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查找
- 二级科室:
- 眼科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是一种以坏死性血管炎为特征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少见的疾病。主要累及小动脉和中等大小动脉,也可累及毛细血管和静脉。此病在文献中也被称为动脉周围炎(periarteritis)或多血管炎(polyangiitis)。结节性多动脉炎过去是全身性血管炎的总称,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目前已将其视为一种独特的临床类型,而以往伴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结节性动脉炎,现在被称为类风湿性血管炎(rheumatoid vasculitis),伴有肺部受累的结节性多动脉炎被叫作Churg-Strauss综合征。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是一种由病毒感染(主要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眼部疾病,典型地表现为视网膜灶状坏死、以视网膜动脉炎为主的视网膜血管炎、中度以上的玻璃体混浊和后期发生的视网膜脱离。
眼眶炎症(orbital inflammation)是人体对内、外界刺激因子发生的防御反应,也是眶内最常见的病理过程。根据其发病及发展情况分为眼眶感染性炎症、非感染性炎症和慢性炎症。感染性炎症是指生物感染引起的眼眶炎症;非感染性炎症是指特发性眼眶炎症,也称炎性假瘤;慢性炎症包括一组发病机制不清的慢性炎症。由于抗生素和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在临床并不罕见。
发生在角膜基质内的一种炎症,不形成溃疡是其特征。以胎传性梅毒感染引起的最为典型,经常波及双眼,主要发生于少年,目前国内已极罕见。结核、风湿、麻风等疾病亦可波及眼部而发生角膜基质炎[1]。患眼有怕光、流泪、眼痛、异物感和视力减退等症状。眼睑常处于痉挛状态,难以自行睁开。角膜混浊一般从边缘部开始,逐渐向角膜中央扩展;炎症高潮时,角膜因肿胀而变得很厚,但从不出现溃疡。
脂肪瘤(lipoma)是脂肪细胞或脂肪性质肿瘤的代表。虽然它们在全身各种组织特别是皮下组织常见,但在文献完整记录的眼眶脂肪瘤十分少见。此种肿瘤的典型变异称为纺锤形细胞脂肪瘤,近期已经在眼眶内发现。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是小儿最常见的眼内肿瘤,多见于婴幼儿,2/3在3岁以下,5岁以上者少于5%。此瘤不仅危害患儿视力,更威胁患儿生命。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dermoid cyst and epidermoid cyst)都是一种先天性囊肿,两种囊肿在病理学结构上稍有区别,但临床上基本是一种疾病,组织来源、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基本相同。可能是胚胎时期表面上皮的残余物被夹在骨缝中,病变不断脱落形成囊肿。囊肿在镜下由薄的角化鳞状上皮衬里及典型的脱落角质填充于囊腔内,囊壁没有附件结构,囊肿内含大量胆固醇,又称胆脂瘤;囊壁为复层扁平上皮,外绕以纤维结缔组织。而皮样囊肿囊壁除含鳞状上皮外,尚有真皮、不等量的皮下组织和皮肤附件,如毛囊、皮脂腺、汗腺等。少数囊肿内完全被液状脂肪所充满,而名真性表皮样瘤或油脂囊肿(oil cyst)。
特发性黄斑部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增生性疾病,表现为黄斑部视网膜前膜形成及其收缩导致的继发性改变。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有缓慢进展的视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