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咨询医生
当前位置 : 问大夫> 健康资讯>疾病知识 >食源性疾病防治知识: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防治知识: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发布时间:2024-02-21    来源: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源性疾病是头号食品问题,其中主要是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作为普通消费者,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保障我们家人的身体健康?下面将以预防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为重点,科学解读如何保障食品。

  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通俗的讲就是“吃出来的病”。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究竟有多严重呢?在发达国家,每年患食源性疾病的人数高达30%。美国每年每6人中就有1人因为吃了被污染的食品而生病,每年仅仅是沙门氏菌感染造成的直接医疗费用损失就达3.66亿美元。2014年收到30个省(区、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包括食物中毒)1480起,患病17651人,其中死亡111人,而这仅仅是实际发病情况的“冰山一角”。这些小小的微生物小到我们肉眼都看不见,经常隐匿于食物和各种环境中,稍不留神就可能遭到它们的袭击,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

  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由的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构成,通过对已经发现的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和归因分析,找到这些事件背后的“共同特征”,掌握我国暴发事件的高危食品和危险因素,为政府制定、调整食品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三、食源性疾病十大危险因素来源

  1. 过早地烹调食物,煮熟的食物保存在室温条件下超过2小时。

  2. 熟食或剩余食品重新加热的温度和时间不够,未能杀死病菌。

  3. 肉、奶、蛋、豆类及其制品加热不彻底或不均匀,未烧熟煮透。

  4. 冷冻肉及家禽在烹调前没有充分解冻。

  5. 由于人员操作或者食品存放不当等造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6. 误食有毒的动植物或者烹调加工方法不当(如四季豆或豆浆未煮透)没有去除其中的有毒物质。

  7. 生吃水产品及其他可能被寄生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品。

  8. 食物的体积过大,烹调的温度和时间不够。

  9.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和卫生习惯不良。

  10. 使用不洁净的水。

  四、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为改善公众健康水平,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出具体而实用的健康指导——“食品五要点”:

  1. 保持清洁:“餐前便后要洗手”可能您小时候就已经知道了,除此之外,做饭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洗手,尤其是生熟食品交替处理的过程中。厨房用具要保持清洁,尤其是碗筷、刀、案板、抹布,不要让它们成了污染源。厨房和储存食物的地方要注意防虫防鼠,家里养的宠物也尽量不要让它们到厨房溜达。

  2. 生熟分开:在储存、加工食品时,使用两套刀具、器皿、案板等分别处理生、熟食品,不能混用。在冰箱内熟食放在上层,生食放在下层。

  3. 烧熟煮透:适当烹调可杀死几乎所有危险的微生物。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制品。需要特别注意的食物包括肉馅、烤肉、大块肉和整鸡等,必须将大块食材彻底加热,才能将其内部的细菌全部杀死。冰箱里存放的剩余饭菜、熟食再次食用前应当彻底加热才。

  4. 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绝大多数致病微生物喜欢室温环境。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 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冰箱并不是保险箱,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5. 使用的水和食物原料:食材要新鲜,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变质的食材中可形成有毒的化学物质,要及时扔掉。不吃超过保存期的食物。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干净,用清洁的自来水冲洗果蔬,尤其是生食更要注意。

  牢记食品五要点,科学认识食品,为我们的身体健康筑起一道防护屏障。

【申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问大夫”或“wendaifu.com”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问大夫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 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问大夫”。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2393136441@qq.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其他问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