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本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特征为发热、呼吸道症状、肝脾肿大和周围血象嗜酸粒细胞增加,1956年由Engfeldt及Zettertr首先报告。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high-grade atrioventricular block)是指房室传导比例超过2∶1的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3∶1、4∶1、5∶1等,阻滞部位可在房室结内、希氏束以及束支-浦氏系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可根据阻滞部位分为两型:(1)Ⅰ型:大多发生在房室结水平,少数在希氏束近端阻滞。(2)Ⅱ型:均在希氏束远端和束支部位阻滞。
同科室疾病 心肌梗塞并发心室间隔穿破 心功能障碍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 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甲状腺功能减低所致贫血在内分泌疾病中较为常见,主要是因为甲状腺素能部分影响铁吸收,使造血组织代谢率降低,血浆和红细胞内铁更新率降低,组织耗氧量下降导致,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
蝎属于蛛形纲,蝎目。约有300多种,个体大小悬殊很大,小的仅1~2cm,大者可超过20cm。蝎为胎生,幼蝎约经1周即离开母体独立自由生活,以觅找各种昆虫为食。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以北方多见。蝎毒腺内含有强酸性的毒液,为神经性毒素、溶血性毒素及抗凝血素等。如人被刺伤,这些毒素可注入人体,引起皮炎和中毒症状。发现蜇伤后要立即用止血带扎紧被蜇伤的近心端或放置冰袋,减少毒素的吸收及扩散,然后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尽量将毒液吸出,必要时要扩创伤口,立即用肥皂水或5%~10%稀氨溶液(氨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冲洗,再用5%小苏打溶液进行湿敷,然后用5%~10%稀氨溶液调碱粉涂于患处,以中和酸性毒汁,减轻疼痛。伤口处禁涂碘酒等刺激性药物。
同科室疾病 血管性血友病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粒细胞缺乏症 代谢性碱中毒
冠状动脉发生局部性或弥漫性扩张,超过局部原来直径的两倍以上,呈单发性或多发性的瘤样改变,称之为冠状动脉瘤。先天性和获得性的情况均可形成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neurysm)。
肾上腺髓质增生也是一种自主性儿茶酚胺分泌过多的独立病症,国内有数10例肾上腺髓质增生的病例在肾上腺全切除后症状缓解。以女性为多见,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年龄平均为39岁(24~49岁),与嗜铬细胞瘤相似。另外,病程较长,有时病状可长时期无发展。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由Schwartz于1957年首先报道,乃因抗利尿激素(ADH,即AVP)或类似抗利尿激素样物质分泌过多使得水的排泄发生障碍所致,改变以低钠血症为突出表现。SIADH是抗利尿激素(ADH)未按血浆渗透压调节而分泌异常增多,致使体内水分储留、尿钠排出增加,以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除严重颅脑损伤、颈髓损伤、严重颅内感染以及脑血管病急性期(10%~14%)外,还有恶性肿瘤和肺部肿瘤等等。
同科室疾病 碘源性甲亢 闭经 垂体危象与垂体卒中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肥胖性心肌病又名肥胖心脏综合征,是指肥胖病人除由高血压、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其他原因心脏疾病所引起的心脏病理生理的改变。Smith等于1933年首先发现肥胖患者可能伴有心功能不全,此后,不断由尸检得以证实。
同科室疾病 左心室双出口 心肌梗塞并发左心室室壁瘤 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动脉导管未闭
Gardner综合征,又称为魏纳-加德娜综合征、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骨瘤-软组织瘤综合征、家族性结肠息肉症。系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为单一基因的多方面表现。1905年由Gardner报道结肠息肉病并家族性骨瘤、软组织瘤和结肠癌者机会较多,其后于1958年Smith提出结肠息肉、软组织肿瘤和骨瘤三联征为Gardner综合征。本征发病机理未明,结肠息肉均为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达50%,骨瘤均为良性。男女均可罹患,有家族史。
同科室疾病 儿童胰腺功能不全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综合征 呃逆症 肝外胆管损伤 肝包虫囊肿
良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初次胃部分切除术后5~10年以上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残胃癌,恶性淋巴瘤原发于残胃,亦属残胃癌的一类型,但临床发生残胃淋巴瘤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