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当前位置 : 问大夫>查疾病
极速咨询 (智能分诊三甲公立医生)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脾动脉瘤是内脏动脉中最常见的动脉瘤,占腹腔内脏动脉瘤的50%以上。尽管其实质上并非肿瘤,但临床上仍主张将其归类于脾脏良性肿瘤。脾动脉瘤发病率较低,不易诊断,故大多未被引起注意,仅仅在手术过程中或病理解剖时才发现。脾动脉瘤虽属少见,但实际发病率要比目前所知的要高。

酒胀是指胀之因于酒积所伤而得病,因嗜酒无度,湿热伤脾所致,故名。

腹腔内脓肿是指腹腔内某一间隙或部位因组织坏死液化,被肠曲、内脏、腹壁、网膜或肠系膜等包裹,形成局限性脓液积聚。包括膈下脓肿、盆腔脓肿和肠间脓肿。引起继发性腹膜炎的各种疾病、腹部手术和外伤后均可引起本病。

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 以小肠被茧状包裹在一层异常的纤维膜内为其特征,故又名先天性小肠禁锢症、小肠茧状包裹症、包膜内粘连性肠梗阻和小肠节段性纤维包裹症群、腹腔茧状包裹症等。本病为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特殊类型的肠梗阻。1978年由Foo首先报道并命名。临床上缺乏对其认识,诊断时常较困难。

结肠襻以其系膜为固定点沿系膜的长轴旋转所致的肠腔部分或完全闭塞,称为肠扭转。扭转一般呈顺时针方向,扭转在180度以上时即可发生梗阻。轻度扭转可以不到1周(360度),重者可达2~3周。发病后一方面可以出现肠腔狭窄和梗阻,另外可因系膜血管受压而发生绞窄。乙状结肠扭转属闭袢性肠梗阻,扭转之肠襻常呈高度扩张膨胀,当肠壁膨胀过度时,亦可发生斑点状张力性坏死或穿孔。

大肠癌是原发于直肠和结肠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大肠癌发病部位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所提高。

在第六周的胚胎,中肠远侧支对系膜缘出现一个锥形盲囊,即盲肠和阑尾的原基。盲囊的尖端渐成长为阑尾。於第十周,脐带内的中肠返回腹腔,并开始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出生时共旋转270°,原左下方的盲肠和阑尾旋转到右髂部。如中肠不旋转或旋转不全,盲肠和阑尾则位於左下腹原位或转位途中的某一部位,即形成异位阑尾。异位阑尾的另一原因是中肠固定不完全致盲肠和阑尾处於游离状态。异位阑尾有以下几种:①不转位畸形:小肠位於右侧,结肠位於左侧,盲肠和阑尾异位在左下腹;②旋转不完全:盲肠和阑尾异位於旋转途中的某一部位,如左上腹或肝下,后者也称高位阑尾;③升结肠固定不全:盲、升结肠固定不全致阑尾位置多变;④反向转位:极罕见。中肠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小肠全位于左侧,升结肠位于右侧,少数情况下,盲肠和阑尾位于中位。在阑尾异位中可见另一种情况,即阑尾位于盲肠后方的腹膜外,这是由于在盲肠伸长下降过程中阑尾转向盲肠后腹膜外所致。

脾转移性肿瘤是指起源于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不包括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脾脏转移性肿瘤大多数系癌转移,而Harmann等人认为肿瘤的直接侵犯不应包括在转移性脾肿瘤之内。但多数人倾向前者,因为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通常认为是上述3个方面。脾转移癌的转移途径以淋巴逆行途径为主,但对有全身广泛血行转移的患者,脾可作为转移脏器之一。转移性癌灶肉眼常表现为多数结节或单个结节,亦可表现为多数微小结节和弥漫性浸润。

突出于结肠肠腔的黏膜脚样突起物称为结肠息肉。它包括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的各类型病变。1982年全国结直肠癌协作组病理学者提出了我国统一的分类规范。浙江省结直肠癌协作组(1978)普查2755例结肠息肉中,新生物性的占72.3%,美国Shinya为82.7%。我国比例略低,可能由于资料来源于血吸虫性所占比例较高而新生物性相对较低有关。

乏特壶腹周围癌系指生长在乏特壶腹、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下端、十二指肠内侧壁癌的总称。其共同特点是:在癌肿较小时即可引起胆总管和主胰管的梗阻。病程进展缓慢,黄疸出现早,手术切除率60%左右,五年治愈率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