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当前位置 : 问大夫>查疾病
极速咨询 (智能分诊三甲公立医生)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发病开始常有一般的流感症状,如起病急骤,咳嗽、咽痛,伴有发热、头痛、肌痛、不适,症状持续进展,出现高热不退、气急、发绀、阵咳、咯血。痰量常很少,但可带血。继发细菌感染常发生于发病2周内,表现为高热或症状一度减轻后又复加重。痰转为脓性,出现细菌性肺炎的症状、体征。病原多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流感病毒肺炎常见于慢性心、肺疾病者、慢性代谢性疾病以及慢性肾病者,导致基础疾病的恶化。胸部X线检查病初可见沿肺门向周边走向的炎症浸润,以后出现散在性片状、絮状影,常分布于多个肺野,晚期则呈融合改变,多集中于肺野的内中带,类似肺水肿。流感病毒肺炎诊断依赖于流感流行期间发病和典型的临床表现,痰液等分泌物以及肺组织中分离到流感病毒,并需排除细菌性和其他病原体感染如流脑、军团病、支原体肺炎等。继发细菌性肺炎诊断可由痰、肺组织、胸腔积液、血等标本的细菌培养证实。

奴卡菌病是由诺卡菌(又称奴卡菌)引起的急、慢性、化脓性(偶为肉芽肿性)疾病。奴卡菌属于放线菌。奴卡菌通过感染皮肤和内脏,引起局部和全身症状。

呼吸道误吸各种物质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临床表现从轻微的上气道刺激症状到严重的非心源性肺水肿,甚至引起死亡。部分吸入物除了引起肺部病变外,尚可导致其他器官的功能障碍,引起全身性疾病。根据吸入物的不同,呼吸道吸入性损伤大致可分为四类:①化学性肺炎:胃酸,油类,脂类,碳氢化合物,胎粪,毒气,烟雾;②细菌性感染:口咽部分泌物,呕吐物、来自对侧肺的脓性分泌物;③惰性物质:固体颗粒,液体;④呼吸道烧灼伤:高温气体等。 病理情况下将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可危及生命或导致慢性呼吸功能不全,常发生在神志不清和吞咽反射异常的患者,如过量服用中枢抑制药物、酒精过量、卒中或颅脑外伤等。短期内吸入大量的胃液可在1h内产生急性呼吸窘迫(Mendelson综合征);但最常见的是吸入少许呕吐物,所引起的病变更为隐匿,主要表现为发热、肺部出现湿啰音和脓性痰;吸入较多的中性液体或颗粒状物质可致下气道机械性阻塞。危重病人误吸后预后差。

布氏菌肺炎(pneumonia due to brucella species)是由布氏菌属(Brucella)细菌所引起的肺部急性或慢性感染,属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畜牧地区都有流行。

呈孤立的圆形肺炎变的肺炎谓球形肺炎(spherical pneumonia),是一个以X线胸片的形态表现特点而命名的肺炎。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systemic organ failure,MSOF)也称多脏器衰竭 (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是在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病理产科等后,同时或顺序地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综合征。MSOF的概念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属于一种新的临床综合征,故也称70年代综合征。也是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20多年来,尽管国内外学者为此做了不少努力,但MSOF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并无真正降低,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MSOF概念的统一认识和临床早期诊断方法。过于强调MSOF的终点,难以指导MSOF早期诊断和临床防治。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慢性传染病,其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干酪坏死和空洞形成,其临床表现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妊娠合并肺结核是高危妊娠的一种,发生率约为5%—7%。近年来虽然在发达国家已较少,但在发展中的国家却并非罕见。在抗结核药物问世之前,结核病无论对孕妇及胎、婴儿均有不良影响,但从70年代以来,由于抗结核药物的发展,则对孕期的肺结核患者可有良效,使妊娠合并肺结核已不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痰毒属于痈的范畴,是指气血为痰毒之邪壅塞不通而成。由于发病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生于颌下的称托腮痈,位于耳垂下,下颌角后方的又称耳根毒,病变在两颈侧的名颈痈等等。本病是小儿时期常见外科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淋巴结炎。

麻疹病毒肺炎为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以婴幼儿及免疫低下者为多,多发生于疾病的早期。并发肺炎时麻疹患儿呼吸道症状明显加重,常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加剧,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发绀。肺部能闻及干湿啰音。大多随麻疹热退、皮疹隐退而肺炎亦逐渐消散。但营养不良、体弱免疫力低下者发生巨细胞肺炎,病情常迁延不愈。

1958年以来我国各地相继证实,腺病毒除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致小儿肺炎,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腺病毒肺炎最为危重,尤以北方各省多见,病情严重者也较南方为多。华北、东北及西北于1958年冬及1963年冬有较大规模的腺病毒肺炎流行,病情极其严重。腺病毒一般通过呼吸道传染。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往往同时发生腺病毒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人群血清学研究说明,生后最初数月常存留从母体传递的腺病毒特异抗体,此后一直到2岁抗体缺乏,2岁以后才逐渐增加。这与腺病毒肺炎80%发生在7~24月婴幼儿的临床观察完全符合。值得注意的是当地各年龄组易感人群数量越多,发生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人数就多,而婴幼儿发生腺病毒肺炎的机会也越大。腺病毒肺炎在我国北方多见于冬春两季,夏、秋季仅偶见,在广州的高流行年则多见于秋季。这类肺炎在北京约占病毒性肺炎的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