中叶不张综合征、急性暂时性中叶疾病、右中叶慢性肺不张合并肺炎、Brock综合征、Graham-Burford-Mayer综合征等。1937年由Brock最早报道,后人称Brock综合征,1948年Graham进一步研究发现本病征肿大的淋巴结为非特异性炎症并命名为右肺中叶综合征。狭义来说,是指由于右肺中叶所属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压迫支气管,造成中叶不张而产生的阻塞性肺炎。广义来说,凡是局限于中叶的肺不张或慢性炎症,不论其病因如何、是否伴有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或支气管腔狭窄,都可以属于中叶综合征的范畴。右肺中叶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为非特异性感染,多见于小儿。
同科室疾病 小儿肺水肿 特发性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 小儿红白血病
涎腺病毒病(virus disease of salivary gland)又称涎腺巨细胞性包涵体病(cytomegalic inclusion disease)。本病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此种病毒在人体内可长期存在,由唾液或尿中排出。感染途径主要为接触传染,婴幼儿可经胎盘感染。多见于颌下腺和腮腺。
同科室疾病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舌扁平苔藓 涎腺病毒病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又称范可尼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特点除全血细胞减少外,尚伴有多发性先天畸形。
同科室疾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后尿道瓣膜(posterior urethral valve)是男性儿童先天性下尿路梗阻中最常见的疾病,常致肾积水而被发现。随着产前超声的广泛应用,新生儿肾积水的发现率逐步提高,后尿道瓣膜的早期发现成为可能。
窦性心律失常(sinus arrhythmia)指窦房结发生的激动不匀齐,使心率呈现时快时慢的现象,脉搏在吸气时加速而在呼气时减慢,快慢相差>0.12s,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生理现象。此现象在心动过缓时较多见,但在发热、运动或服阿托品之后,就会消失。少数病例心律失常较明显,可疑为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或过早搏动,应做心电图以鉴别。游走心律在儿科多见,为窦房结起搏点在窦房结内或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游走不定,P波形态及P-R间期呈周期性改变,常伴有窦性心律失常。其临床意义同窦性心律失常。
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tropical eosinophilia)是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这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一些热带病,主要是寄生虫病和寄生虫感染有关,是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pulmonary eosinophilia)的一种类型。
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感染是由感染人类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引起的一种先天性全身感染综合征感染,因被感染细胞变大,核内和胞浆内出现包涵体,故本病又称巨细胞包涵体病(cytomegalic inclusion disease)。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唾液腺病毒症,是无症状限局性感染,多数成为唾液腺的不显性感染或慢性感染而长期存留。另一种是全身性疾病,比较少见,主要侵犯小婴儿,其特点是在很多器官组织内发现含核内和胞浆内包涵体的巨大细胞,并伴有全身症状,是宫内病毒感染导致胎儿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严重性疾病,造成肾脏损害致肾小球硬化。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引起辅助性T淋巴细胞即CD4 T淋巴细胞的损伤和减少,同时导致其他免疫功能的损伤,从而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最终导致病人死亡。艾滋病已在全世界各国流行,因其预后不良、病死率高,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已经造成严重后果。我国儿童艾滋病病例的增加应引起我国儿科医师的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