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咨询医生
当前位置 : 问大夫> 健康资讯>中医中药 >慢性鼻炎的中医药防治

慢性鼻炎的中医药防治

发布时间:2020-09-09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p       鼻炎" 慢性鼻炎主要由鼻炎" 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所致。在中医学属于“鼻窒”范畴。病机是肺脾气虚,邪毒滞留;邪毒久留,血瘀鼻窍。 br/br/       鼻塞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一般来说,鼻塞时轻时重,鼻黏膜肿胀淡红者,多属肺脾气虚。肺气虚为主者,可伴有咳嗽痰稀气短,面色皓白,舌质淡红,苔白薄,脉缓无力。脾气虚为主者,可伴有食欲欠佳,大便时溏,体倦乏力,舌质淡,苔白或稍厚,脉缓弱,亦有全身症状不明显者。若鼻塞持续无间,鼻黏膜肿胀暗红者,多属气血瘀阻。可伴有头胀痛、耳闷塞感、重听,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涩等。 br/br/       鼻炎" 慢性鼻炎的治法众多,有内治、外治、针刺、艾灸等。内治肺脾气虚证,宜补益肺脾,祛邪通窍,可选用补中益气丸,或玉屏风散合温肺止流丹;血瘀鼻窍证,宜调和气血,行滞化瘀,可选用大黄蟅虫丸、大活络丹、小活络丹等。外治包括滴鼻、吹鼻、超声雾化吸入、封闭疗法、中药下鼻甲注射等法。针刺治疗气虚邪滞鼻窍者,可用补法;血瘀鼻窍者,可用泻法。灸法治疗气虚邪滞者,可用温和灸法。小儿患者可用温灸囟门法;成人患者可温和灸上星穴。耳穴贴压法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鼻、内鼻、肺、脾、胃穴。对下鼻甲肥大硬实,诸法不效者,可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br/br/       鼻居脸面中央,中医学有“明堂”之称,与周围器官关系密切。本病早期治疗得当,可获痊愈。长期失治,则缠绵难愈,并可向周围蔓延,引发鼻窦炎、中耳炎、咽炎等疾病。本病的预防护理十分重要:①预防感冒,一旦感冒,积极治疗,勿使迁延成慢性;②避免长期鼻内使用血管收缩剂,鼻炎" 慢性鼻炎患者,忌用鼻眼净,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③鼻塞重者,不可强行擤涕,以免鼻涕窜入中耳,引发中耳炎;④戒烟以减少不良刺激,少食醇酒厚味,以免助火为患。此外,经常施行鼻背按摩法和迎香穴按摩法有助于鼻炎" 慢性鼻炎的预防和治疗。/p

本文地址: https://www.wendaifu.com/article/43909.html

您也可以通过问大夫手机版访问: 慢性鼻炎的中医药防治

【申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问大夫”或“wendaifu.com”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问大夫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 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问大夫”。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2393136441@qq.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其他问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