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查找
- 二级科室:
- 眼科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银屑病性关节炎(PA)是以银屑病[皮肤和(或)指甲]、特发性关节炎[周围关节和(或)脊柱]和类风湿因子(RF)阴性三联征为特征的疾病。
中间葡萄膜炎(intermediate uveitis)是一组主要累及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基底部、周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炎症性和增殖性疾病,典型地表现为睫状体平坦部的雪堤样病变。
因带有利刃或尖端的物体的切割伤或刺伤,异物碎屑进入眼球,以及钝器伤及眼球而造成眼球的破裂者谓眼球穿通伤(perforating wounds of the eyeball)。由前部刺入贯穿整个眼球而由后方穿出的双穿通伤称为眼球贯穿伤(penetration wounds of the eyeball),是眼球穿通伤的一种。
脂肪肉瘤(liposarcoma)是脂肪性肿瘤的恶性代表,由不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是脂母细胞的恶性肿物,是成人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在肌体内脂肪聚集的部位,如腹部、腹膜后、臀部等部位多发,眼眶内罕见。它很少作为一种原发病变或作为一种从远距离原发位置转移而来的病变发生在眼眶。主要临床表现为进展较快的痛性或无痛性眼球突出,眶缘可触及边界欠清楚且质地稍硬的肿块、眼睑肿胀、眼球运动受限等,也可有视力下降和复视。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1)亦属斑痣性错构瘤病之一。1882年Von Recklinghausen首先报告本病的临床和病理改变,所以又名Recklinghausen病、von Recklinghausen病。是遗传性疾患,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不规则,遗传特性的表现为多变性,突变率高。发病率约为新生儿的1/3000,发病年龄可在出生时、儿童后期或成人。本病原发生于神经外胚叶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障碍,其特征是周围神经纤维增殖而形成肿瘤样结节,侵入皮肤、内脏、神经系统,并伴有皮肤色素沉着斑。临床以皮肤色素异常斑和躯干、四肢以及眼部周围神经多发性肿瘤样增生为特点,又称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 本病主要分3种类型。Ⅰ型为周围型,最常见;Ⅱ型为中枢型,双侧听神经瘤及少许皮肤损伤;Ⅲ型为部分型,病变局限于体表的某部分。
当眼遇到高热或化学物质时,眼险会迅速反射性闭合,以避免烧伤。但是,极高的温度仍可使眼球烧伤。烧伤的严重性和疼痛程度取决于烧伤的深度。化学烧伤可因某种刺激性物质进入眼内引起。即使是刺激性不太强的物质,也可引起明显的眼痛和损伤。因为疼痛剧烈,眼险紧闭,又可使化学物质更长时间留在眼内,加重损害。化学物质所致眼外伤中17%为固体化学物引起,31%为液体化学物所引起,52%为化学物烟雾所致,在这些化学物引起的眼外伤中,可因化学物直接接触眼部而致,也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全身性的吸收而影响于眼、视路或视中枢而造成损伤。
泪腺肿瘤在眶原发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而泪腺混合瘤又是其中最常见者,有良性及恶性二种。良性泪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人,病程长,来源于泪腺管或腺泡,也可以起源于副泪腺及先天性胚胎组织残留(泪腺原基)。恶性泪腺混合瘤缺少或无完整的包膜,肿块与眶缘发生粘连,粘连部眶缘有压痛。瘤组织除有良性泪腺混合瘤的结构外,还有癌变的组织构成。瘤组织向眶内浸润,破坏骨质,可发生全身转移,严重者向颅内转移,危及生命。
静脉曲张(varix,varicocele)是发生于眼眶内常见的静脉畸形性扩张,占眼眶病的6.3%。1条静脉规则地囊状扩张名为varix,如静脉呈不规则条形扩张则名为varicocele。可为囊状或多囊性。病变为1条或多条或囊状扩张的静脉构成,病变常包绕眼眶正常结构如视神经、眼外肌等。血管腔大而壁薄,较大血管含有弹性纤维。畸形血管内可见血栓形成,导致血栓,然后钙化,最终形成静脉石(phleboliths)。有的学者把静脉曲张和静脉畸形视为同义词,实际上眼眶静脉畸形除静脉曲张之外还包括静脉性血管瘤,静脉曲张是临床所采用的病名。因鼻窦开口畸形,经常引起鼻窦炎,眶内软组织因炎性水肿,也可引起间歇性眼球突出;眶壁缺失,低头时也发生眼球突出,所以静脉曲张与间歇性眼球突出和体位性眼球突出均不等义。从临床和病理角度考虑,可作如下定义:①畸形血管由大小不等的静脉构成,输入和输出血管均属静脉;②畸形血管间缺乏或很少有纤维组织联系;③临床上以体位性眼球突出为特征。静脉曲张在眼眶占位病变中并不少见,由于很少得到病理活检标本,实际发病率高于文献报告。
无虹膜症(aniridia)是双眼的发育性疾患,主要特征为先天性的虹膜发育不良或正常虹膜的缺如,还可伴有多种眼疾如角膜混浊、小角膜、晶状体脱位、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发育不良、斜视、眼球震颤等,累及全眼球。有些合并症在出生时已存在,而另一些则可延至儿童期或成年人早期发生。还有部分患者可伴有全身性异常。但“无虹膜”一词实际是一种误称,因为还残留有虹膜根部而没有完全无虹膜者。
文献中对本病有不同命名,如性连锁性青年性视网膜分离症(sex-linked hereditary juvenile retinoschisis)、先天性玻璃体血管纱膜症(congenitar vascular veils in the vitreous)、青年性视网膜劈裂症(juvenile retinoschisis)等等。劈裂发生于神经纤维层,隆起的前壁为视网膜内界膜及部分层次的神经纤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