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查找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脂性渐进性坏死(necrobiosis Lipoidica)又称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临床上以胫前出现大片硬皮病样斑块,常伴发糖尿病为特征。本病是发生于胫前的大片硬皮病样损害,多见于妇女,部分患者伴有糖尿病。1929年,Oppenheim首先报告1例,随后Urbach报告了第2例,并命名为糖尿病性脂质渐进性坏死。
同科室疾病 Graves病 妊娠合并皮质醇增多症 松果体瘤
主动脉弓综合征(aortic arch syndrome)是由于主动脉弓发出的大动脉,如无名动脉、颈总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的进行性阻塞,导致动脉血压降低,颈、臂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身体上部血流减少,致脑和眼以及肢体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喙突与胸小肌的后方通过到上肢的神经血管束。Wright在1945年就发现正常人当上肢过度外展时出现神经血管束的压迫,这是因为神经血管束被拉紧同时又受胸小肌的压迫所致。受压的部位在锁骨下动脉过渡到腋动脉的部分。在解剖标本与在手术台上都可以证明这种压迫的机理。
同科室疾病 脊椎骨骨髓炎 慢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 髋臼骨折
真性小眼球(nanophthalmos)是胎儿发育过程中,眼球在胚胎裂闭合以后停止发育,眼球体积较正常者小而无其他先天畸形。典型的小眼球具有眼球小、角膜小、前房浅、房角窄、巩膜厚、晶状体大小正常或球形晶状体、黄斑发育不良等临床特征。因此具有随年龄增加而发生闭角型青光眼和自发性葡萄膜渗漏倾向,且治疗很差,所以是一种具有潜在破坏性的眼病,处理不当可以致盲。
膈下食管憩室(subphrenic esophageal diverticulum)是发生于腹内食管的憩室样改变,多发自胃食管结合部远端2cm内,位于腹段食管或前壁左侧膈上,憩室偶也可下垂至膈肌下方。
疣状血管瘤(verrucous hemangioma)为少见的血管畸形,出生时或儿童期发病。皮损为单侧,成群、散在或融合性角化性血管性丘疹,早期损害呈淡蓝色,界限清楚,性质柔软,并逐渐扩大,好发部位为下肢,特别是下肢远端。
本型又称希(Scheie)氏综合征,现已被分类为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亚型,这是因为本病病人酶的缺陷与Ⅰ型相同,两者的基因与遗传方式也相同。本综合征的特征为智力正常,有中度骨骼改变、主动脉瓣病变及神经压迫症状。
同科室疾病 小儿龋病 小儿霍奇金病 幼年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桡骨远端骨折极为常见,约占平时骨折的1/10。多见于老年妇女、儿童及青年。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常伴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的损坏。
同科室疾病 并发截瘫的脊柱结核 颅骨骨折 急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镰状细胞贫血(sickle cell anemia),为1910年由Herrick首次描述,他发现1例溶血性贫血黑人血中出现“镰状”细胞。由于首先发生在沿地中海的国家,故又称地中海贫血(Mediterranean anemia)。后来发现除地中海之外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又称为海洋贫血(thalassemia)。这是一种血红蛋白遗传缺陷病,基因基础复杂,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基因突变,是一组相当不纯一的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的疾病。可分为纯合子和杂合子,也可与其他性质异常的血红蛋白复合而成双重杂合状态。本病可分若干种类,如镰状细胞海洋性贫血,简称Sthal病;镰状细胞贫血,或称SS病;镰状细胞C病(sickle cell C disease),简称SC病;镰状细胞特质(sickle cell trait),又称AS血红蛋白病等。类型不同在眼部病变的严重程度也不相同,其中Sthal型和SC型眼的并发症最严重。
中央晕轮状脉络膜萎缩(central areolar choroidal atrophy)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原发性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主要表现为后极部圆形或卵圆形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缺失,裸露脉络膜大血管。眼底改变和临床症状类似中央性脉络膜萎缩,但仅局限在黄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