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外阴假上皮瘤样增生,英文名:pseudoepitheliosis,是以外阴鳞状上皮细胞良性增生为主的外阴疾病,多见于中年或绝经后的老年妇女。
围绝经期前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卵巢功能停止,产生雌激素功能逐渐丧失致使外生殖器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主要是不同程度的萎缩性改变。通常40岁左右皮肤出现老化特征,绝经后5~10年改变明显。外阴白色病变,系指一组女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以外阴奇痒,破溃,剧痛,皮肤变化为特征,治疗困难,易复发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此病为慢性病变过程,病程长短不一,长者可达数十年。由于病因尚不明确,有关命名和治疗方法也未统一。以往将女阴皮肤和黏膜发白,变粗或萎缩的外阴病统称为外阴白斑,甚至认为它是一种癌前期病变,因而当时主张早期予以切除,后来有人认为必须在病理切片中有不典型增生细胞者才诊断为外阴白斑,由于诊断标准不一,疾病性质和预后不同,就造成对本病的认识和处理的混乱,为了统一认识,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女阴白色病变的命名和分类作了进一步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和探讨。1877年Schwimmer首先将口腔颊黏膜发白,角化过度取名为白斑,继后Breisky于1985年报道了外阴部类似病变取名为外阴白斑病,后来Taussig(1923,1930)对外阴白斑具体分类命名为外阴白斑早期(肥厚期)和晚期(萎缩期),这一观点一直为后人所沿用,1961年Oberqield复习有关文献和根据自己材料的观察,提示Taussig外阴白斑萎缩期事实上即是硬化性萎缩性苔藓,但Clark和Woodruqq应用核素方法,通过3H(氚)标记胸腺嘧啶测定证实硬化性萎缩性苔藓变薄的表皮具有旺盛的代谢功能,并未萎缩,从而有人认为硬化性萎缩性苔藓的命名不够妥当,应去掉萎缩两字而应改名为硬化性苔藓。更有人认为此病的起始病变和固有病变是表皮下结缔组织纤维及基质的损害,表皮的变薄是继发性的,这与Oberqield和Stelguler等的意见一致,所以从形成发生机制而言,认为硬化性苔藓命名较为确切。长期以来,临床上把外阴发白习惯上称为外阴白斑,近20年来、病理上将白斑概念限制于黏膜表皮下不典型增生者,同一用语,涵义不一,为了避免混淆,多数学者主张废弃外阴白斑这一病名。1987年第9届国际外阴疾病会议提出新的分类命名如下:①非赘生性的皮肤,黏膜上皮病变包括硬化性苔藓,鳞状上皮增生,其他皮肤病;②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VIN)包括轻、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国内目前尚无统一命名,各学者按自己的观点命名和分类,有作者认为临床初诊未能判断有无不典型增生,故在病检前,一般可统称为外阴白色病变或外阴白皮病包括增生性外阴皮肤病变及硬化性苔藓,外阴不典型增生,外阴白癜风等。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与其他部位的黑色素瘤生物学行为方面显著不同,预后也显著差于后者。黑色素瘤是来自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黑色素细胞主要位于皮肤表皮,镶嵌于基底细胞之间,因此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皮肤及近皮肤的黏膜。
臀位难产(breech presentation)也叫臀先露,是最常见的异常胎位,占足月分娩总数的3%~4%。臀位难产以骶骨为指示点,分为骶左前、骶左横、骶左后、骶右前、骶右横、骶右后6种胎方位。臀位分娩,臀的周径比头小,先行娩出,胎头比胎体娩出晚,胎头无变形的机会,通过骨盆容易受阻,娩出过程中脐带容易受压缺氧,故胎臀娩出,应尽快娩出胎头,一般不超过5~8min,否则胎儿生命危险。阴道娩出胎头时易致胎儿大脑镰、小脑幕的撕裂,致颅内出血及臂丛神经损伤,如胎头屈曲良好,牵引后出儿头尚易,如胎头屈曲不良,后出儿头时很可能被卡在前骨盆耻骨联合上,尤以胎头侧屈者,不但后出儿头困难,且在宫内胎颈颈部神经受侧屈的儿头压迫发生颈神经麻痹,能发生新生儿斜颈和肺不张等并发症。
同科室疾病 羊水栓塞 羊膜腔感染综合征 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 多胎
汗腺癌是比较少见的皮肤附件恶性肿瘤,占皮肤恶性肿瘤的2.2%~8.4%。汗腺肿瘤大多为良性肿瘤,Tulenko报道的109例汗腺肿瘤中,汗腺瘤占88%,汗腺癌仅占12%。外阴汗腺腺癌十分罕见,仅占外阴恶性肿瘤的0.5%。发病年龄30~67岁,女性较男性为多见。
晚期产后出血指分娩24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出血量超过500ml。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周发病。又称产褥期出血。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高低与各地产前保健及产科质量水平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各地剖宫产率的升高,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北京、上海大医院的统计在0.17%~0.4%。
同科室疾病 破水 自然流产 羊膜腔感染综合征 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是卵巢恶性生殖细胞瘤(OGCT)中最常见的一种肿瘤。卵黄囊瘤几乎均为单侧性,右侧略多见,双侧者多为转移所致。肿瘤通常体积较大,直径多超过10cm;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表面光滑,有包膜,有时可与周围组织粘连或浸润。切面以实性为主,粉白或灰白色,湿润质软,常伴有含胶冻样物质的囊性筛状区,呈蜂窝状、出血、坏死常见。
乳房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 of breast) 又称包虫病,是棘球蚴(包虫)寄生在乳房组织内而发生的疾病。在人体,棘球蚴多寄生于肝脏(70%),此外肺(20%~30%)、脑、骨等其他器官亦可寄生,寄生在乳房者极为罕见。临床以无痛肿块为主要表现,手术治疗中包囊破裂可引起种植,应加以重视。
宫颈残端癌是指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所残留的宫颈部分发生癌变。宫颈残端癌可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数月至2年内发病,也可在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发病。
  胎盘一般是在胎儿从产道娩出以后5―15分钟左右,最晚不超过30分钟娩出体外,此时如果出现胎盘没有完全排出而有一部分留存在子宫内部的现象被称为胎盘残留。大部分情况,留在子宫内的是很难发现的非常细微的胎盘碎片,这就是所谓的胎盘残留。在出现胎盘残留时,即使产后经过了10天,仍会出现恶露或出血持续不止等异常症状。这时,可以使用子宫收缩剂促使剩余的胎盘排出,还可以利用器械实施清除残留物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