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查找
- 二级科室:
- 皮肤科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皮炎芽生菌(Blastomycosis dermatitidis)又称北美芽生菌病,是由皮炎芽生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皮肤和骨骼为主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本病主要流行于北美洲,在英国和墨西哥等地也有少数散发,但患者以往都有居住在美国或接触过本菌污染物的历史。在我国,1989年吴绍熙等曾发现一例留美华裔患皮肤型感染,1999年郭润身等曾报告此病,为本土感染。本病好发于40~60岁男性。孢子进入肺泡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引起炎症反应包括多形核白细胞浸润,而后形成肉芽肿,均可表现为化脓性或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原发性肺皮炎芽生菌病,皮肤型皮炎芽生菌病,播散性皮炎芽生菌病。结合真菌检查和肺部检查等帮助确诊。两性霉素B是对芽生菌病的治疗药物。
同科室疾病 软化斑 嗜血流感杆菌的皮肤感染 脓性指头炎 头皮感染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porphyria cutanea tarda.PCT)既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又是一种获得性疾病。1937年由Wald Ensnstrom首次命名,临床以光敏性皮炎,面部多毛,皮肤瘢痕,粗糙、增厚和色素改变为特征,没有神经病变的卟啉病,部分患者有肝脏损害。一般认为系在有遗传性背景的基础上在各种获得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而发病。
枕骨下硬结性毛囊炎(suboccipital indurative folliculitis)是好发于枕骨下及项中部的慢性硬结性和瘢痕性皮炎。由金黄葡萄球菌等引起,以毛囊周围炎和结缔组织增生为主要病变,故又有毛发部乳头状皮炎、枕部乳头状皮炎、瘢痕疙瘩性毛囊炎、瘢痕疙瘩性痤疮或项部须疮之称。初见枕后或项中有多发粟粒大小的红色毛囊性丘疹,丘疹逐渐增大,深部化脓性融合,结缔组织增生,形成乳头状瘢痕。可有瘙痒或疼痛。本病常迁延不愈,需要全身与局部的综合治疗。
痒点(puncta pruritica)病,痒点以皮肤局限性点状剧痒为特征的皮肤病。病因不明,发病限于成人。病程慢性。好发于骨隆起处或易受摩擦处如耳后、肩胛、臀部、腹股沟、各关节伸侧等,多不对称。治疗除镇静剂、抗组胺剂及B族维生素外,液氮冷冻疗法或针刺疗法(阿是穴)、耳针及穴位注射疗法常能奏效。
同科室疾病 瘰疬分枝杆菌感染 偶发分枝杆菌感染 嗜血流感杆菌的皮肤感染 淤滞性皮下硬化症
项痈是在项部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祖国医学称为“对口疮”或搭背。病损部常呈紫红色炎症浸润、界限不清,脓肿表面有多个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感染严重时,患者可伴全身中毒症状等。临床需要及早给予抗生素等全身治疗。痈较大,或经过消炎治疗仍继续向周围扩展,或全身症状严重时,宜及时行手术引流。
同科室疾病 地霉菌病 嗜血流感杆菌的皮肤感染 脓性指头炎 人为脂膜炎
匐行疹(creeping eruption)又名移动性幼虫疹(migrans)。多见于热带,东南亚不少见,我国东南地区亦有报告。粪中的虫卵孵化成感染性幼虫时,当人体特别是儿童接触幼虫时,即被其钻入皮肤而发病。幼虫侵入皮肤后数小时即出现症状。幼虫在开始局部自觉微痒,亦于皮面,亦有呈条索状者。在皮损处找到猫钩虫)、犬钩虫,猪的颌口虫、马蝇、马胃蝇等的蚴虫,即可确诊。
红疹(exanthema),是指丘形小粒,高出於皮肤表面,呈界限性突起的红色疹子而言。但亦有不高出皮肤表面,以手摸之而无感觉称为红疹者,(疫病篇)说:「大者为斑,小者为疹」这是从形态大小来分别斑与疹。
同科室疾病 软化斑 镰刀菌病 瘰疬分枝杆菌感染 DF-2败血症的皮肤表现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maligment melanoma of uveal),是成年人中最多见的一种恶性眼内肿瘤,在国外其发病率占眼内肿瘤的首位,在国内则仅次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居眼内肿瘤的第二位。此瘤的恶性程度高,易经血流转移,在成年人中又是比较多见,在临床工作中易和许多眼底疾病相混淆。因此,在眼科临床工作中应予充分重视。此病以中年以上患者为多。眼后极部是好发部位,向前则发病率依次递减。
品他病(pinta)是由品他密螺旋体所致的慢性皮肤感染,也是三种非性病性密螺旋体病(nonvenereal treponematosis)中之一。临床上以皮肤鳞状丘疹、可变性色素沉着及角化过度为特征。呈地方性流行,几乎全部都是在儿童期开始发病,小儿及青少年为多发人群。我国未发现此病,青霉素治疗。
硬化症乃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有关的发炎及去髓鞘(demyelinating)疾病。实际上、神经纤维(axon)、神经元(neuron)及寡棘突细胞(oligodedrocyte)亦会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