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查找
颈交感神经阻滞术又称星形神经节阻滞术(stellate ganglion block),目的是阻断头、颈和上肢的交感神经。多采用前方入路。
听神经瘤为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8%~12%,占小脑桥脑角肿瘤总数的75%~95%。肿瘤起源于第8颅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位于内耳孔处。肿瘤通常在小脑桥脑角内生长,按肿瘤生长方向、大小与临床表现将肿瘤分为四期。第1期:肿瘤小,仅累及前庭与耳蜗神经,出现头昏、眩晕、耳鸣与听力减退。第2期:肿瘤直径约2cm,引起面神经与三叉神经损害症状。第3期:肿瘤直径达3cm以上,累及第9
颈静脉孔区肿瘤虽然少见,但手术难度较大,因而历来是神经外科及有关专科医生关注的重点之一。该区肿瘤有颈静脉球瘤、神经鞘瘤、脑膜瘤、上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脊索瘤、软骨瘤、横纹肌肉瘤、恶性淋巴瘤、转移癌等。此处以神经鞘瘤为代表,介绍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的基本方法。
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2.9%~6.2%,其瘤顶可指向下述3个方向:①向上,伸入额叶的眶面或嗅束的基部;②向后,伸入前穿质、终板池的外侧部分或外侧裂池;③向下,伸入颈动脉池或脚间池。
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特点是与一些重要的穿动脉相邻,这些动脉有:①Heubner回返动脉;②从A1段发出的内侧豆纹动脉;③从M1发出的外侧豆纹动脉;④从颈内动脉分叉部发出
对于巨大的颅咽管瘤,如瘤体扩及鞍隔上视交叉周围及鞍后,向上侵入第三脑室阻塞室间孔,引起脑室扩大,经上述任何单一入路均难充分切除肿瘤,可采用上述两种以上的联合入路。其中最常用者为Yasargil(1990)推崇的经翼点及经胼胝体联合入路(combined pterional-transcallosal approach)。该法经翼点入路切除位于鞍隔上、鞍旁及鞍后的瘤块,再经胼胝体-侧脑室入
同科室手术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手术跨矢状窦和大脑镰脑膜瘤切除术捩颈的定向手术颈内静脉移植、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H形分流术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是颈内动脉进入颅内处的外侧环至近侧环之间的一段颈内动脉,长度约3cm(图4.4.2.7-1)。发生于此段的动脉瘤称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其发生率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3%。动脉瘤形成的原因有:①先天发育性;②外伤性,颅底骨折或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时损伤动脉壁;③动脉硬化性;④感染性,如海绵窦炎等破坏了动脉壁而形成。由于海绵窦的解剖关系复杂,外面有硬脑膜保护,因此对于发生于这
有少数矢状窦旁脑膜瘤和大脑镰旁脑膜瘤在矢状窦或大脑镰两侧生长,瘤组织可跨越上矢状窦,将静脉窦包围,窦腔部分或完全闭塞。此类肿瘤基底很宽,同时累及矢状窦或大脑镰两侧,肿瘤血供十分丰富,主要来自硬脑膜中动脉,头皮动脉也参与肿瘤供血,还可见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分支进入肿瘤,在肿瘤表面见有蜿蜒粗大的静脉汇入邻近的大脑上静脉,再回流至上矢状窦。
此症是一种头部运动过度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了,但公认这是一种基底节或锥体外系疾病,是颈肌受到异常神经冲动引起的一种不可控制的阵挛或痉挛。本病的手术疗法有两类。一类是切断或切除颈部受累的肌肉或其支配神经。另一类用定向手术来阻断异常神经冲动。